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洛阳:皇权强化与关陇贵族的斗争

洛阳:皇权强化与关陇贵族的斗争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洛阳不同,地处隋朝中心地带,在这里能够摆脱关陇贵族的束缚,做一个真正的皇帝。杨广为什么如此打压关陇贵族?抑或是因为他的子孙还年幼且懦弱,害怕日后没有人能镇得住关陇贵族,会有人效仿他的父亲杨坚图谋篡位,说到底就是为了维护和加强皇权。

洛阳:皇权强化与关陇贵族的斗争

杨广面对当前的局势已经有了力不从心的感觉,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焦虑。

据史书记载,早在第一次远征高句丽时,杨广已经出现了这样的症状,“每夜眠恒惊悸,云有贼,令数妇人摇抚,乃得眠”,夜里睡觉,总是突然一下子就吓醒了,醒了之后就大喊有贼,得好几个妇女在身边拍着他、摇着他,才能再次入睡。

大业十二年(616年),杨广这个症状更严重了,经常因为一点小事自己吓自己。当年四月,洛阳的大业殿西院发生火灾,杨广的第一反应居然以为是起义军已经打进宫里来了,连滚带爬地跑到宫殿后面西苑的草丛之中躲了起来,直到火彻底扑灭,才战战兢兢地重新回到宫里。

这一年的元旦,对杨广来说是最冷清的一个新年,一个外国使臣都没来,就连各地官员来的也不多,原因是各地起义军的阻隔。看着冷冷清清的朝堂,杨广产生了深深的幻灭感,他觉得自己如此努力,到头来却换了个四大皆空的结局,与其这样,为什么还要努力呢?人生苦短,还不如及时行乐

如何行乐呢?杨广想到了江都。一贯察言观色的宇文述再次猜中了杨广的心思,建议离开东都前往江都,一览江南美景。杨广想都没想,欣然同意。一些大臣觉得实在太荒唐,如今内忧外患,应该回大兴城重整朝纲,怎么能跑去江南看风景呢?右侯卫大将军赵才进谏说:“今百姓疲劳,府藏空竭,盗贼蜂起,禁令不行。愿陛下还京师,安兆庶,臣虽愚蔽,敢以死请。”如今百姓穷困,府库空虚,盗贼蜂起,禁令不行,希望陛下能回京都安抚百姓臣僚。言外之意洛阳都不能待了,更别说江都了。杨广听后勃然大怒,下令将赵才关入监狱。

这样的处罚算是轻的。有个小官员建节尉任宗上书极力劝阻,被杨广在朝堂上当众杖杀。另一个奉信郎崔民象上表说,如今天下盗贼横行,皇上不应出游。杨广闻言,怒火中烧,“先解其颐,然后斩之”,先卸掉崔民象的下巴,然后再将其斩杀。

杨广执意要下江都,已经到了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地步。没有人再敢站出来提反对意见,只有来护儿出于忠心劝道:“如今天下大乱,不是陛下巡游之时。您应留在洛阳,指挥大军平定战乱。”杨广虽然很生气,但来护儿毕竟是心腹,所以并没有处罚他,但是以一连数日不召见他表达自己的不满。后来杨广怒气稍解,召来护儿入见,对他道:“连你都这样想,我还有什么指望?”来护儿不敢再说话了。

杨广对来护儿说的话很有玩味,好像此次决意下江都不是为了散心或逃避,而是在下一盘大棋。不得不说,杨广确实有这方面的考虑。如今天下大乱,反贼四起,接连遭遇了高句丽之败和雁门之围,他觉得已经没有可能恢复原来的局面,如今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自保。

如何自保呢?在群臣看来,回到大兴城是最佳方案,即使形势再坏,毕竟还可以凭借关中险要地势阻挡起义军。但杨广却不这样认为,他清醒地认识到关中地区对自己的支持力量有限。自从登基以后,他不是四处巡游就是待在洛阳,在大兴城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一年的时间。

不仅如此,杨广一直有“重南轻北”的情结。登基以后,重用的大臣除了杨素、宇文述等少数几位外,他更信任在扬州总管时的藩邸旧臣,从文官到武官,杨广提拔了一大批江南人士,其中包括虞世基、裴蕴、来护儿等。这使得隋文帝时代高层政治圈占绝对主流的关陇贵族受到排挤,高颎、贺若弼、宇文弼甚至因“讥讽朝政”而被杀。(www.xing528.com)

事实上,长期以来杨广一直和关陇集团进行暗战,他即位仅一年,即下令大规模兴建东都,建成后迁都洛阳,很大因素是这方面的考虑。长安的关陇本土势力盘根错节,很难铲除。但洛阳不同,地处隋朝中心地带,在这里能够摆脱关陇贵族的束缚,做一个真正的皇帝。

另外,他实行了爵位和勋官改革。在杨广之前,勋官的爵位靠军功来获得,地位很高,关陇集团中很多成员都是勋官,一旦获得爵位,就能享受很多政治和经济方面的优待,因此关陇集团很看重勋官。但杨广继位不久后,就开始对爵位和勋官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勋官变成了一种荣誉称号,附加在勋官上的政治和经济的优待被弱化了,此举极大损害了关陇集团成员的利益。杨广还首创科举进士,中下层地主甚至部分贫寒子弟,从此可通过读书应考登上仕途,目的也是限制和打击昔日豪族垄断政治的局面。另外,杨广凿穿大运河在实现南北沟通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关陇地区的依赖。

杨广为什么如此打压关陇贵族?史书上没有给出答案,或许是想摆脱关陇集团的束缚,不愿意皇权被其他家族分享。抑或是因为他的子孙还年幼且懦弱,害怕日后没有人能镇得住关陇贵族,会有人效仿他的父亲杨坚图谋篡位,说到底就是为了维护和加强皇权。

杨广上台后不断削弱关陇集团的影响力,由此引发了关陇集团强烈的反击,典型的例子就是杨玄感叛乱。杨玄感叛乱的时候,站在台上举行誓师大会,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身为上柱国”,这五个字是有讲究的。因为杨广改革了勋官制度,所以杨玄感这一句话就是要强调自己的身份,唤起关陇集团成员的共鸣,促使一大批关陇人士在这次反叛中站到了杨玄感一边。

因此,在杨广心中江南才是他的安身立命之地。在成为皇帝之前,他经略江南十几年,在这个“福地”夺嫡成功。当年江南叛乱后,为了安抚人心,他在这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赢得了江南士人和百姓的拥护。相比于关中和中原,这里有更多的人支持他,如果能在江南站稳脚跟,最差的结局也会像南朝一样划江而治,如果搞得好的话,甚至可以重整旗鼓,打回中原去,收复所有失地。

杨广决心已下,一方面令王世充抓紧赶制龙舟,因为先前的龙舟在杨玄感叛乱时都被烧毁了;另一方面开始做撤离的准备。宫中的女人太多,不可能全部带走,对于无法随行的妃嫔宫女,杨广特意做了一首告别诗:“我梦江南好,征辽亦偶然。但存颜色在,离别只今年。”我做梦都向往江南的美好,随军征讨高句丽只不过偶然兴起而已,你们要好好保养自己美丽的容颜,我明年就会回来。

第一句确实是杨广的心里话,但第二句则是典型的自我安慰了。三征高句丽搞得灰头土脸,以至于要去江南躲避,哪里像他说的那般轻松。此去江南能否还能回来,杨广心里根本没底,后两句算是宽慰这些女子的话。

龙舟准备完毕后,杨广第三次起身下江南,这次规模虽然远不如上两次,但还是带了不少人,包括皇亲国戚、后妃宫女、文武官员、僧尼道士以及禁军骁果等。杨广令代王杨侑留守大兴城,越王杨侗留守东都洛阳,当时他的这两个孙子只有十几岁。如此乱局中,杨广将大兴城和洛阳留给两个未成年的孩子,说明他已经铁了心要放弃北方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