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罗丹:我最推崇的艺术家

罗丹:我最推崇的艺术家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罗丹的雕塑是真正意义上的雕塑,我认为雕塑就该像罗丹这样。但从罗丹开始,质感雕塑占了主导地位,成为雕塑艺术新的高级形态。罗丹的智慧之手,可以让一块坚硬粗糙的大理石变成少女光洁的皮肤,似乎不敢用手去碰,生怕会划伤那娇嫩的丽质。粗糙的泥土,就像石膏保存了恐龙的足迹,完整准确地记录下了罗丹的心路、情感和理想。罗丹的雕塑是藏在绝妙的技法中的。

罗丹:我最推崇的艺术家

罗丹雕塑是真正意义上的雕塑,我认为雕塑就该像罗丹这样。以往的雕塑,是出于传统观念的缘故,对形的要求过于苛刻。但从罗丹开始,质感雕塑占了主导地位,成为雕塑艺术新的高级形态。艺术的表现材质决定艺术的生命,或者说材质本身就具有生命力,经过伟大艺术家的智慧之手,艺术作品就有了鲜活的灵魂,而这灵魂的附着物就是特殊的材质生命。

伟人像多以大理石打造,英雄雕像最佳选材是青铜。罗丹的伟大之处在于不只给青铜与大理石赋予了生命,而是把青铜变成了东方水墨写意。这可不是一般不太高明雕塑家办得到的。罗丹的智慧之手,可以让一块坚硬粗糙的大理石变成少女光洁的皮肤,似乎不敢用手去碰,生怕会划伤那娇嫩的丽质。艺术大师的智慧是多么神奇,使冰冷的石头有了生命,有了情感,有了血肉,有了灵魂。

罗丹的技巧,在于将那些铸成青铜之后的泥味保存,我们能从中看到激越的情感,颤抖的双手疯狂般的捏着、抠着、贴着。粗糙的泥土,就像石膏保存了恐龙足迹,完整准确地记录下了罗丹的心路、情感和理想。每件都是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杰作,这就是使坚硬刚性的青铜,用一种游刃有余的、随心所欲的泥呈现出来的神品。罗丹的雕塑矛盾冲突,质地反差,历历记录了他的情绪与激动,那种扭曲的不再是泥土而是青铜,把凝重庄严、狞厉残酷的历史印痕融进了“畅情”之中,多么伟大的构思和不可思议的力量浇铸而成的杰作。

罗丹之前的雕塑家的作品,大都属极为写实的,通过技巧证明雕塑家的才气和智慧。罗丹开辟了“写意”塑法,使我们感受到了他喷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罗丹的雕塑使我们不只看外表,而且还会让我们想内涵。一块泥,几根手指,就可以玩疯一个个年龄不等、知识深厚,在各自的行业都有建树的人。你说这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家和怎样的艺术作品才能达到的魔力和神话。罗丹把人类智慧在手指间演绎到了极致,他是怎样把自己浓烈的情感轻易地用手指几下就传达给那堆烂泥巴,而后一捏、一压、一挤之下竟然就显灵了呢?

他的《思想者》,一个坚强的躯体蹲着,骨骼、肌肉紧绷,这可不是简单的蹲姿。蹲着就是积蓄力量,就是准备爆发的姿态,就会有受压受委屈之感,有了痛苦之感,有了凝重和不屈的感觉;这种状态下的思考必然是苦涩的、艰难的和深奥的。这种肉体的卷曲,是让人类精神的畅舒而作的必要前奏。

青铜时代,出哲人、出先圣的时代,锈迹、凝重、厚实是青铜的特质也是人类在那个时代的思想标志。这种纪念牌式的杰作,却是用不会讲话的青铜来进行诉说的,是用一位男性的躯体,屈尊低首的蹲姿开讲;凸现的肌肉,暴露的经脉,僵直的骨节,紧蹙的眉头,讲述什么?你能想到的他全部能诉说,你心所思、脑所想、意所达,所愿所望都在他那躯体之中隐藏着,流动着,流向未来。

观《思想者》,我们能立马感到,那个隐藏在历史深处的躯体,低着沉静的大脑,在想,在思,在迂回,在爆发,在推理,在否定,在怀疑。那个锈迹斑斑的雕像,在证明时间的跨度;那个屈蹲的身姿,说明体内正在聚集力量,各种表述的语言、完美的手法技巧和天才的思考及人类痛苦力量的形神昭示于一身,我们还能想什么呢?罗丹的雕塑是藏在绝妙的技法中的。面对他的《加莱市民》《圣—扬—巴蒂斯特》《青铜时代》《巴尔扎克塑像》,我感到罗丹的手指在泥土中的颤抖、抽搐,在一压、一抠、一捏之间,情感的闪电惊雷在炸响,在呐喊,呻吟与欢歌!世间怎么会有如此伟大的手!他对形的认知,技巧的掌控,情感表达的精准与超迈,让后来人除了感叹之外不可能再作补充。

罗丹的手,就像娴熟的钢琴演奏家,粗糙生硬的泥土,在他手中,都能演绎出活脱脱的另外一种生命样式,血管,青筋,骨节,皮肤,史无前例地昭示了出来。这种随意可以得到,不十分珍贵的泥巴,在罗丹手中活了,使普通变得高贵起来,轻易变得重要起来,随意变得神秘起来。是罗丹天才的手指捏动,让泥土活了,生命出现了,语言出现了,音乐出现了,思想出现了。这是一双神手,能赋予泥巴以生命,以情感,以思想,真的太了不起了。(www.xing528.com)

罗丹的泥中现出了东方水墨的意象特征,比起在他之前诸多大师认真仔细的每个局部都十分写实的严谨,罗丹具有“意在先,似与不似”之间的中国写意水墨画效果,在感染力上强于写实主义的东西。不论绘画或雕塑,只要一写实,思维的空间就缩小了,越是讲得透彻的道理,听者就无法加入自己的意见了。

最让我感动的是他对泥土的态度,写意的态度,具象与抽象并用的技巧,使我们沿着那些似是而非的凸凹形状,放开自己的思想驰骋。他给读者留下了充足的思考空间和想象空间,读者是在用情感参与他的创作,当然也随他的情感波动而波动,手指的跳跃而跳跃,越具体、越真实,想象的空间就越小,当然越粗放,越没有形,离想象越远。只有似是而非,恰到好处的写意,才能够巧妙引导读者的思路,成功到达审美的最高境界。跟着罗丹走,还要匹配丰厚的知识,尤其有关雕塑的知识,当然也一定要是一位情感充沛的人。罗丹用泥巴玩中国式写意,再将这种写意翻作青铜,这种轻松的形式在材质的矛盾冲突中,一次次打开观者心灵的空间。如中国水墨画,一笔似,一笔不似,一坨像,一坨多余;就像琴弦,准的音节,放开的旋律,才使演奏有声有色,余音绕梁,余味无穷。

罗丹创造了伟大不朽的艺术,他把泥巴用活了,给冰冷的青铜用技巧赋予血肉、精神、情感,如此感人,如此高雅,大智慧者才会有如此的绝招妙法。

《巴尔扎克塑像》,是罗丹揭示美学真理的经典范例。用一个粗糙的破毯,包裹着一个活脱鲜润的灵魂,这种如一株老树的粗干生发了一瓣嫩芽一样,表里的苍老和枝条的鲜嫩,悲壮的死亡与血腥味的小生命的降落,这些矛盾冲突不正好是从普遍规律来验证美的价值吗?世间万物不都是如此这般吗?当时巴黎文学院的文人们都无法理解,致使雕像完成之后久久进入不到该到的位置,而在罗丹家中搁了将近一百年。

是罗丹结束了西方完美写实主义雕塑的命运,使处处讲究真实、讲究科学古典完美主义写实派在世界上生存艰难。东方意象思维,用中国写意水墨的手法,玩起了泥的写意,利用泥的可塑性,创造矛盾冲突,使西方雕塑具有了新的前途、新的道路和新的生命。看他的雕塑更多的是情感的波动和撞击,使人在感叹作者才情与智慧的同时,深感东方艺术的魅力是何等丰沛而又伟大。

这些犹如中国水墨写意手法的青铜和大理石雕塑使人着迷、发狂和联想不断,在西方的雕塑中有着浓浓的东方水墨韵味,真是不可思议。罗丹是一位有着东方元素的伟大雕塑家,他是我心中的偶像。罗丹能让他的作品说话,我的文字有些多余。罗丹,他太完美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