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城战事与商周历象-商周历象与年代

长城战事与商周历象-商周历象与年代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下简称为“长城之岁”。“三家分晋”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史载甚详,其间并无楚人参与,故葛陵楚简所载长城战事当与《羌钟》“入长城”一事无关。笔者认为“肥”因与长城战事有关,其地应在齐长城附近。因之此次“三晋伐楚”事件,就是葛简所载“易为、晋师狩于长城”的纪年事件。因此“大莫嚣昜为晋师狩于长城”一事,实即《楚世家》所载楚悼王二年“三晋伐楚至乘丘”的历史事件,根据纪事规则“长城之岁”应是楚悼王三年。

长城战事与商周历象-商周历象与年代

葛陵楚简的“纪年事件”中有一次楚与“晋师”发生在“长城”一带的战事,此事在典籍中并无明确记载:

大莫嚣img为[狩]于长城之[岁](甲三36)

莫嚣昜为晋师狩于长[城]……(甲三296)

以下简称为“长城之岁”。齐长城始建于春秋中期,《左传·襄公十八年(前555年)》载:“晋侯伐齐,将济河……齐侯御诸平阴,堑防门而守之广里。”《管子·轻重》云:“阴、雍、长城之地”。又云:“长城之阳,鲁也;长城之阴,齐也。”“防门”又称“钜防”,位于古济水河畔,相传在今山东长清县西南与平阴县临近的孝里镇广里村,这里是由晋宋进入齐鲁的重要渡口和关防,也是齐长城的起点。

20世纪20年代洛阳金村出土《img羌钟》铭文称“惟廿又再祀……率征秦迮齐,入长城,先会于平阴”[19],与《水经注·汶水》引《竹书纪年》载晋烈公十二年(前404年)韩赵魏“伐齐入长城”正好在周威烈王廿二年(前404年),与铭文“惟廿又再祀”相合。李学勤先生谓《img羌钟》“入长城”之年(前404年)即葛简“大莫敖阳为、晋师战于长城之岁”[20],笔者献疑焉。《img羌钟》所载长城战事为三晋伐齐之战,在此前一年(前405年)的廪丘之战中,“(晋师)与齐人战,大败之。齐将死,得车二千,得尸三万以为二京”(《吕氏春秋·不广》)。《img羌钟》有“武侄寺(恃)力,言敓楚京”一语,其“楚京”当指积尸“二京”而言,实与楚无关。此战晋师济河从廪丘决战,然后乘胜北上,“先会于平阴”,再“入长城”,是从侧后入长城,使防门之堑形同虚设。由于廪丘大败,齐国无力再战,魏文侯得以“虏齐侯,献诸天子”(《吕氏春秋·下贤》),实际上是请齐侯向周王“求名”,请求分封三晋为诸侯。次年(前403年)周威烈王果然“命韩、赵、魏为诸侯”(《史记·周本纪》《六国年表》)。“三家分晋”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史载甚详,其间并无楚人参与,故葛陵楚简所载长城战事当与《img羌钟》“入长城”一事无关。

我们认为莫嚣易为“狩于长城”的战事仍然发生在齐长城一线。《楚世家》载楚惠王四十四年(前445年)灭杞(今河南杞县),“是时……楚东侵,广地至泗上”;简王元年(前431年),楚灭莒(今莒县),从而形成楚、齐隔长城而接壤的态势。齐长城呈东西向,能隔绝南北往来,却不能阻止东西向的进攻,故三晋之兵往往沿长城一线进犯楚国的长城以南以及汶泗占领区。长城南侧的“肥”邑及泗上门户“乘丘”便成为楚军防范齐军南下和抵御三晋东侵的两处军事要塞。《楚世家》载“悼王二年(前400年),三晋来伐楚,至乘丘而还”(《六国年表》略同)。“乘丘”一作“桑丘”,地在今兖州市嵫山以西不远处(详见下文)。

至于肥邑,葛陵楚简载云:(www.xing528.com)

王自肥还郢,徙于鄩郢之岁(甲三240)

此简宋华强改释为“王自肥遗郢徙于鄩郢之岁”[21]。“肥遗郢”是一个新颖提法,文献所见诸郢中有郊郢、鄢郢、鄀郢、纪郢、寿郢、陈郢等,何琳仪指出楚简文字中已出现郢、郊郢、蓝郢、并郢、朋郢、鄩郢等,故凡楚王驻跸之地皆可称“郢”[22];清华简《楚居》又集中出现疆郢、和郢、樊郢、为郢、免郢、若郢、睽郢、美郢、鄂郢、鄢郢、蓝郢、倗郢、栽郢、鄩郢等14个带“郢”字的地名,并且出现“肥遗”地名,但并不叫“肥遗郢”。这使我们不得不产生疑问:《楚居》列举了14个“郢”,如果“肥遗”也是诸郢之一,应该直接写作“肥遗郢”,不应省略“郢”字。那么合理的推断就是:要么宋华强的考释是错的,没有“肥遗郢”这个地名;要么宋华强的考释是对的,《楚居》的抄写者错了,把本应为“肥遗郢”的地名抄成了“肥遗”——一字之差使“肥遗”与诸郢无缘。如果是后者,那么《楚居》“肥遗”地名的出现,在印证宋华强“肥遗郢”正确的同时,也使自身露出了破绽。

葛陵楚简中有地名“肥陵”(甲三175),《史记·淮南王列传》记淮南厉王“葬之肥陵邑”,何琳仪指出此即楚简之肥陵,在肥水之上,今之安徽寿县[23]。笔者认为“肥”因与长城战事有关,其地应在齐长城附近。《汉书·地理志》泰山郡“肥成”县下自注“应劭曰肥子国”。《水经注·汶水》“乐正子春谓其弟子曰:子适齐过肥,肥有君子焉”。《后汉书·章帝纪》“凤皇集肥城”,章怀太子李贤注“肥城,县名,属太山郡,故城在今济州平阴县东南”。《读史方舆纪要》卷31“济南府·肥城县”条:“肥城故城在县西……太子贤曰‘故城在今平阴县东南’。《志》云‘县北五十里有古长城’。”今山东肥城县北部有齐长城遗迹

按前文所考“鄩郢之岁”为悼王四年,则其纪年事件“王自肥还郢”发生在悼王三年。此前悼王二年“三晋伐楚”可能是由长城沿线侵肥邑未果,然后南下至乘丘的。因其无功而返,足见楚军长城防线坚固,三晋威胁基本解除,于是楚王可以放心离开肥邑,这应是“王自肥还郢”的真正原因。因之此次“三晋伐楚”事件,就是葛简所载“易为、晋师狩于长城”的纪年事件。

晋楚长城战事的起因可能是楚声王为盗所杀,新王即位不熟悉前线战事,三晋乘机攻楚,以图抢夺楚国的汶泗占领区。此次晋师攻楚发生在齐康公为三晋“求名”之后的第三年,晋人可能向齐国假道从平阴防门入长城,而楚国的“大莫敖昜为”也在长城一线防守,新即位的楚王也赶至肥邑坐镇。三晋“狩于长城”而后进兵至“乘丘”,耀武扬威后便撤返了,并未进入泗上腹地。因此“大莫嚣昜为晋师狩于长城”一事,实即《楚世家》所载楚悼王二年(前400年)“三晋伐楚至乘丘”的历史事件,根据纪事规则“长城之岁”应是楚悼王三年(前399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