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温与亨先生诗草原本》文献的价值排名第65卷

《温与亨先生诗草原本》文献的价值排名第65卷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稿本《温与亨先生诗草原本》现藏于陕西省图书馆古籍善本室,不分卷,保存较为完整。《温与亨先生诗草原本》是温自知所著《海印楼诗集》二刻之稿本。另据稿本封面有“庚戌夏日李因笃识”,李因笃题识《温与亨先生诗草原本》的时间当为康熙九年。综上可知,康熙九年,李因笃对《温与亨先生诗草原本》进行了题识,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到康熙三十三年此书都未能正式刊印。

《温与亨先生诗草原本》文献的价值排名第65卷

清稿本《温与亨先生诗草原本》现藏于陕西省图书馆古籍善本室,不分卷,保存较为完整。《中国古籍善本总目》《明别集版本志》皆著录此书。封面钤“宾阶”“蕳匤居本”两方朱印,首页钤“一草亭”“陕西省图书馆珍藏”两方朱印。书高24.5 cm,宽13.2 cm,每半叶十行,行二十七字,竹纸,色微黄。是书前十九页及后两页水浸痕迹明显,水浸处纸质脆薄,微触即破,个别字已有脱落。全书按诗体分类,依次为七言律诗113首,五言律诗62首,七言绝句118首,五言绝句8首,七言古诗4首,五言古诗30首,四言古诗5首,诗馀8阙,共计348首。

《温与亨先生诗草原本》是温自知所著《海印楼诗集》二刻之稿本。《海印楼诗集》,又名《海印楼获音》《获音》,分三次刊刻而成,其中初刻十卷(存九卷)、二刻十卷、三刻八卷。现有清康熙刻本、民国铅印本两个版本,其中清康熙刻本存世数量极少,仅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收藏一部,保存完好。武新立先生将此书列入《明清稀见古籍叙录》,著录为“《获音》十卷、《获音》二刻十卷、《获音》三刻八卷,清初人温自知撰,康熙间刻本”[9]。该刻本在民国年间就非常罕见难得,温氏后人温良儒在《海印楼诗集序言》中说“求之十年未得,二十九年以友人线润民介绍,始以重价购得一部于三原龙桥书肆”。《海印楼诗集》还有民国铅印本,土纸,只印了二百部,目前存世数量亦不多。

陕西省图书馆所藏《温与亨先生诗草原本》完整保留了《海印楼诗集》二刻前的原始面貌,其修改、增补、圈点之迹赫然在目。刻本中出现的漫漶、错讹、阙漏、空白等皆可用稿本对校厘正,对于《海印楼诗集》整理校点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此外,稿本中多处出现“癸未作”“壬午作”“甲申作”等,对于确定作品的创作年代亦有重要价值。笔者依据此稿本,对刻本中有目无文的作品进行了增补,如七言律诗《锦帆寓居,同朋玉、石生看几上玉兰白梅》、七言绝句《对青山》等。

稿本末页有温自知孙温度的识记,兹抄录如下:(www.xing528.com)

癸酉春在吴门拟刻此集,求得虞山钱湘灵先生序一篇,后以他事未果,至今抱憾。《感事十五首》另订一册,什袭以藏,不知何日方能如愿也。甲戌秋日孙度识。

按,癸酉即康熙三十二年,甲戌即康熙三十三年。钱湘灵即钱陆灿,曾撰写《获音集序》。度即温度,温自知孙。另据稿本封面有“庚戌夏日李因笃识”,李因笃题识《温与亨先生诗草原本》的时间当为康熙九年(1670)。综上可知,康熙九年,李因笃对《温与亨先生诗草原本》进行了题识,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到康熙三十三年此书都未能正式刊印。由此可以断定,《海印楼诗集》刻本的付梓时间当在康熙三十三年之后。这对于断定《海印楼诗集》的刊刻年代亦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