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造物艺术与意识形态研究:规律问题及成果

造物艺术与意识形态研究:规律问题及成果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坦率地说,当我们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审视造物艺术时,造物艺术自身的艺术性、规律性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忽略。造物艺术有自身的规律,这一点毋庸置疑。不可否认,由于国内学术界在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上几乎是一片空白,本书只是对造物艺术与意识形态的一般理论性问题作初步的探讨,许多具体的造物艺术门类以及断代史研究等问题都无暇涉及,再加上本书的论题必然涉及抽象的理论问题,于是文章显得过于理论化。

造物艺术与意识形态研究:规律问题及成果

坦率地说,当我们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审视造物艺术时,造物艺术自身的艺术性、规律性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忽略。对于造物艺术而言,除了一定的意识形态影响到它和人的关系,影响到它的造型、符号等以外,它也受一定的技术、艺术发展水平,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制约。譬如宋代陶瓷的造型,它的纹饰包括开片等都受到宋代经济、技术水平的制约,除此以外,它的造型手段和刻花、划花的技法,也继承了六朝以来的工艺、艺术成果。明代椅子的造型也受明代工艺水平的影响,并且它也在一定程度上照应到了身体的尺度;现代造物艺术简洁的几何造型也和机器生产的特征分不开。这些东西似乎都和意识形态没有关联 (事实上,技术也是一种意识形态)。造物艺术有自身的规律,这一点毋庸置疑。这里涉及一个研究方法和视角的问题,对于同一个对象,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视点去审察,有些时候可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有些时候则可能完全相反,但并不能就此武断地说谁对谁错 (当然,如果是方法有问题,则另当别论)。正如鲁迅说,一部 《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 《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宮闱秘事”[1]。一种方法的使用,不可避免地会忽略掉对象的某些特征。那种想要绝对全面地、圆滑地把握对象的骑墙的做法,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毫无趣味可言,在学术研究中更令人乏味。学术研究的突破往往正是因为采纳不同的研究方法,于是便看到了一片新天地。我想,摒弃那种面面俱到、缩手缩脚的做法,秉承一种宽厚博大的胸襟,提倡多元化的思考方法和研究路径,这才是中国学术进步的迫切需要。

不可否认,由于国内学术界在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上几乎是一片空白,本书只是对造物艺术与意识形态的一般理论性问题作初步的探讨,许多具体的造物艺术门类以及断代史研究等问题都无暇涉及,再加上本书的论题必然涉及抽象的理论问题,于是文章显得过于理论化。另外,由于时间以及学术功力等原因,本书对许多问题的思考还不够成熟,这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本书的一个缺陷。不过,我想,这种研究任务远非单个人的一部著作所能胜任,况且没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可供参考,要在短时期内完成那么复杂的研究任务也是不切实际的。这需要许多人从不同的学科背景,不同的研究方法入手共同参与进来。当然,关于这些更具体、更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笔者也期待着在以后的学术生涯中能作进一步的思考。(www.xing528.com)

[1] 鲁迅:《鲁迅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7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