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通史:王霸利义之辩

中国通史:王霸利义之辩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霸利义之辩,指王道霸道以及利义取向等的认识和态度争论。这场王霸利义之辩,绵延的时间长达数年之久。霸道是与利欲之心联结在一起的,要回归王道,必须“存天理,去人欲”。王霸利义之辩在孝宗淳熙年间开展得十分火热,它是与孝宗推行的“士民皆得献言”的施政方略相吻合的,因此孝宗一直未予干预。

中国通史:王霸利义之辩

王霸利义之辩,指王道霸道以及利义取向等的认识和态度争论。语出《宋史·孝宗本纪》。

这是一场比“鹅湖之会”持续的时间更长,火力也更足的民间学派论辩。这场王霸利义之辩,绵延的时间长达数年之久。这两次大辩论都影响了中国整部文化史,不过前者是面对面的会议争论,而后者是书信往来的文字交锋。

陈亮与朱熹之争,首先涉及对“道”的认识。在朱熹看来,道是先天地而存在的,尧、舜、周文王实施的是王道,而自汉唐以来,开国之君实行的都是霸道。霸道是与利欲之心联结在一起的,要回归王道,必须“存天理,去人欲”。理学家的使命是由理及道,最终回归到三代王道。而陈亮以为,天地间的确有“道”存在,但它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与事物、与人的日常生活不可分的。针对朱熹的“三代专以天理行,汉唐专以人欲行”的说法,陈亮认为王道与霸道是相杂的,不可能绝然分开,三代也有征伐和谋位的霸道,王道之治正是通过霸道来实现的。而汉祖、唐宗的“禁暴戢乱”的霸道,正是为了实现“爱人利物”的王道。陈亮还认为义利也不可分。汉祖和唐宗他们的确讲利,但那不是一己之利,而是“生民之利”。不讲“生民之利”的君主,绝不是好君主。(www.xing528.com)

王霸利义之辩在孝宗淳熙年间开展得十分火热,它是与孝宗推行的“士民皆得献言”(《宋史·孝宗本纪》)的施政方略相吻合的,因此孝宗一直未予干预。

南宋王朝在“孝宗中兴”之后,便日衰一日了。而与之对峙的已占有中原地带的大金却立国已超过七十年,金章宗时期的政治尚算清明,后世称为“明昌之治”。金章宗汉化程度很高,能写得一手汉文好字,与北宋徽宗的“瘦金体”几可乱真。在军事上,金国也不乏善战的将领,他们立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