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孟村回族自治县工业经济改革与发展历程

孟村回族自治县工业经济改革与发展历程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开始落实不同形式的经济责任制,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呈现发展壮大态势。因此,结合县域实际,1996年成立了县直工商企业改革指挥部,确定了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通过改组、改造,转换经营机制,实施了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改革。至年底,全部实行股份合作制体制,均成立了有限责任公司的法人实体。改制后,企业焕发了生机,经济效益明显好转。

孟村回族自治县工业经济改革与发展历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属工业企业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进一步调整产品产业结构,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高工艺、技术、设备水平,扩大企业规模效益。同时,开始落实不同形式的经济责任制,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全民集体所有制企业呈现发展壮大态势。县属工业企业强化管理机制和工资改革,1978年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行奖励和计件工资制度》精神,并落实奖惩,1981年县属主要企业推行超产奖、质量奖、定额工资加奖励和计件工资制。1980年至1982年,将国有和集体企业中产品滞销、原材料无保障及亏损企业如化肥厂、皮革厂、塑料制品厂、标牌厂、橡胶厂等企业关闭停产。并新建针织厂、金属网厂、建筑机械厂、电器厂和制药厂。到1984年,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企业36家,职工3600人,固定资产1700余万元,工业年产值2900万元,销售收入2500万元,实现年利税380余万元。1984年,县委、县政府在全民所有制企业中率先实行厂长负责制和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确立了“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多留,欠收自补”的承包原则,政府与法人签订承包合同,一定三年,奖惩兑现,较好地调动了企业经营者和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1988年,15家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中,企业职工2500人,固定资产2200万元(不含土地资产),年产值4300万元(1980年不变价),销售收入5200万元,年利税820万元。经贸委系统内县办集体所有制企业6家,职工1100人,固定资产800余万元,工业年产值2150万元,年利税210万元。1990年代初,县属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和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发展到460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28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317人,固定资产1.3亿元(不含土地资产),工业年产值7000余万元,实现年利税超千万元,成为县财政收入的主要资金来源。(www.xing528.com)

19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定,县办企业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人才匮乏显现,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加快企业壮大发展,搞活县属企业成为当务之急。因此,结合县域实际,1996年成立了县直工商企业改革指挥部,确定了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通过改组、改造,转换经营机制,实施了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改革。至年底,全部实行股份合作制体制,均成立了有限责任公司的法人实体。1997年在全县工商企业全面推开,对资不抵债的企业实行兼并、拍卖和破产重组,至年底也全部完成。改制后,企业焕发了生机,经济效益明显好转。进入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面临重重困难,流动资金和技术改造资金投入无来源,资金匮乏,国家又实施了抓大放小的金融政策,县属工业步履维艰,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至2004年,县属工业企业全部退出历史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