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周历象与年代-商周历象与年代

商周历象与年代-商周历象与年代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前文所考,祭天大礼一般在冬至日举行,因此铭文“乙亥……大礼”等于提供了“乙亥冬至”这一重要天象信息,通过查对科学历表可以确定其可能的绝对年代。图像显示,只有公元前1041年的实历冬至才真正落在乙亥11线上,因此前1041年是《天亡簋》天象年代的最优解。其余两次冬至在当时也可以看作是符合“乙亥冬至”天象的。

商周历象与年代-商周历象与年代

关于《天亡簋》的年代问题,学术界基本趋于一致,除个别学者认为晚至昭王之外[20],绝大多数学者根据铭文“显考文王”“文王临(德)在上”判断是武王时器,但究竟是武王克殷前还是克殷后,尚有争论。孙作云认为铭文是武王灭商以前所作[21],孙常叙以为铭文记载了伐纣之师出发前十三天举行的“大丰(封)”之礼[22],此器作于克殷之前。唐兰、黄盛璋认为铭文所记与武王克殷后归于宗周、祭祀文王有关,因而作于克殷之后[23]。于省吾认为此铭与《世俘》所记为同一事件,而《世俘》的天干传写有误,主张“《世俘篇》的辛亥、壬子、癸丑应该依据铭文订正为乙亥、丙子、丁丑”[24]

笔者认为《天亡簋》为武王时器已无可怀疑,但具体年代应该根据铭文提供的历日与天象信息来加以判断。铭文开头的历日曰“□亥”,亥前一字已泐不可识,根据下文的“丁丑”可知应是“乙亥”,就是说铭文所载的祀天“大礼”在乙亥、丙子、丁丑三日内举行,对此学术界没有异议。如前文所考,祭天大礼一般在冬至日举行,因此铭文“乙亥……大礼”等于提供了“乙亥冬至”这一重要天象信息,通过查对科学历表可以确定其可能的绝对年代。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确定年代范围。《天亡簋》为武王时器,武王在位时间较短(克殷后不超过七年,详见下文),《夏商周断代工程》定武王伐纣年在公元前1046年,其碳14的测年误差在30年内,为覆盖碳14误差,我们定其年代范围为公元前1021—前1070年的50年内。

其次,依据张培瑜《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的《分至八节表》,查找武王伐纣前后50年内的实历冬至干支[25],按干支序数编号甲子0,乙丑1,丙寅2,丁卯3……,列成冬至干支序数表(表1)。

再次,以干支序数为横坐标,年代为纵坐标,制成冬至干支序数散点图,观察何年之冬至点落在乙亥11线上,则该年为《天亡簋》的天象年代(图2)。

表1 武王伐纣前后的冬至干支序数表

图2 武王伐纣前后冬至干支序数散点图(www.xing528.com)

(实线为乙亥11线,虚线连接冬至密近乙亥的年份)

从冬至干支序数散点图可以看出,在武王伐纣前后的半个世纪中,冬至干支有四次靠近乙亥的机会,但只有三次密近乙亥11线。古代对冬至天象的观察容许有两天的误差,如《左传》记载两次冬至,鲁僖公五年(前655年)“辛亥朔,日南至”,比实历癸丑冬至提前两天;昭公二十年(前522年)“己丑,日南至”,比实历辛卯冬至早两天[26]。按此误差标准,上图显示有三次冬至密近乙亥的年代:

(1)公元前1041年,实历乙亥冬至。

(2)公元前1064年,冬至甲戌10,比乙亥11提前一天。

(3)公元前1052年,冬至丁丑13,比乙亥11滞后两天。

图像显示,只有公元前1041年的实历冬至才真正落在乙亥11线上,因此前1041年是《天亡簋》天象年代的最优解。其余两次冬至在当时也可以看作是符合“乙亥冬至”天象的。面对三个年代解,如何做出唯一性选择,还要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