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渊调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引发杨广雁门被围事件

李渊调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引发杨广雁门被围事件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渊这个人好交朋友,“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无贵贱咸得其欢心”。大业十一年,李渊调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就在这一年,发生了杨广雁门被围事件。李世民豁达大度,神武雄豪,是汉高帝、魏太祖一流的人物,对其非常看好。李世民对这次沟通非常满意,“君言正合人意”,古有隆中对、汉中对,这次可以称之为“狱中对”。于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出“桃色事件”诞生了!

李渊调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引发杨广雁门被围事件

四处的烽火让在江都杨广烦心不已。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传来的一个消息,让他更加感到愤懑,甚至有些绝望。这个噩耗是在晋阳的太原留守李渊也起兵造反了。杨广之所以如此激动,是因为他和李渊不仅是君臣,还是亲戚。他的母亲和李渊的母亲是亲姐妹,都是独孤信的女儿,换句话说,他们是表兄弟。

李渊的出身很显赫,他的祖父李虎是西魏的八柱国之一,被封为唐国公。父亲李昞袭封爵位,是北周的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只不过,李渊七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袭封为唐国公。隋朝建立之初,隋文帝任命李渊为千牛备身,也就是皇帝的禁卫武官。由于特殊的身份,隋文帝对这个外甥很器重,照顾有加。李渊和杨广年龄相仿,常有来往。

李渊历任谯(今安徽亳州)、岐(今陕西凤翔)、陇(今陕西陇县)三州刺史。这应该是隋文帝有意为之,让他辗转多地进行历练。杨广登基后,李渊先后做了荥阳(今河南荥阳)、楼烦(今山西静乐)两个郡的太守,后来又被征入朝任殿内少监。后又调任卫尉少卿,掌管宫廷禁卫事,开始由文官转任武职。

杨广征伐高句丽时,李渊受命督运粮草。杨玄感发动叛乱后,他奉杨广之命镇守弘化郡(今甘肃庆阳)。李渊这个人好交朋友,“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无贵贱咸得其欢心”。为人洒脱,性格开朗,待人宽容,无论贵贱之人都得其欢心。在弘化郡,李渊广交天下豪杰,这引起了杨广的猜疑。

有一次杨广出巡途中,召李渊到行宫觐见,李渊因病没有去,这让杨广大为不满。恰好李渊的外甥女王氏在后宫做妃子,杨广问王氏:“你的舅舅怎么迟迟不来?”王氏回答说李渊病了,杨广追问:“病的要死了吗?”这话传到李渊的耳中,让他顿时感到后背发凉,深感恐惧,“因纵酒沉湎,纳贿以混其迹焉”,为了自保搞起了“自污”,不仅天天无节制地饮酒,而且拼命地收受贿络。

李渊这样做,效果还算不错。大业十一年(615年),李渊调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就在这一年,发生了杨广雁门被围事件。由于李渊离得近,所以在各路勤王大军中到得比较早,因为表现突出,杨广暂时打消了对他的猜疑,李渊得以升为右骁卫将军。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正式任太原留守、晋阳宫监,成为这一地区最高的军政长官。

关于李渊为什么会起兵,根据后来唐朝的史料记载,李渊原本并不想造反,主要是因为次子李世民不断的规劝和运作,才使得李渊下定了起事的决心。

李世民是如何运作的呢?史料记载,他看到天下烽火四起,认定隋朝灭亡已成定数,觉得是时候起兵造反、逐鹿中原了。但是单凭他的力量不可能做成这件事,必须要说服父亲李渊。只是谈何容易,除了君臣之义,李渊还是杨广的表哥。就在李世民犯难时,有个人给他出了主意,此人叫作刘文静,当时任晋阳县的县令。

史书上说刘文静“伟姿仪,有器干,倜傥多权略”,不仅长得帅,而且很有才干,非常善谋略。他觉得李世民与众不同,是能做大事的人,对左右说:“非常人也。大度类于汉高,神武同于魏祖,其年虽少,乃天纵矣。”李世民豁达大度,神武雄豪,是汉高帝、魏太祖一流的人物,对其非常看好。(www.xing528.com)

刘文静赏识李世民,投桃报李,李世民对他也很尊敬。刘文静因与瓦岗军头领李密有姻亲关系,受到牵连,被关进了监狱。李世民认为刘文静可以共谋大事,便去狱中探望,并向他询问对时局的看法。刘文静说:“天下大乱了,只有商汤、周武王、汉高祖、光武帝之才方能平定。”李世民对此说道:“卿安知无?但恐常人不能别耳。今入禁所相看,非儿女之情相忧而已。时事如此,故来与君图举大计,请善筹其事。”这番话很有意思,李世民说你怎么知道没有,只是你没有看出来而已,话里话外是说自己有这样的才能,所以想听听刘文静的真知灼见。

刘文静看到李世民态度真诚,敞开心扉说:“今李密长围洛邑,主上流播淮南,大贼连州郡、小盗阻泽山者,万数矣,但须真主驱驾取之。诚能应天顺人,举旗大呼,则四海不足定也。今太原百姓避盗贼者,皆入此城。文静为令数年,知其豪杰,一朝啸集,可得十万人,尊公所领之兵,复且数万,君言出口,谁敢不从?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盈半岁,帝业可成。”如今李密围攻洛阳,皇帝远在淮南,各地义军数以万计,跨州连郡、阻碍山泽。如能顺天应人,高举义旗,则天下不难平定。而今避乱的百姓都来到太原城中,一旦聚集起来,可得十万之众,令尊所领之兵也有数万,君言出口,谁敢不从?到时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到半年,帝业可成。李世民对这次沟通非常满意,“君言正合人意”,古有隆中对汉中对,这次可以称之为“狱中对”。

但如何才能说服李渊呢?刘文静给李世民推荐了一个人,此人叫作裴寂,时任太原宫监。他和李渊的关系很好,经常在一起喝小酒,如果能让裴寂出面,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

李世民知道裴寂有个弱点,便是喜欢赌博,便私下拿出数百万钱财,交给龙山县令 高斌廉,让其在赌博时故意输给裴寂。就在裴寂赢了钱心情大好的时候,李世民找到裴寂,告诉他这些钱是专门让高斌廉输给他的,希望裴寂能帮一个忙,接着以实情相告,“寂即许诺”,裴寂很爽快地答应了。

于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出“桃色事件”诞生了!

裴寂邀请李渊宴饮,喝得很开心,不知不觉李渊就喝高了。等李渊醉倒在床上后,裴寂偷偷将两名宫女送进寝室,陪李渊过夜。第二天清晨,李渊酒醒后发现身边躺着两个宫女,顿时吓出一身冷汗。因为晋阳宫是杨广的行宫,宫女是皇帝的女人,如今李渊睡了宫女,那可是杀头的大罪。

李渊喝得“断片”了,赶忙将裴寂找来,劈头盖脸地斥责了他一番,责问他为什么要陷害自己。裴寂乘势说:“二郎密缵兵马,欲举义旗,正为寂以宫人奉公,恐事发及诛,急为此耳。今天下大乱,城门之外,皆是盗贼。若守小节,旦夕死亡;若举义兵,必得天位。众情已协,公意如何?”二郎说的是李世民,裴寂说李渊这位二儿子暗中招兵买马,欲行大事。我私自让宫女侍奉您,如果事情泄露,一定会被皇帝诛杀。如今天下大乱,盗贼遍布天下。若守小节,难免一死,若举义兵,必能成事。您意下如何?李渊的答复说:“我儿诚有此计,既已定矣,可从之。”既然生米煮成熟饭了,也就只能这样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