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植被规划设计在资源型城市工业废弃地更新中的有效实践

植被规划设计在资源型城市工业废弃地更新中的有效实践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植物规划设计在整个景观规划设计当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整个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攀枝花属于干热河谷气候燥热干旱,特别是在春季和初夏的植物生长季节,水热矛盾尤为突出,是我国长江中上游地区植被恢复的重点和难点地区。根据攀枝花市的气候特点,地区植物群落是以常绿阔叶为主,落叶阔叶混交林为辅。

植被规划设计在资源型城市工业废弃地更新中的有效实践

植物规划设计在整个景观规划设计当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整个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攀枝花属于干热河谷气候燥热干旱,特别是在春季和初夏的植物生长季节,水热矛盾尤为突出,是我国长江中上游地区植被恢复的重点和难点地区。因此在本项目的植被规划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乡土植物、地带性植物优先原则

乡土植物又称本土植物,广义的乡土植物可理解为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成分的总称。乡土植物、地带性植物是长期在当地自然生态系统中自然选择的结果,对其自然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研究区域内裸露空地边坡、建筑边沿、立体交叉体系等在景观恢复过程中,优先选用乡土植物和地带性植物,以促使研究区域生态系统尽量避免外来物种的入侵和危害,为建立本土化的生态系统奠定基础。

同时,乡土植物,尤其是乡土乔木还具有丰富的林相和季相变化,可以形成不同的特色景观。因此,乡土植物成为本项目首选的植物,此举既有利于保护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又能减少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

树种选择在生态系统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违背适地适树原则,过分强调树种的视觉效果,过多地采用外来树种等,会给生态系统建设的健康发展造成隐患。景观设计中大量采用当地乡土树种,与部分新型优质树种相结合,在保证生态性基础上,在景观上有所突破。适宜于攀枝花干热河谷的植被种应具备以下特性:

(1)耐旱耐热耐瘠薄、抗逆性强、适生性广。在攀枝花可以应用的耐旱植物是指适应干旱、半干旱环境的野生观赏植物或其杂交种,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耐旱植物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耐干旱、耐盐碱、耐贫瘠、抗病虫性强。耐旱植物的应用,不仅能节约大量水分,而且还可以减少养护成本。像番石榴、三角梅、臭椿、黄槐、连翘等,这些植物都比较耐旱且根系发达,能够经受住攀枝花长时间高温干旱的天气,不仅节水,而且养护方便。

(2)速生快长、萌芽力强、覆盖或郁闭性快,能在短期内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本项目的基地中,裸露的场地面积较大且人为维护成本较高,需要在短时间内营造出较为良好的绿化景观效果,就必须选取生长速度快、萌芽力强覆盖或郁闭性快的植被为主。

(3)自我繁殖和更新能力强。

2.物种多样性原则

在研究区域内景观生态恢复过程中,对物种进行选择时,需充分考虑物种多样性原则。对于局部区域植物群落的组合,根据攀枝花气候特点、各种环境因子和边坡防护及其工业废弃地更新的需求,使乔木、灌木与地被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形成网状,从而达到营造与恢复区域植被、控制沙尘和改善生态环境、美化景观等多重目的。要充分利用不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考虑季节与层次的变化,达到防护、观赏双重目的。要注重植物种类和类型的多样性,以便群落的稳定和季节变更的交替,特别是那些具有共生特性的植物类群。在绿化树种的选择上注重慢生性树种与速生树种相结合。这样使景观既可在近期内达到一定规模,又能随着时间的延续逐渐形成自身的植物景观特色与历史文化积淀。同时本着适地适树原则,以抗旱、耐贫瘠的乡土树种为主,避免退化和外来物种侵害,维护当地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www.xing528.com)

3.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

景观植物是景观构成中最重要的有生命的构成要素,在工业景观构成中发挥着其他要素无法替代的作用,是整理、调和景观风格最好的软质材料。合理的植物配置能更好地体现四季更替、文化内涵、地域特征,选择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攀枝花树等亚热带植物及花果植物进行景观营造,凸显地方特色。

4.生态设计原则

生态学植物学原理为基础,模拟自然生境,创造符合自然规律、富有特色的工业植物景观。选择绿化树种充分考虑其生态系统条件特点,遵循自然规律、自然属性,充分利用各类植物打造生态、自然的植物景观。

5.经济性原则

在多种树种的选择条件下,尽可能减少施工与养护成本,选择来源广、繁殖比较容易、苗木成本低、成活率高、养护费用较低的树种或品种。此外,还可以适当的选择部分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植被。

6.艺术性原则

选择树种应当具备栽培目的所要求的形状,具备应有的观赏特性,同时注意种植时树种的叶色、叶形、常绿、落叶等搭配合理,并注重艺术造型。根据攀枝花市的气候特点,地区植物群落是以常绿阔叶为主,落叶阔叶混交林为辅。设计中大量运用的植物种植群落应具以下层次结构:上层大乔木,以落叶阔叶树为主(最好达到60%以上),形成上层界面空间,以保证夏季的浓荫和冬季充足的阳光;中层乔灌木,以常绿阔叶树为主,同时结合观花、叶、果、杆及芳香物种(如玉兰、红花羊蹄甲、番石榴等),形成主要植物景观感受界面空间;下层地被,以耐荫的低矮灌木、藤本及草坪(如三角梅、栀子花、常春藤等)为主。

创造丰富的植物空间围合形态,应注重人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心理体验与感受的变化,从林外、密林小径,林中空地、林草地到缓坡草坪,形成密、明暗、动静的对比,并充分利用自然力在富有生命的自然中创造出具有生命活力的多元化感悟空间[5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