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市行团制度的探讨

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市行团制度的探讨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鱼行,在西北余杭门外水冰桥。(7)柴市,在东南候潮门外下教场门东柴市桥④。(8)南猪行,在候潮门外。(9)北猪行,在州北打猪巷。(10)布市,亦称布行,在东南便门外横河头。(12)花市,在御街中段官巷内。(13)方梳行、销金行及冠子行,都在官巷。(14)肉市,原在大瓦子,后在修义坊内。(19)柑子团,在御街中段以后的后市街。

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市行团制度的探讨

南宋临安“行”“市”组织,比北宋东京种类更多,在城内外分布更广,而且在社会经济上所起作用也更大。其中称为“行”“市”“团”的,主要如下(参看图63):

(1)米市,集中在西北余杭门外崇果院黑桥头以及市镇湖州市,新开门外草桥下南街和米市桥①。

(2)菜市,集中在城东崇新门外南土门市,东青门外菜市桥、坝子桥。“盖西门绝无民居,弥望皆菜园”(《二老堂杂志》卷四)。

(3)鲜鱼行,在东南候潮门外和城东东青门外坝子桥②。

(4)鱼行,在西北余杭门外水冰桥。

(5)鲞团,亦名南海行,在东南便门外浑水闸头。

(6)蟹行,在城东崇新门外螺蛳桥北蔡湖桥③。

(7)柴市,在东南候潮门外下教场门东柴市桥④。

(8)南猪行,在候潮门外。

(9)北猪行,在州北打猪巷。

(10)布市,亦称布行,在东南便门外横河头。

(11)花团,在城南,后来官巷(即寿安坊)口与钱塘门内亦有⑤。(www.xing528.com)

(12)花市,在御街中段官巷内。

(13)方梳行、销金行及冠子行,都在官巷。

(14)肉市,原在大瓦子,后在修义坊内(《咸淳临安志》卷一九“市”条)。

(15)珠子市,在御街中段融和坊到市西坊,后又扩到官巷(《咸淳临安志》卷一九“市”条)。

(16)生帛市,在大河北段盐桥(《梦粱录》卷一三《团行》)。

(17)药市,在小河中段炭桥(即芳润桥)和羲和坊内。

(18)书房,又称文籍书房,在大河北段油蜡桥(新桥)西侧橘园亭(一作桔园亭),西通小河的棚桥。

(19)柑子团,在御街中段以后的后市街。

(20)青果团,亦称青果行,在候潮门内大街上(即泥路)。

此外《梦粱录》还讲到面行、姜行、菱行、鸡鸭行、骨董行(买卖七宝)以及酒行、食饭行、散儿行(钻珠子)、双线行(做靴鞋)、香水行(浴堂)等。《西湖老人繁胜录》“诸行市”条,谈到的川广生药市,当即药市,可知药材主要从川广运来;还谈到金银市,可能即指御街中段的两行金银盐钞引交易铺。此外还有象牙玳瑁市、丝锦市、枕冠市、故衣市、衣绢市、卦市、银朱彩色行、金漆卓(桌)凳行、青器行、处布行、麻布行、海鲜行、纸扇行、麻线行、木行、竹行、果行、笋行,具体所在地点不详。

《咸淳临安志》卷一九“市”条,在列举十七个主要“市”“行”后说:“以上团市,皆四方物资所聚,姑载其大略,余不悉书。”《都城纪胜》“铺席”条也说:“至于故楮、羽毛、扇牌,皆有行铺,其余可知矣。”《西湖老人繁胜录》又说:“京都有四百十四行”,并列举了一百四十多行,都是供应零星日用品、修补家用品以及多种服务行业,这和《武林旧事》卷六《小经纪》,所列举的代人采办各种日用品、修补各种家用品、提供住家的种种服务项目,基本上相同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