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信托行业与中国经济改革的发展历程

中国信托行业与中国经济改革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改革开放后中国信托行业的发展历程中国信托行业与中国经济改革相伴而生。中国信托业自1979年恢复以来,为我国改革开放、引进外资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信托行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再次面临根本性改变。截至2017年年末,信托全行业实现经营收入1190.69亿元,相较2016年年末的1 116.24亿元,同比增加6.67%。从经营收入的构成来看,信托业务收入仍是经营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中国信托行业与中国经济改革的发展历程

(一)改革开放后中国信托行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信托行业与中国经济改革相伴而生。1979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荣毅仁提议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方案,同年10月1日中信公司正式在北京宣告成立。1979年10月,中国银行总行也在北京成立了信托咨询部,停办了近30年的信托业得到了迅速恢复。

中国信托业自1979年恢复以来,为我国改革开放、引进外资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20世纪80年代的扩张期中,各中央部委、金融机构、各省市甚至县等地方政府纷纷成立了各自的信托投资公司,80年代末最多时全国的信托公司达到1 000多家。

在改革开放的前20年里,信托业抓住制度空白所提供的灵活性,在市场化力量的驱使下野蛮生长,信托的主要使命是满足中央有关部委、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投融资需求。这一阶段的信托行业主要开展两种业务:一种是“类银行”业务,高息揽储并进行放贷;另一种是“类证券”业务,包括证券经纪、自营证券投资、股票债券发行等。但野蛮生长和过度创新往往蕴含着阶段性的风险失控和发展无序,信托机构在金融业中的地位、功能、业务范围等缺乏合理的定位,在银行、证券、保险分工明确的格局中失去了自己的业务方向。信托业出现膨胀—整顿—再膨胀的循环怪圈,以致遭遇5次整顿。1998年以人民银行关闭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并强制破产清算为标志开始了我国信托业的第五次清理整顿。信托公司的数量由整顿初期1998年底的239家到2001年保留的近60家。2001年以后,中国先后颁布了《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等系列法规,中国信托业的法律制度基本确立。

到2002年上半年,第五次整顿结束后,信托公司逐渐回归本业,成为“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金融机构。但是,自2002年以来,重新登记后的信托公司仍然暴露出一些经营风险问题。为了进一步贯彻“分类监管、扶优限劣”的思想,银监会于2006—2007年相继下发《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关于信托公司过渡期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系列文件,被视为“第六次整顿”的开始。根据银监会的要求,凡能够按照新办法开展业务的信托公司。应当于新办法颁布后的3年过渡期内清理固有投资,申请换发新的金融牌照。2007年3月下旬,华宝信托第一个提出换领新的金融许可证的申请并获得批准。随着第六次整顿结束,得益于信托牌照所赋予的监管红利,驱动了信托业规模和收入的快速上升。

2012年后,宏观环境金融监管开始发生新的变化,驱使信托业再度调整和转变。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转型加速;另一方面,金融业综合经营影响逐步扩大,信托面临了来自银证券、基金等机构的更加激烈的跨界竞争。

当前信托行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再次面临根本性改变。经济转型和供给侧改革进入深入攻坚阶段。在金融领域,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强调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去通道、去杠杆举措频出。2017年,《信托登记管理办法》出台,信托业正式建立了统一登记制度,市场规范化和透明度大大提升。为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统一同类资产管理产品监管标准,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201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资管业务“回归本源”、强化跨行业功能监管的发展方向。

(二)中国信托行业发展现状

1.行业规模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的发展,截至2017年年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突破26万亿元,达26.25万亿元(平均每家信托公司3 859.60亿元),同比增长29.81%,较2016年年末的24.01%上升了5.8个百分点。2017年年末,信托全行业实收资本由2016年年末的2038.16亿元上升至2 417.70亿元,同比增长18.62%,环比增长8.22%;未分配利润由1 330.50亿元上升至1 550.09亿元,同比增长16.50%,环比降低0.62%;信托赔偿准备上升至221.12亿元,同比增长18.23%,环比增长12.78%。实收资本增加是近两年来信托公司持续增资扩股效应的直接体现,未分配利润和信托赔偿准备的增加能直接提升信托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2]信托公司平均管理资产规模达到3 800亿元。全行业12家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超过6 000亿元。

图12-3 2013年Q1—2017年Q4各季度信托资产及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中国信托业协会

表12-2 2017年排名前十位的信托公司管理资产规模

数据来源:各信托公司年报。(www.xing528.com)

从信托资金的来源看,单一类资金信托占比整体呈下降趋势,而集合类资金信托和管理财产类信托占比上行趋势愈加明显。截至2017年年末,单一类信托占比由2016年年末的50.07%降至45.73%,下降幅度为4.34个百分点;集合类信托占比由36.28%增至37.74%,上升幅度为1.46个百分点;管理财产类信托占比由13.65%增至16.53%,上升幅度为2.88个百分点。

图12-4 2011年Q1—2017年Q4各季度信托资金来源及占比

数据来源:中国信托业协会。

2.经营业绩与业务结构

信托行业经营业绩进一步提升。截至2017年年末,信托全行业实现经营收入1190.69亿元,相较2016年年末的1 116.24亿元,同比增加6.67%。2017年年末信托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824.11亿元,较2016年年末同比上升6.78%。

从经营收入的构成来看,信托业务收入仍是经营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截至2017年年末,信托业务收入为805.16亿元,占比为67.62%,同比增长7.41%;投资收益为284.93亿元,占比为23.93%,同比增长5.24%;利息收入为62.38亿元,占比仅为5.24%,同比下降0.60%。信托业务是信托公司的主业,随着整个金融行业回归本源和信托行业转型升级的推进,信托业务收入占比仍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图12-5 2011年Q1—2017年Q4各季度经营收入、利润总额及其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中国信托业协会。

从信托资金的投向来看,工商企业依然稳居信托投向的榜首,其后依次是金融机构、基础产业、证券投资、房地产。截至2017年年末,五大投向占比情况如下:工商企业占比27.84%,金融机构占比18.76%,基础产业占比14.49%,证券投资占比14.15%,房地产行业占比10.42%。与2016年年末相比,变化在于基础产业超过证券投资升至第三位。

图12-6 2011年Q1—2017年Q4信托资金投向各领域的规模及其占比

数据来源:中国信托业协会。

随着通道业务发展逐步受限,信托公司传统依赖的规模竞争难以为继,信托业粗放经营、专业管理能力不强等问题亟须改变。在严格监管形势下,走集约化、创新化的发展道路,才是信托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未来,中国信托业仍将迎来广阔的发展机遇,面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信托公司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紧抓供给侧改革、制造业升级、绿色发展、区域发展战略、“一带一路”、财富管理等市场机遇,走集约化、创新化道路,通过投贷联动、资产证券化等形式,深入产业链条,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与此同时,需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严守合规经营底线,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为着眼点,加快推进业务转型,回归信托本源,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