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州光雅里的堂倌馆:历史与演变

广州光雅里的堂倌馆:历史与演变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光雅里长337米,宽6米,石板路面,街内多为砖木混合结构和混凝土框架的居民住宅。过去专门经营此类服务的店铺被称之为堂倌馆。广州第一间堂倌馆名叫南记,在光雅里开张,具体时间已经无从考证。以后光雅里的堂倌馆越办越多,堂倌也从原来的茶楼服务转为司仪,即某人家里遇红、白二事临时雇佣的司仪。堂倌是一个四处奔走、随叫随到的角色,在旧社会中最受人鄙视,旧时广州人若取笑某人,会问他说:“你是光雅里的人吗?”

广州光雅里的堂倌馆:历史与演变

林子雄

1935年12月1日,广州市举行第一次集体婚礼,7对新人在司仪的带领下开始出场

在广州的第十甫有一街道名叫光雅里(今下九路以南,从十八甫北路可入),清朝的时候这里是买卖缸瓦的地方,当时叫做缸瓦栏、缸瓦里,后来取谐音称之为光雅里。光雅里长337米,宽6米,石板路面,街内多为砖木混合结构和混凝土框架的居民住宅。堂倌,是旧时对于大堂服务人员的称谓。食客登门,要接引,带座,送茶水、手巾,食客就餐后还要唱出几句客套话来送客。过去专门经营此类服务的店铺被称之为堂倌馆。

清末,广州的一些街道或会成为某一行业人士聚集之地,比如做戏的多住文澜书院附近牛角街,唱八音的(曲艺演员)多住西关牛乳桥(今清平路附近),倒屎的(清粪工)多住西关恩宁路,收买佬(收废品的人)多住横墟(龙津东路紫来市场一带),代书的(帮人写信、写文章)多住惠爱路(今中山路)大、小马站,做堂倌的则多住在光雅里。(www.xing528.com)

广州第一间堂倌馆名叫南记,在光雅里开张,具体时间已经无从考证。以后光雅里的堂倌馆越办越多,堂倌也从原来的茶楼服务转为司仪,即某人家里遇红、白二事临时雇佣的司仪。早期堂倌全是男的,后来有人嫌男性司仪太过阳刚气,缺了点温柔体贴,特别是婚礼上的喜庆、丧礼中的哭叫,女性化的男子特别有优势。于是堂倌也分为两种:男行、女行。前者彬彬有礼,言行无异。后者虽也由男子担任,其举止言谈完全模仿女人的态度和姿势,行路婀娜多姿,讲话莺声燕语,手势柔软娇态,眼睛含情脉脉,表情状态与旧时大戏里的男扮女装花旦是一样的,只不过穿着仍是普通蓝布长衫。堂倌馆里以女行,尤其是年轻的女行占多数。有的堂倌馆门口,还挂出一个广告木牌,写着:“承接婚姻喜庆、丧祭白事,担幡买水,口水鼻涕另议。”

堂倌是一个四处奔走、随叫随到的角色,在旧社会中最受人鄙视,旧时广州人若取笑某人,会问他说:“你是光雅里的人吗?”尽管这样,在人们办喜事拜堂时,堂倌是负责代理礼生鸣赞的,整个活动全由他负责。堂倌指挥新郎、新妇行礼,按主人给予列定的名单,依照顺序胪唱请某某出堂受拜。拜堂是最辛苦的一件事,以前的行礼不是简单鞠躬,要拜跪叩头,若是故家大族,亲戚众多,两个新人动辄连续要拜一二百人。出身名门望族的青年,平日娇生惯养,双脚为三寸金莲的新娘,在拜堂俯仰拜跪后,往往连站都站不稳了。因此,在婚礼上新娘在拜堂过程中晕倒是经常的事情,如新娘倒地,新郎会面斥堂倌。婚礼上,堂倌除了呼号行礼外,还负责喜宴上陪同敬酒,大户人家,酒席很多,主人家巡到哪里,堂倌伴到哪里,一般有两个堂倌,一个扛着座椅,方便主人就座;一个手持杯箸,随时随地引导入席。

光雅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