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温与亨先生诗草原本》保留李因笃题识,展现其倾向和主张

《温与亨先生诗草原本》保留李因笃题识,展现其倾向和主张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温与亨先生诗草原本》保留了清代关中大儒李因笃的亲笔题识,是其一个鲜明特色。全书共保留了李因笃题识六十八条,《海印楼诗集》刊刻时仅收录了其中的十一条。尽管温自知与李因笃相差三十四岁,但从《海印楼诗集》和李因笃的题识中可知两人曾有频繁的交往和酬唱,可谓忘年之交。从李因笃题识中,可以看出他推崇杜甫的倾向。李因笃的诗歌理论和主张,在《温与亨先生诗草原本》题识当中可窥一斑。

《温与亨先生诗草原本》保留李因笃题识,展现其倾向和主张

《温与亨先生诗草原本》保留了清代关中大儒李因笃的亲笔题识,是其一个鲜明特色。《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和《明别集版本志》在著录此书时都提到了这一点。全书共保留了李因笃题识六十八条,《海印楼诗集》刊刻时仅收录了其中的十一条。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题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温自知在明末清初陕西文坛的地位,掌握温自知的诗歌艺术特色,同时对于研究李因笃的诗歌理论和诗歌主张亦有较高参考价值。

李因笃(1631—1692),字天生,陕西富平人,有“西京文章领袖”之美誉,为“关中三李”之一。康熙年间授翰林院检讨,不久即辞官归乡。《温与亨先生诗草原本》卷前李因笃自题“温与亨先生诗评阅已完,俟作序成并寄桐伯哥(桐伯,名树琴,温尚书孙)。初夏因笃识于项子”。尽管温自知与李因笃相差三十四岁,但从《海印楼诗集》和李因笃的题识中可知两人曾有频繁的交往和酬唱,可谓忘年之交。李因笃才华横溢,年少成名,温自知赏识其过人才气,曾在五言律诗《答石生时石生寓代州陳祺公兵宪署中》用“青莲是胜流(谓李天生)”,将其与李白类比,给予李因笃极高的评价。李因笃在题识中也高度肯定了温自知在明清陕西文坛的地位,“与亨先生吾党领袖,《秋感》诸作悲壮自其本色,而含蓄不露得风人之旨焉,开元、天宝集中可见一斑”“关中长于七言者,当以先生与子斗中尉为冠冕,以其开阖转折皆古人波澜”。对温自知五言古诗《感事十五首》题识中,李因笃更是明确指出“先生独步,子斗、石生俱遜一筹”。

在诗歌整体风格上,李因笃认为温自知诗歌“高立千仞,俯视一切,自是元亮一派”“沉实安雅,诗如其人”“似献吉”“大有汉魏人远识”。在诗歌章法句法上,李因笃认为温自知诗歌注重法度,“向与石生论先生七言律,法度最深,不当以字句论。今读之,益知不爽”。李因笃称赞温自知诗歌“声调稳顺”“每于用韵见老手细心”“其转换处音节锵然,非深于十九首者不知”。在诗歌的妙语佳句上,李因笃丝毫不吝溢美之词,多处出现“俊逸”“悲壮如读《秦风》”“浑脱沉雄,高岑并驱矣”“感寄最深,调亦高绝”“以转作结,十九首矣”等褒扬之词。

李因笃是清初著名的复古诗学理论家,有《汉诗音注》《杜律诗评》等著作存世。在诗歌创作上,主张以杜诗为宗,提倡诗歌要学习汉魏、盛唐的传统,“直抒性灵,磊落壮凉”[10];作诗章法句法方面主张“宁拙毋纤,宁朴毋艳,宁厚毋涩”[11]。从李因笃题识中,可以看出他推崇杜甫的倾向。他多次评价温自知诗作有杜甫遗风,“杜”“此首似杜”“结悲壮似老杜”“萦回真率中自有风味,得老杜遗”等评价多次出现。李因笃的诗歌理论和主张,在《温与亨先生诗草原本》题识当中可窥一斑。此外,在《温与亨先生诗草原本》稿本中,李因笃修改了六处用韵错误,“此首以用韵多误,僭加删正”“欣、贫出韵,僭改之”“此首以用韵多误,僭加删正”等,在《海印楼诗集》付梓时大多予以采纳,茲不一一绍介。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注释】

[1]温良儒:《温氏丛书》第三集,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

[2](清)张象魏:《三原县志》,清乾隆三十一年刻本。

[3](清)朱廷璟:《温孝靖先生诗序》,见温自知《海印楼诗集》二刻,清康熙刻本。(www.xing528.com)

[4](清)许孙荃:《海印楼文集序》,见温自知《海印楼文集》,清康熙刻本。

[5](清)韩诗:《海印楼文集叙》,见温自知《海印楼文集》,清康熙刻本。

[6](清)钱天锡:《海印楼诗集序》,见温自知《海印楼诗集》初刻,清康熙刻本。

[7](清)岳映斗:《获音小引》,见温自知《海印楼诗集》二刻,清康熙刻本。

[8](清)韩诗:《海印楼文集序》,见温自知《海印楼文集》,清康熙刻本。

[9]武新立:《明清稀见古籍叙录》,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321—325页。

[10](清)李因笃:《续刻受祺堂文集》,清道光十年刻本。

[11](清)李因笃:《受祺堂诗集》,清道光七年刻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