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北省普通公路建设与养护投资政策研究中的投资体制改革

湖北省普通公路建设与养护投资政策研究中的投资体制改革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投资体制在中国一般是固定资产投资活动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的总称,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投资体制改革是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的,1979年年初的全国基本建设工作会议提出的“拨改贷”试点决定,掀起了投资体制改革的序幕。

湖北省普通公路建设与养护投资政策研究中的投资体制改革

投资体制在中国一般是固定资产投资活动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的总称,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体制主要包括:投资主体的确立及其行为方式、投资资金的筹借途径,投资利益的划分、投资管理权限的划分、项目决策程序以及宏观调控方式和机构设置等。

(一)投资体制组成

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投资体制,有不同的组成:

(1)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由投资决策系统、调控系统、动力系统和信息系统组成。

(2)从管理组织看,由投资主体的决策层次与结构、投资运行机制和投资领域内各经济实体之间的关系三者组成。

(3)从管理职能看,包括投资计划管理体制、投资资金管理体制和投资的经营管理体制。

(4)从管理对象看,包括投资基础上管理体制、设计体制、施工体制等。

(二)投资体制改革历程

从1979年至今,我国投资体制改革出现了四次高潮。我国的投资体制改革是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的,1979年年初的全国基本建设工作会议提出的“拨改贷”试点决定,掀起了投资体制改革的序幕。

1.第一高潮(www.xing528.com)

以198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的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为标志。这一阶段的改革从下放权限、缩小指令性计划范围入手,主要集中在对项目建设实施阶段的管理体制进行全面改革,具体改革措施如下: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下放项目审批权限;实行承包责任制;实行“拨改贷”。

2.第二次高潮

以198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投资体制近期改革》改革为标志。这一阶段改革的重点集中在对政府投资范围、资金来源和经营方式进行初步改革。对重大的长期建设投资实行分层次管理,强化了地方重点建设责任;扩大企业的投资决策权;建立基本建设基金制,保证重点项目的资金来源;成立国家专业投资公司,用经济办法对投资进行管理;强化投资主体自我约束机制,改善宏观调控体系;实行招标、投标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作用。

3.第三次高潮

以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视察讲话为标志。明确了投资体制改革的市场取向;实行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分离,组建国家开发银行;改革的重点是逐步建立法人投资和银行信贷的风险责任;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初步到位与运行。

4.第四次高潮

以2004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标志。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中国投资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方式的多元化;在投资计划管理中,开始运用经济杠杆和间接手段进行管理,为建立新的投资宏观调控体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原有的投资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投资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新格局。

现行的投资体制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企业的投资决策权没有完全落实,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投资宏观调控和监管的有效性需要增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