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共蒙华特支革命活动,巍山史话

中共蒙华特支革命活动,巍山史话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28年12月,省临委正式批准成立中共蒙化特别支部,派艾志诚到蒙化任特支书记,负责联络党员和革命同志,广泛建立党小组和党的外围组织,开展革命工作。1930年12月,中共云南省临委遭到国民党破坏,王德三等领导人牺牲,蒙化特支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而停止了活动。1月底,中共滇西工委决定恢复重建中共蒙化特别支部,3月初,恢复重建后的蒙化特支在县城召开了第一次支部会议。

中共蒙华特支革命活动,巍山史话

蒙化具有悠久的革命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就建立了党的地下组织——中共蒙化特别支部,是滇西乃至全省屈指可数的最早有地下党组织活动的地区之一。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在北京求学的蒙化籍学生张四维和徐克家,积极参加党领导的革命活动,不断向家乡的青年学生传递进步书刊,在蒙化引起了较大反响。在他们的感召和影响下,蒙化有志青年纷纷外出求学求业,追求进步。

1927年12月,中共云南省特委召开扩大会议,派大批党团员到矿区和农村开展革命活动。由于蒙化具备较成熟的开展革命活动的社会基础,省特委决定把蒙化作为全省开展革命活动的重点地区之一。1928年12月,省临委正式批准成立中共蒙化特别支部,派艾志诚到蒙化任特支书记,负责联络党员和革命同志,广泛建立党小组和党的外围组织,开展革命工作。1929年2月,中共镇源县负责人徐克(蒙化人)受党组织的调遣,以教师身份回到蒙化中学参与领导特支工作。不久,艾志诚被省临委调往个旧工作,中共蒙化特支由徐克负责。

1930年12月,中共云南省临委遭到国民党破坏,王德三等领导人牺牲,蒙化特支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而停止了活动。

1945年,中共云南省工委决定在农村中建立党的可靠基层组织,以备将来开展斗争,从西南联合大学抽调了佘世光、杨坤泉、张治公、张家炽、潘泳琛、陈定侯、郝桐苍(何东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家教育部长)等一批“民青”成员到蒙化中学任教,秘密开展革命工作,在校内成立了马列主义读书会,组织学生阅读进步书籍,向进步青年宣传革命道理,建立了“民青”支部,逐步发展壮大了“民青”组织。(www.xing528.com)

1946年初,受省党组织的调遣,陈铭远、佘世光、郝桐苍等“民青”成员相继离开蒙化回西南联大,张瑄继续留任蒙化中学校长,并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民主革命活动。不久,中共云南省工委派共产党员蒋智仁、王霖、赵国华和“新联”成员傅国栋等人到蒙化中学任教,以教学为掩护开展地下斗争。1946年8月,党组织决定利用李兆升的家庭及社会关系,让他打入国民党县党部任宣传干事,这样便在反动派的核心机关安上了地下党的耳目,为了解掌握国民党反动派的机密,进一步顺利地开展武装斗争创造了条件。

1949年1月,中共滇西工委根据党中央、南方局和省工委(此时省临委已改为省工委)决定在蒙化重建地下党组织,组织开展武装斗争。1月底,中共滇西工委决定恢复重建中共蒙化特别支部,3月初,恢复重建后的蒙化特支在县城召开了第一次支部会议。第一次特支会议后,特支委员们分头行动,认真贯彻落实了会议决议。派往各区的骨干根据特支关于“放手发展组织,开展群众斗争,积极准备武装夺取政权”的要求,普遍建立党小组和“民青”“妇联会”“青年会”“农抗会”等党的外围组织,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反蒋、反霸、反“三征”(反抗征粮、征税、征兵)斗争,迅速掀起了革命斗争的高潮。蒙化特支还参与组建了蒙化大队和盟石大队两支党领导的武装,开展了争取改造地方武装张灼生“自卫军”的工作,做了组建革命武装长山游击队和无量武工队的大量前期准备工作,为推动蒙化武装斗争的迅速发展,加快蒙化解放的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1月,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在蒙化进一步开展武装斗争的需要,中共滇西工委决定撤销中共蒙化特别支部,成立中共蒙化(地下)县委,由张瑄、童景明、黄承明任委员,张瑄为县委书记。至此,在蒙化的最高地方党组织由支部升级为县委,为更好地领导和组织开展武装斗争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