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现全国通达,构筑高效交通网

实现全国通达,构筑高效交通网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秦始皇统一南方百越的战争中,南方地区也开辟出一系列交通线。这样,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先秦已有的各地交通线的基础上,通过修筑驰道、直道等,构筑起了全国性的交通网,这是秦王朝缔造“大一统”的又一重要内容。从上述史料可以看出,秦王朝四通八达的全国交通网,犹如“大一统”帝国的动脉和经络。

实现全国通达,构筑高效交通网

由于长期战争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各地都修筑了不少关塞堡垒,大大限制了交通运输的发展,也阻碍了各地之间的进一步沟通和交流。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的第二年(前220年)即下令“治驰道”。再过一年,开始出巡各地。公元前215年,下令拆毁各地阻碍交通的关塞堡垒。公元前212年,又令大将蒙恬修了一条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在秦始皇统一南方百越的战争中,南方地区也开辟出一系列交通线。这样,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先秦已有的各地交通线的基础上,通过修筑驰道、直道等,构筑起了全国性的交通网,这是秦王朝缔造“大一统”的又一重要内容。

下面,以秦始皇在公元前220年之后几次巡行全国所经过的线路,和秦王朝其他几条交通要道为重点,对当时沟通全国的干线和以咸阳为中心辐射出去的交通网,做一番简略的巡视。

(1)咸阳至芝罘。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东出函谷关,经洛阳定陶,进入山东半岛,登泰山,然后过黄、胜、成山,登芝罘山。又转而南临琅玡,过彭城,渡淮水,转去长江中游的衡山和南郡,最后向北经武关回咸阳。秦始皇此次东巡前半段所经路线,尤其咸阳到芝罘一线,是横贯王朝腹地的一条大动脉

(2)咸阳至云梦,会稽至琅玡。这两段线路,是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年)最后一次出巡所经过的。当时秦始皇先达武关,然后沿丹水、汉水到云梦(今洞庭湖及武汉附近)。再沿江东下,经丹阳,至钱塘,随后上会稽山。再经过吴地,在江乘(今江苏镇江)渡过长江,辗转到达琅玡。这次出巡经过的线路中,从咸阳至云梦,是先秦就已存在的秦楚大道,秦始皇南下经过这一线,说明此线仍作为秦王朝的重要干道之一。然而云梦至会稽,再至琅玡一线的特点,则是水陆联网,水道和陆路相互补充、延伸,构成一个网络。

(3)咸阳至碣石,碣石至九原。始皇帝三十二年(前215年)出巡北方就是沿着此线经太行山东麓,过上党、邯郸、东垣、蓟县(今北京市)到达碣石(今河北昌黎北)。又从碣石向西北,经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上谷、代郡、雁乃、云中至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

(4)咸阳至陇西。始皇帝二十七年(前220年)首次出巡即沿此线。先沿通向洮河河谷的大路,到达渭水发源地陕西,又翻过六盘山口到北地(今甘肃宁县西北),再至鸡头山(今甘肃平凉市西),然后过回中,沿泾水返回咸阳。(www.xing528.com)

(5)从咸阳至巴蜀。在这条交通线上,遍布着高山深谷,行路异常艰难。先秦已沿岸搭设栈道,到秦始皇时已有数条栈道可通巴蜀,一是陈仓道,二是褒斜道,三是石首道。其中起自陈仓(今陕西宝鸡),经褒水而达汉中的陈仓道,虽然绕行较远,但易于通行,成为连接秦岭南北的主要通道。

(6)从云阳至九原。这条道路笔直,极为壮观,又称“直道”。它是为了便于调动兵力,防御匈奴南下掠夺,由蒙恬率军修建的,其起点是云阳(今山西淳化西北),一直向北,到终点九原。

(7)岭南新道。在统一南方百越的战争中,秦王朝又开辟了一系列交通线。主要有赣南—兰浦关—溱水—番禺(今广州),湘南—阳山关—溱水,九疑山—湟溪关—连江—番禺,湖南潇水—广西凡步—贺江—苍梧—灵渠(即今广西兴安运河)。其中以灵渠最为著名,它沟通了湘江上游与漓江上游,使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连接起来,成为进入岭南的水陆交通线。

从上述史料可以看出,秦王朝四通八达的全国交通网,犹如“大一统”帝国的动脉和经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