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吴镇《墨竹谱》的家训意义:图像、时代与东方阐释

吴镇《墨竹谱》的家训意义:图像、时代与东方阐释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墨竹谱》的题记不是画竹技法,多是一些诗文及历史典故,从中我们读出了一种淡然的人生态度,以及在平淡中具有超然意味的人生哲学。吴镇作《墨竹谱》时已有七十一岁,且此册页是为其子佛奴所作。这让笔者相信《墨竹谱》是本具有家训意义的图谱。[14]吴镇的《墨竹谱》具备古代家训的基本特点,且《墨竹谱》是围绕着修身和人格塑造,倾向也是积极的,让笔者进一步确信《墨竹谱》具有家训的意义。

吴镇《墨竹谱》的家训意义:图像、时代与东方阐释

《墨竹谱》的题记不是画竹技法,多是一些诗文及历史典故,从中我们读出了一种淡然的人生态度,以及在平淡中具有超然意味的人生哲学。吴镇作《墨竹谱》时已有七十一岁,且此册页是为其子佛奴所作。这让笔者相信《墨竹谱》是本具有家训意义的图谱。

家训,主要是指父祖对子孙、家长对家人、族长对族人的直接训示、亲自教诲,也包括兄长对弟妹的劝勉,夫妻之间的嘱托。[12]经过几千年的积淀,传统家训的资料卷帙浩繁,蕴含的思想十分丰富,涉及的领域也极其广泛。其核心是修身、治家、立业,本质上是伦理教育和人格塑造,基本倾向是积极的,具有以下七个特点:

一是教家立范与修、齐、治、平的统一;二是亲情感化与约束惩罚的统一;三是内容要求的一致性与形式方法的多样性的统一;四是晓谕勖勉和榜样示范的统一;五是抽象的哲理训导与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统一;六是教诫的一贯性与具体内容的阶段性的统一;七是现实性与理想性相结合。[13]

笔者将吴镇《墨竹谱》中的题记内容、寓意与家训的内容进行比较,发现了众多的相似点:

就家训的“家教立范与修、齐、治、平的统一”这一特点而言,我们可将吴镇《墨竹谱》中强调“避俗”的册页与之相匹配。历代家训都把家庭成员道德修养置于突出的地位而加以强调。避俗即克制欲望,何尝不是道德修养的一种呢?

家训中“内容要求的一致性与形式方法多样性的统一”这个特点,在《墨竹谱》中也有所体现。历代家训对子孙的要求都不尽相同,包括勉学、立志、立业、治家、睦亲、为人处世等。家训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有袖珍法、念遗训法、贴墙法、念碑文法等,但一般都采用自己所擅长的方式进行家训创作。如东晋的文学家颜之推是以著书的形式写出了《颜氏家训》,宋朝诗人陆游一生写了二百余首家训诗歌。吴镇身为一个画家,也会采用自己所擅长的绘画来进行家训的创作,所以今天我们看到了这册以家训为题材的《墨竹谱》。(www.xing528.com)

关于“晓谕勖勉和榜样示范的统一”。晓喻勖勉,劝导人要努力学习。在《小坡竹石》《风雨竹》《竹窗思阒寂》和《一片江南雨》中,吴镇希望佛奴珍惜岁月,努力学习。吴镇对佛奴的希望不止读书,而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在《径深竹倚》与《玄妙观竹》中均有体现。关于榜样示范,在《玄妙观竹》中可读出,吴镇曾在钱塘吴山一悬崖绝壁上,发现了一枝李衎画的仰竹,归来之后,他凭记忆画了此竹,在这页的题记中更是写道:“忆旧游笔想而成,以示佛奴,以广游目云”。

家训的“教诫的一贯性与具体内容的阶段性的统一”这一特点,不仅在《风雨竹》(“试貂鼠毫笔,潘衡旧墨,儿诵论语声”)中有所体现,并且在《竹窗思阒寂》(“佛奴习右军书,读《孟子》”)中亦可读出。因为佛奴的年龄比较小,所以要选择适合他年龄的内容来进行教育,且要一直持续,不可中断。

关于家训的“现实性与理想性相结合”。吴镇所处的时代,文人并不得意,其在《戏墨写竹》中写道:“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即便是这样也要有自己的坚守:“俯仰元无心,曲直知有节。空山木落时,不复霜雪叶。此悬崖竹如此,立意可也”。[14]

吴镇的《墨竹谱》具备古代家训的基本特点,且《墨竹谱》是围绕着修身和人格塑造,倾向也是积极的,让笔者进一步确信《墨竹谱》具有家训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