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州九眼井:2000多年的历史,老井的鼻祖

广州九眼井:2000多年的历史,老井的鼻祖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婉霞九眼井广州的九眼井据说开凿于西汉初,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是广州老井的鼻祖。历宁德丞,知南海县,后历官枢密院编修、监察御史,论事鲠直劘切,为人做事作风颇硬朗率直,在越王井上加凿九眼,处理手法很特别。关于九眼井水在昔日广州民众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可从民间流传故事得知。有粤王井、越王井等称谓的九眼井能够在两千多年的战乱和社会发展中得以保留,实在是奇迹。

广州九眼井:2000多年的历史,老井的鼻祖

李婉霞

九眼井

广州的九眼井据说开凿于西汉初,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是广州老井的鼻祖。它位于应元路的闹市中,是祖先留给广州居民的一份文化遗产。

古广州地处海边,容易受到海潮的影响,在降雨量较少的秋冬季节水质较咸,不适宜于饮用。据史书记载,广州人凿井取水,最早可以追溯到南越国时期。据《羊城古钞》所载,九眼井“相传尉佗所凿。其水力重而味甘。乃玉石之津液。志称:佗饮斯水,肌体润泽,年百有余,视听不衰;又尝投杯于井,从石门浮出,舟人得之以为神,名越王井。广州诸井,此为最古。南汉主亦尝饮,号玉龙泉。其广丈余,有九孔,文石为盖,汲者欲得井水,分绠而下,瓶罂各满,毋相抵触,人甚便之。自汉至今,井在粤秀山南麓,方广丈余,实一泉池耳。宋丁伯桂,以石覆之,上凿九孔,故名九眼;其泉甚清冽,即大旱不涸,会城官署民居,均饮此,几如菽粟之不可一日阙,至今称尉佗之遗泽云”。

传说以前南越王赵佗将一个盛水的金杯抛于井中,结果在石门拾得,由此证明,越王井的水和石门是相通的,古代越王井水永远保持清爽甘甜,地下水保持流动运转是主要原因。而丁伯桂加九孔石井盖,可同时从各孔汲水,大大方便了老百姓

南越王赵佗(www.xing528.com)

下令开凿九个井眼的县令丁伯桂(1171—1237),字元晖,莆田(今属福建)人。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进士,调永春尉。历宁德丞,知南海县,后历官枢密院编修、监察御史,论事鲠直劘切,为人做事作风颇硬朗率直,在越王井上加凿九眼,处理手法很特别。

关于九眼井水在昔日广州民众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可从民间流传故事得知。民间传说,南越王赵佗因长期饮用这个井的水,身体皮肤保养得很好,眼睛和耳朵都没有衰退,活了一百多岁。五代十国的南汉王曾经册封这个井为“玉龙泉”,而且规定皇帝专用。清朝初年,尚可喜被封为平南王驻守广州,他为了独占井水,派兵守住不许百姓取水。

到了宋朝,一个叫丁伯桂的县令来到井边视察,看见百姓排长队来井边取水,而且经常因为取水发生碰撞、冲突。丁伯桂觉得自己作为父母官就一定要为百姓做好事,就派人修缮这个井。

有粤王井、越王井等称谓的九眼井能够在两千多年的战乱和社会发展中得以保留,实在是奇迹。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周围环境遭到破坏,长期失修,井底淤积,古井逐渐失去其饮用功能,变成一个古迹。1983年此井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