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刘邦封赏功臣,张良谢绝齐地封赏

刘邦封赏功臣,张良谢绝齐地封赏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刘邦大封功臣的过程中,刘邦十分赞赏张良在建汉过程中的功绩,要把齐地3万户封给张良,但张良婉言谢绝了。刘邦已封有功的大臣20多人,其余的人日夜争功,朝廷一时决定不下来,暂时无法进行封赏。就这样,汉初的封王、封功臣的事情在吵闹声中结束,这也让刘邦感到,群臣缺少规矩,不懂礼节,这样就形成不了天下唯我独尊的局面,之后他接受了叔孙通的建议,制定了朝仪。

刘邦封赏功臣,张良谢绝齐地封赏

汉六年(前201年),刘邦登上皇帝宝座以后,决定论功封赏。但是文臣武将整日争功吵闹,甚至拔剑击柱,一年多争执不下。刘邦想封他认为功劳最大的萧何为酂侯,食邑八千户,这引起了将领们的不满,他们说:“我们这些武将冲锋陷阵,历战无数,大小各有功劳。而萧何没有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只会舞文弄墨,凭什么封赏在我们之上?”刘邦毫不客气地驳斥道:“你们知道打猎的事吗?”武将不知个中缘由,回答说:“知道。”刘邦又问:“你们知道猎狗吗?”武将说:“知道。”于是,刘邦奚落他们说:“打猎时,若没有猎人指挥猎狗,指示野兽踪迹,猎狗就捕捉不到猎物。现在你们武将攻城略地,犹如猎狗捕捉到了猎物,是功狗;而萧何,就是指挥你们获得猎物的猎人,是功人。而且,诸位只不过一人最多也是两三人随我征战,萧何却向我推荐了数十个随我一起出征的人,功劳是不能忘的。”武将听了这一番“功人”“功狗”之论,再也不敢讲话了。

功臣受封定赏后获封侯爵者100多人。在讨论上朝位次时,武将们又将曹参抬出来。他们认为,曹参在战场上受伤70余处,功劳应位居第一。刘邦没有说话,但心里认为萧何功劳最高。鄂千秋深知刘邦的心意,就起身评赞萧何,为萧何说好话。他说:“曹参虽有攻城略地的功劳,只不过偶尔为之。陛下与西楚霸王项羽相持四年,士兵在失败之后,单身逃跑的就有很多次。然而萧何总能从关中调兵遣将加以增补,陛下并没有下令让萧何增兵援助,有好几次都是萧何调数万兵马刚好解除了陛下手下无兵的困境。汉与楚相拒荥阳数年之久,军中无粮,都是萧何通过水路,接济军粮以使粮草供应充足。陛下数次失去关东,都是萧何守住完整的关中以待陛下,终于成就陛下万世的功业。现在即使失去曹参这样的武将百余个,对于汉并不太缺乏,即使得到了也不一定就会统一天下。怎么能以一日之功而加于万世之功以上呢?还是应定萧何第一,曹参次之。”

刘邦马上表示赞同,立即发布命令,将萧何的功劳位次定为第一,同时允许他可佩带宝剑上殿,入朝不用下跪。为了答谢鄂千秋在关键时刻对萧何功劳的评价,刘邦还晋封鄂千秋为安平侯,增加食邑两千户;同一天,又封赏萧何的父子兄弟十余人,皆有食邑。经过这一番辩论,群臣不敢再争执,开始分封功臣。

在刘邦大封功臣的过程中,刘邦十分赞赏张良在建汉过程中的功绩,要把齐地3万户封给张良,但张良婉言谢绝了。他想起自己在秦末战争中与刘邦在留县(今江苏沛县东南)相识,提出“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张良以君臣初识,相知弥深的留地请封,其间深义,不言自明。刘邦同意了他的要求,封张良为留侯。

封侯后,张良对人说:“我家世代辅佐韩国,韩被秦灭后,曾散尽家财,想为韩报仇,终于如愿以偿。现在能凭借三寸之舌而受封万户侯,已经是一介平民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了。我既已满足,便当舍弃人间一切富贵,去追寻仙人的踪迹。”张良功成而退,对汉初统治来说,的确是一个大损失。但当汉王朝建立后,原来与汉高祖同甘共苦的重臣和开国元勋,或拥重兵,或居要位,都不啻是对皇权的潜在威胁,君臣之间的矛盾迟早要爆发,张良此举,是远避祸事、保全自身之明智之举。

之后刘邦又封陈平为牖侯。陈平推辞说:“这不是我的功劳。”刘邦说:“我采用先生的计策,克敌制胜,不是你的功劳,那又是什么人的呢?”陈平说:“如果没有魏无知的引见,我怎么能进来拜见你呢?”刘邦说:“你这个人,可说是不忘本的人。”于是又赏赐魏无知。(www.xing528.com)

刘邦刚刚把天下平定下来,儿子年纪很小,兄弟又少,根据秦朝因孤立无援而灭亡的教训,他想用大封同姓为王的办法,来镇压和安抚天下。正月二十一,他把原来楚王韩信管辖的地方划分为两国:淮河以东53个县,称荆国,封他的堂兄将军刘贾为荆王;薛郡、东海、彭城等36个县,称楚国,封他的弟弟文信君刘交为楚王。

正月二十七,把云中、雁门、代郡等53个县封给他的哥哥宜信侯刘喜,称代王。他把胶东、胶西、临淄、济北、博阳、城阳郡70几个县,称齐国,封给他还是平民时的外妻生的儿子刘肥为齐王。另外凡说齐国方言的地区,也划给齐国管辖。

刘邦认为韩王信有勇有谋,他领有的韩国,北面跟巩县、洛阳相邻,南面紧接宛城、叶县,东面拥有淮阳,这些地方都是军事要地,刘邦对他很不放心。于是把太原郡31个县划出来,成立韩国,把韩王信调到那里做王,防御胡人,建都晋阳。韩王信上书说:“韩国位于北方边陲,匈奴入侵了很多次,晋阳距边关太远,请求把首府迁到马邑。”刘邦答应了。

刘邦已封有功的大臣20多人,其余的人日夜争功,朝廷一时决定不下来,暂时无法进行封赏。刘邦在洛阳南宫,从阁道上望见许多将领常常聚集在一起,坐在沙地上议论纷纷。刘邦问张良说:“他们这是在说什么?”张良说:“陛下还不知道吗?他们是在图谋造反啊!”刘邦说:“天下刚刚安定,是什么缘故使他们还想造反呢?”张良说:“陛下从平民起兵,是靠这些人夺取的天下。如今陛下做了天子,但你封赏的都是陛下亲近喜爱的老朋友,诛杀的都是陛下平日怨恨的人。如今军吏计算功劳,认为天下的地方已经不够封赏;这些人担心陛下不能全部封赏他们,又害怕你记起他们往日的过失而杀他们,所以聚集在一起图谋造反。”于是刘邦忧虑地说:“这事该怎么办呢?”张良说:“陛下往日所憎恨的也是群臣都知道的人,其中你最恨谁?”刘邦说:“雍齿和我有旧怨,他几次困窘侮辱我,我想杀他,因为他功劳多,所以不忍心杀他。”张良说:“现在您赶快先封雍齿,他们见到雍齿受封,那么对自己会受封就坚信不疑了。”于是刘邦设置酒宴,封雍齿为什方侯,而且他催促丞相、御史赶快评功行封。群臣参加酒宴以后,都十分高兴,说:“雍齿还封侯,那我们就不用再担心了。”

就这样,汉初的封王、封功臣的事情在吵闹声中结束,这也让刘邦感到,群臣缺少规矩,不懂礼节,这样就形成不了天下唯我独尊的局面,之后他接受了叔孙通的建议,制定了朝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