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下冯遗址的壕沟和城墙: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

东下冯遗址的壕沟和城墙: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山西夏县埝掌东南青龙河两岸台地上的东下冯遗址,也可以说明这一点。东下冯类型遗存的倒梯形壕沟,正好包括在这座城堡的西南部。从东下冯遗址来看,在今山西南部地区,二里头文化时期还只有壕沟作为防御设施,到商代早期才建筑城堡。目前已发掘的商代都城遗址有三种情况,有的只有壕沟,有的只有城墙,有的城墙和壕沟结合起来。

东下冯遗址的壕沟和城墙: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

沟池和城郭同样是古代的防御设施,但是从它的发展过程来看,沟池的起源较早,城墙的起源较迟,上面我们叙述的仰韶文化时期的村落和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堡,足以证明这一点。山西夏县埝掌东南青龙河两岸台地上的东下冯遗址,也可以说明这一点。东下冯遗址,有上下二层文化遗存,上层是商代前期文化遗存,下层是二里头文化遗存。东下冯类型遗存有壕沟二圈,呈“回”字形,平面呈上宽下窄的倒梯形,里沟边长约130米,外沟边长约150米,平行的里外两沟的间距为5.5—12.3米。沟的纵剖面上宽下窄,里沟口宽5—6米,外沟口宽2.8—4米,底宽均为2—3米。现存沟口到沟底深3米左右(参看图4)。居住址都是窑洞式的,窑洞掏挖在断崖或沟壁的旁边。出土遗物除石器、骨器、陶器以外,还有铜镞、铜凿等。

商代前期遗存有城堡,已全部埋在地下,探明的有南墙和西墙一部分。南墙中段有曲折,总长约400米。东下冯类型遗存的倒梯形壕沟,正好包括在这座城堡的西南部。西墙的南段正包在壕沟的西边,与壕沟平行。南墙的西段正包在壕沟的南边,中段曲折处,压在壕沟的南角上。建筑基址都是圆形的台基,高出当时地面30—50厘米,直径一般为8.5—10米,台基中心有大柱洞,周围有二三十个小柱洞。建筑群的排列,前后有序,左右成行,间隔均为5米,十分规整,显然经过规划①。

从东下冯遗址来看,在今山西南部地区,二里头文化时期还只有壕沟作为防御设施,到商代早期才建筑城堡。(www.xing528.com)

总的看来,用壕沟或城堡作为居民点的防御设施,在防御设施的范围内有一定的布局规划,是经过原始社会后期几千年的历史才逐渐形成的。在仰韶文化时期,氏族村落挖掘环绕的壕沟,只是为了防御猛兽的突然袭击。到龙山文化时期,开始用城墙作为防御工程,则可能因为当时部落之间已发生彼此掠夺的战争,为了防备其他部落的突然袭击。等到国家机构形成,彼此间发生战争,城堡的建筑就有进一步的发展。把城墙和壕沟结合起来作为城市的防御工事,出现的时代可能较迟。目前已发掘的商代都城遗址有三种情况,有的只有壕沟,有的只有城墙,有的城墙和壕沟结合起来。至少到商代中期已有城墙和壕沟结合起来的城堡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