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易·系辞》中通变之原始意涵

《周易·系辞》中通变之原始意涵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变”作为一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周易·系辞上》:“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系辞》上下两篇中,只有一处用了“通变”。与《系辞》下篇所说的:“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同。刘勰在《通变》篇中讲:“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在《周易·系辞》中,虽然通变一词的形式多样,但是总结起来,其含义就是通晓变化,其性质是要随时而动,这是通变一词的原始意涵。

《周易·系辞》中通变之原始意涵

“通变”作为一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周易·系辞上》:“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5]这句话的意思是,用卦爻数预知未来叫做占卜,通晓变化而行动叫做事,阴和阳的变化神秘不能预测叫做神。在这里,通变的含义就是通晓万物的变化。

《系辞》上下两篇中,只有一处用了“通变”。“通变”在系辞中的其他样态还有以下四种:其一,变通。“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在这种样态下,变通是与四季变化相配合的,最大的变化也就是四季之变,除此,还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关于通变之性质的论断,那就是“趣时”。何为“趣时”,趣,同“趋”,即趋向于时,意即变通不是随心随地随时而变,而是根据“时”的发展而变。与《系辞》下篇所说的:“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同。变通要与时相适应的观念也影响了后来刘勰的《文心雕龙》。刘勰在《通变》篇中讲:“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这里的“适变”,就是由“唯变所适”而来。“趋时必果,乘机无怯”,就是说在通变的时候,一定要果断地与时代相适应,抓住机会而不畏缩害怕;其二,变而通。这种样态只出现过一次:“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其三,通其变。“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这种形态之中,通作动词,变作名词,意为通晓变化,虽然通变二字同时存在,但其实使用的都是各自单字之义;其四,这种情况比较特殊,属于通变二字在一句话中互文性彰显其意义。“一闔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一闔一辟犹言一合一开,“闔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坤卦指地,乾卦指天,冬季天寒,故地冻而闭合,春季万物复苏,故天开而雨润万物,这里以天地的四季变化之意来喻万物变化,并将其名为“变”。而这种四季之变化倘若没有停歇,不停循环,那就是“通”。“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以道和器说明了变和通。把抽象的道理和具体事物经过改变而结合在一起,就是“变”,将这种“变”推行,付诸实践,就是“通”。不管是天地四时还是道器相合,变仍然保持了其本义不变。而通,则在通晓含义的基础上,还表明通具有时间上的接续性以及客观上的实践性。(www.xing528.com)

在《周易·系辞》中,虽然通变一词的形式多样,但是总结起来,其含义就是通晓变化,其性质是要随时而动,这是通变一词的原始意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