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攀枝花弄弄坪铸钢厂工业废弃地更新设计研究进展

攀枝花弄弄坪铸钢厂工业废弃地更新设计研究进展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一些知名的学者积极投身于工业遗产、工业废弃地保护和更新利用的研究和实践中,并在近年来涌现出例如广东中山歧江公园、北京远洋艺术中心、天津万科水晶城、上海红坊创意园等一批优秀的实例。该公园建成后,其设计于2002年10月获得了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2002年度荣誉设计奖。

攀枝花弄弄坪铸钢厂工业废弃地更新设计研究进展

近年来工业废弃地的更新问题日渐受到世人的关注,也得益于国际国内这股对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研究的热潮,其蕴涵的产业潜力和历史文化价值受到了广泛重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对工业废弃地的保护和利用远未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因此仍有大量工业废弃地在城市新一轮开发建设的热潮中消失殆尽。虽然工业废弃地的产业和文化价值有限,但是具体到某一座城市,一块工业废弃地对城市工业文脉和城市产业发展的历史来看同样是重要的环节。

我国自1980年开始,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城区土地“退二进三”式功能置换和老工业基地转型,这三个方面已经成为产业用地调整的方式。随着大量工厂企业的搬迁,它们留下的土地以及废弃建筑、设备的处理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简单的拆除重建已不能适应当代城市多元化发展的需求。与西方国家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重视工业废弃地保护相比较,我国对工业废弃地的保护已经远远滞后。

进入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城市的工业用地规模及空间布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时,新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使传统工业的发展陷入困境,城市中心区内许多工业用地被闲置废弃,工业重心向新兴工业区或郊外转移,形成了大量的工业废弃地[2]。在城市化进程加剧的今天,怎样有效地更新、再利用这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工业废弃地,如何实现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可持续再利用,从而在城市设计中做到最少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工业废弃地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国对旧的工业建筑进行整体改造更新大约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如北京手表厂的多层厂房被改造成“双安商场”。但是由于经济、技术以及价值观念等问题,在城市更新中,多数工业地段还是采取“大拆大建、推倒重来”的方式。因此与国外盛行的再利用的理念相比,国内仅有少量的开发利用实例,但规模相对较小,方法也有待完善。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一些知名的学者积极投身于工业遗产、工业废弃地保护和更新利用的研究和实践中,并在近年来涌现出例如广东中山歧江公园、北京远洋艺术中心、天津万科水晶城、上海红坊创意园等一批优秀的实例。但是应看到,在这些工程项目中,有些还不能称作完全意义上的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更新,而仅仅是旧建筑改造的内容。在理论方面,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结合中山歧江公园项目对城市工业废弃地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相关研究,并明确提出了“工业美学”的主张[2]。近年来,俞孔坚教授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参与了一些工业废弃地的保护利用项目,成为国内工业废弃地保护利用的倡导者和先行者。近年来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关于将工业废弃地改造成创业园、工业公园以及其他休闲娱乐区的案例,代表案例如下:

(1)中山歧江公园

中山岐江公园的场地原是广东中山市著名的粤中造船厂,作为中山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象征,它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终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几十年间,历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化进程艰辛而富有意义的历史时期。特定历史背景下,几代人艰苦的创业历程在这里沉淀为真实而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为此,我们保留了那些刻写着真诚和壮美,但是早已被岁月侵蚀得面目全非的旧厂房和机器设备,并且用我们的崇敬和珍惜将他们重新幻化成富于生命的音符[35,36]

1999年由中山市政府投资,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和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设计,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出任首席设计师,将粤中造船厂改造为中山岐江公园(中山岐江公园占地11 hm2[37](见图2-5)。该公园于2000年8月开始动工建设,2001年10月公园主体建成并对公众开放,随后,位于岐江公园内的中山市美术馆也于2002年11月正式开放。岐江公园在设计上保留了粤中船厂旧址上的许多旧物,并且加入了很多和主题有关的创新设计,既保护了造船厂的工业元素和生态环境,体现了环保节约、概念创新等设计理念,取得了以最小成本实现最佳效果、建筑与环境和谐统一的效果[38],同时又发挥了展现与承载创业历程、记录城市记忆等功能。该公园建成后,其设计于2002年10月获得了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2002年度荣誉设计奖。此外,该公园的设计还陆续获得2003年的中国建筑艺术奖,2004年的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金奖、中国现代优秀民族建筑综合金奖,2009年11月6日获得ULI(国际城市土地学会,Urban Land Institute)全球杰出设计与开发全球奖等多个奖项。

(www.xing528.com)

图2-5 中山歧江公园鸟瞰

(2)上海红坊创意园区

红坊位于上海淮海西路(570—588号)核心地段,与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融为一体,南邻淮海西路、徐家汇商业中心,西靠虹桥CBD商务区和新华路历史风貌保护区(见图2-6)。距轻轨3号线虹桥路站步行不到5 min,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地处城市中心黄金地段,又因处长宁、徐汇、静安三区交界地带,更从区位上兼具了向三方辐射的优势力。

图2-6 上海红坊创意产业园鸟瞰

红坊改建于上海钢铁十厂原轧钢厂厂房,该厂房建于1958年,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利用老工业建筑的框架与结构,将厂房的高大空间、框架结构等特点与现代建筑艺术相结合,既传承了老建筑与生俱来的历史肌理,保护其原生态感,又做了通风、安全、和谐的细节处理,使新旧空间互相结合、流动、自然过渡,打造成为一个综合文化中心。以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为主体,并有多功能会议区、大型活动及艺术展览场馆、多功能创意场地等灵活的空间应用[39]。其中文化商务办公区面积11 000 m2,大型公共艺术展示厅5 000 m2,酒吧、咖啡厅西餐厅等休闲场所2 000 m2

在室外景观空间上保留原有场地的基本地形地貌,将轧钢厂原有的生产设施、机器设备以及生产产品进行综合利用,并基本保持元素原有的状态,成为园区内的象征性的雕塑小品。同时,又将当代的一些具有鲜明个性和视觉冲击力的吊索作品设置其中,从而形成鲜明的对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