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寿山石雕创作的利用相石设计技法

寿山石雕创作的利用相石设计技法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石”就是造型设计的过程,也是寿山石雕创作的必由之路。所以“相石”在寿山石雕创作过程中是极重要的一个步骤,通过“相石”揣摩推敲,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石主要从石形、石质、石色等几个方面来对待雕刻的石料进行仔细揣摩。石质的优劣决定雕刻者在相石过程中采用的造型设计和雕刻手法。巧色是相石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寿山石雕创作的利用相石设计技法

“相石”,就是寿山石雕艺人在创作动刀之前,先对着待雕刻的石料仔细揣摩一番,“相”其石、审其形、度其势,“透视”剖析石中俏色、存在哪些裂格瑕疵,才能根据石料的形状、色彩和纹理等特点进行构思,因势造型,因材施艺,因色取巧,使天然石材和人工巧雕浑然一体。这一步骤是决定雕品成功与否的关键,故俗语有“一相抵九工”之说。

寿山石种类繁多,质地各异,色彩斑斓,色泽纹理各有千秋,难免掺杂一些砂团及裂纹,这些杂质、裂纹又毫无规律可循。如果盲目动刀往往吃力不讨好,要走很多弯路。每一块石头都有其独特之处,需要雕刻者仔细观察。只有充分了解石料本身,才能进入雕刻阶段。

“磨刀不误砍柴工”。一件石雕造型设计的优劣,直接决定作品的成败。“相石”就是造型设计的过程,也是寿山石雕创作的必由之路。所以“相石”在寿山石雕创作过程中是极重要的一个步骤,通过“相石”揣摩推敲,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拿到一块石头就不假思索地盲目下刀,只能是粗制滥造,不但浪费石材,还枉费雕工,得不偿失。

相石主要从石形、石质、石色等几个方面来对待雕刻的石料进行仔细揣摩。(www.xing528.com)

石形的选择没有固定的模式,主要取决于雕刻者的造型设计和创意塑造,但最终的创作还是受到石形的客观限制,要根据石形来展开。寿山石原石的形状千差万别,单从外形分,就有椭圆形、长方形、扁平形、圆形、锥形等不规则形状。一般来说,长方形和扁圆形体的石头相对开阔,构图时的灵活性很大,直竖或横放皆可,收放有度,各种技法均可施行,是最佳的石形,一般雕刻者都喜欢选用。扁平形的石材宜采用薄意、浮雕、透雕等技法,不宜竖着摆放,立起来雕刻。圆形的或接近圆形的石料,适合采用立体圆雕,如花果篮、器皿等各类器具题材。锥形的石头多用于把玩类雕件的制作。艺人一般会根据石头原来的形状进行设计构图。以石形而论,一般选择凸起不平的部分作为正面,将平板、凹陷的一面作为背面。如雕刻横式卧放的作品,则将平板的一面作为底面,将突起的一面朝向上方,以便对物象的层次进行安排。如果石块较大,取舍的余地就比较大,可以用于雕刻大型的圆雕。只要相石得法,凭借雕刻者的经验和智慧,不管石形如何、材料大小,只要有好的创意,都可以雕制出精美的艺术品。

石质的优劣决定雕刻者在相石过程中采用的造型设计和雕刻手法。粗松的石质易断裂,不宜进行链雕和镂雕,可以根据设计构图的要求加以取舍。杂质在雕刻时应尽量剔除干净,若分布范围广而散,难以彻底清除,可以加以利用,将其巧妙地刻成适当的景物,有“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之效果。通灵名贵的如田黄、水坑冻石料则尽量减少损耗,保留原态自然美,故此类石材多选择薄意技法进行雕琢。随着寿山石资源的减少和寿山石工艺的进步,石雕艺人们逐渐改变只选择质优价高的寿山石进行创作加工的旧观念,开始惜石如金,“次石”也能化为神奇的佳作。

巧色的妙取最能考验寿山石雕刻家的智慧。寿山石不仅有着温润的石质,更重要的是有着五彩斑斓的颜色。巧色是相石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寿山石雕艺人利用石料的天然色泽雕刻造型和色泽相适应的作品,称为“巧用俏色”,亦称“巧色”,是寿山石雕的一大艺术特色。雕刻艺人因材施艺,“随类赋彩”,即依色而赋形,从石头不同的色彩以及色彩的变化中去把握其中所蕴藏的创作规律,创作出合适的艺术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