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与思政课互动研究:助力守望相助

爱国主义教育与思政课互动研究:助力守望相助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和”的基因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守望相助、共度时艰的合力与行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追求“和”的质,也重视“不同”的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这种“和而不同”“多元一体”的发展理念,成为“同心”内涵中不可缺少的文化符号,也是“聚细流成江河”的不竭动力。

爱国主义教育与思政课互动研究:助力守望相助

“和而不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深沉、最厚重、最本质的思想资源,“和”与“不同”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成为中华民族战胜困难的“助推器”,造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有的精神气质——海纳百川的胸襟,塑造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品格魅力——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和”是传统文化内核,是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儒家思想历来推崇“礼”“仁”,认为这是人自身、人与人、人与外界的一种平衡;道家思想始终关注“无为”,讲究内心宁静,认为这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本身的一种应然状态。“和”的基因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守望相助、共度时艰的合力与行动。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继承“和”的要义,团结各个阶级、阶层,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展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敢于拼搏、勇于胜利的精神风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心同向,携手努力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同”是传统文化的外在表现,是社会多元发展的呈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追求“和”的质,也重视“不同”的量。孔子在《论语·子路》中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的不是不要不同,而是要尊重不同,这种承认差异性、认同多样性,正是文化多样性的现实回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这种“和而不同”“多元一体”的发展理念,成为“同心”内涵中不可缺少的文化符号,也是“聚细流成江河”的不竭动力。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富有中国文化特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世界各国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实现全球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美好愿景。近年来,我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双边与区域命运共同体建设、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等,以大国的担当、开放的胸襟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为建立大同世界、解决世界性难题提供了崭新的路径。(www.xing528.com)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推进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展示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道义与担当,体现了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天下情怀。和睦、和谐和平的价值取向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和衷共济”“和而不同”等和合思想也为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