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群臣被迫选站队,历史的沸点,杨坚入主丞相府

群臣被迫选站队,历史的沸点,杨坚入主丞相府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杨坚知道,如果群臣不服,他这个位置便无法安稳,必须要找机会让群臣们站队,于是他导演了一出“搬家”的好戏。但卫士不为所动,卢贲急了,瞪大眼睛怒斥门卫,守门卫士被吓唬住了,纷纷后退,杨坚这才正式入主正阳宫的丞相府,百官们也只能表示顺从。本来两人想与杨坚平起平坐,没想到,到头来却成为杨坚的直接属下。

群臣被迫选站队,历史的沸点,杨坚入主丞相府

杨坚解决了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王爷,接下来琢磨该如何稳住京城的局势,虽然大权在握,但朝中不少大臣并不买他的账。特别是他让小皇帝搬到天台,将宇文阐原来的正阳宫用来做自己的丞相府时,有些大臣对此十分激愤,认为杨坚让皇帝给他腾地,实属大逆不道。

杨坚知道,如果群臣不服,他这个位置便无法安稳,必须要找机会让群臣们站队,于是他导演了一出“搬家”的好戏。有一天,他在群臣面前突然宣布要搬家,然后径直前往正阳宫,也就是如今的丞相府,此举就是要看文武百官的态度,是跟随自己还是顽抗到底,杨坚为此做了精心策划,让司武上士卢贲负责全程监督。

如先前预想,群臣们的反应并不一致,有的大步流星跟了上来,有的则是徘徊犹豫,还有的掉头往回走,表示不顺从。就在此时,卢贲对百官们大呼一声:“欲求富贵者,宜相随。”想要富贵的,赶紧跟着丞相走。众臣看着卢贲虎视眈眈,身边还有许多全副武装的士卒,觉得识时务者为俊杰,如今不管愿不愿意只能跟着杨坚走了。

杨坚和众人到了宫门后,又遇到了新问题。守卫宫门的卫士只认得小皇帝宇文阐,拦着众人不让进入。又是卢贲站了出来,将情况告诉门卫,让他们认清形势,行个方便。但卫士不为所动,卢贲急了,瞪大眼睛怒斥门卫,守门卫士被吓唬住了,纷纷后退,杨坚这才正式入主正阳宫的丞相府,百官们也只能表示顺从。

接下来杨坚面对的问题,是如何与两大功臣刘昉、郑译分权。“刘昉牵前,郑译推后”,这两人居功至伟,将杨坚成功推向了权臣宝座,三人最初商量的结果是杨坚出任大 冢宰,郑译为大司马,刘昉为小冢宰。

按照这个分工,表面上看刘昉、郑译将最尊贵的位置给了杨坚,但郑译掌控兵权,刘昉负责日常政务,实权还是掌控在他们手中。其实不难理解,他们选择杨坚,无非是想找一个新的靠山,但并不意味着会将手中的权力拱手相让,只是让杨坚在前台撑门面,他们在幕后说了算。(www.xing528.com)

杨坚心里当然知道他们的如意算盘,但是如果没有刘昉和郑译,就不会有自己的今天,刚上台便撕破脸皮,感觉不太合适。正当杨坚犹豫不决的时候,站出来一位关键人物让他下定了决心,此人叫作李德林。

李德林是名满天下的大才子,谈吐自如,玉树临风。史书上说他“该博坟典,阴阳纬候,无不通涉。善属文,辞核而理畅”。李德林最早是北齐的大臣,后来北周平灭北齐,武帝宇文邕进入邺城后,专门派人找到他说:“平齐之利,唯在于尔。”意思是平定北齐,最大的收获就是得到先生,并表示:“朕本畏尔逐齐王东走。今闻犹在,大以慰怀,宜即入相见。”巴不得马上见到李德林,可见宇文邕对他极为看重。

宇文邕死后,宇文赟重用刘昉、郑译等人,将李德林晾到了一边。杨坚发现他是个人才,上台后派人告诉李德林:“朝廷赐令总文武事,经国任重,非群才辅佐,无以克成大业。今欲与公共事,必不得辞。”朝廷让我总管文武大事,但一人很难做到,希望诸公支持我办好这件事情,在所有人里面,您的分量最重,希望以后多帮忙。

杨坚的虚怀若谷让李德林受宠若惊,满口答应道:“德林虽庸芃,微诚亦有所在。若曲相提奖,必望以死奉公。”李德林终于迎来了报恩的机会。他听说这件事后,赶忙找到杨坚告诉他万万不可,因为光有虚名,没有实权,地位早晚不保。那怎么办呢?李德林给他出了个主意,“即宜作大丞相、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不尔,无以压众心”。只有将政治、军事、人事大权集于一身,才能稳定人心,号令天下。

杨坚听从李德林的建议,任命郑译为相府长史,刘昉为相府司马。本来两人想与杨坚平起平坐,没想到,到头来却成为杨坚的直接属下。杨坚在物质上没有亏待他们,给予了许多赏赐。刘昉、郑译没有其他办法,只能认栽,谁让他们把杨坚送上了权位,如今杨坚羽翼渐丰,控制住了京城局势,胳膊拧不过大腿,只能吃个哑巴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