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献资源的价值及其利用方法

文献资源的价值及其利用方法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随着文献数量的不断增加和文献负载知识功能的不断加强,文献就积累、存贮了人类的所有知识,文献就成为人类知识的“宝藏”。由此可见,文献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资源。因此,人们可以通过文献资源建设,采取选择、组织、布局等手段,改造和优化冗杂的文献资源,使文献资源处于有序的分布状态,以有利于人们有目的地去充分开发利用文献资源。文献资源的价值实质是文献载体所含

文献资源的价值及其利用方法

(一)资源与文献资源的含义

1.资源概念的理解

早期,人们对资源的理解,多数指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比如可供人类利用的自然物质及其生成环境,这是《大英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Britannica)对资源的定义。

人类从事物质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天然资料来源,这是《现代汉语词典》对资源的解释。

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包括物力、人力与财力在内的各种物质要素,就是资源。按照属性不同,资源又可以分为自然要素资源和社会要素资源,这是《辞海》对资源的定义。

资源既可以为人类的生产实践提供物质基础,又可以为社会的繁荣发展提供自然条件。资源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之分,其中自然资源指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可以被人类普遍利用的自然要素。作为人类生活与存在的重要物质基础,自然资源是人类进行生产劳动与生活实践所需的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是生产活动得以开展的重要条件,也是生产行为能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常见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气候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等;社会资源则指可以创造社会财富的条件与因素,比如信息资源、人力资源与劳动资源等。以上是联合国环境署对资源的定义。

由此可知,人类对资源的认识与理解,经历从自然到物质,再到非物质的转变。总体来说,对资源的理解应该注意以下三点:①有用性是资源的首要属性。人类从资源中获取的直接效用,可以直接转化为经济价值,这种转化不受时空限制。②可开发性与广泛存在性是资源的第二属性。只有蕴藏巨大的开发价值并且储量丰富的能源与物质,才可以称为资源。③作为集合概念的资源,只有符合量的规定,才拥有成为资源的条件。比如单纯的一棵树并不是资源,但是由树木组成森林,就是宝贵的资源。

2.文献资源的含义

文献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在人类社会早期,人类是通过大脑来存贮和传播知识的,由于各种生理因素的制约,就使知识难以在广阔的空间和持续的时间内积累和传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打破了自身的束缚,将知识转化为一些有规律的信息符号并在人体以外找到了新的物质载体,这种新的物质载体就是文献。显然,文献当中就蕴藏着人类创造的智力资源。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随着文献数量的不断增加和文献负载知识功能的不断加强,文献就积累、存贮了人类的所有知识,文献就成为人类知识的“宝藏”。同时,人类在改造自然界和社会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开发和利用人类的知识“宝藏”,借鉴前人的经验和同代人的成果,不断创造物质财富,又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发展。由此可见,文献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资源。文献不断积累、存贮的过程,也就是文献资源不断积累、存贮的过程。文献积累的数量越多,延续的时间越长,文献资源也就越丰富。从这个意义上说,文献资源是迄今为止积累、存贮下来的文献集合。

(二)文献资源的鲜明特点(www.xing528.com)

文献资源与自然资源相比,有其明显的特点。

(1)再生性。文献资源不像自然资源(如煤、石油等)那样随着开发和利用的深入而逐渐枯竭,而是具有再生性,可以多次反复地使用。这是因为,随着人类对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反过来会更加促进知识的增殖,带来文献数量的增加和文献质量的提高,从而进一步丰富文献资源。人类社会越向前发展,文献资源便会越丰富,可以说文献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性宝贵资源。将来人们关心的不是文献资源枯竭的问题,而是要去解决因文献资源剧增而带来的文献资源冗杂等一系列问题。

(2)积累性。文献资源的多寡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经过后天不断积累的结果。今天,丰富的文献资源离不开历史上各个时期保存下来的各类文献资源,是古代私人藏书家、官方藏书楼及近现代图书馆、各类文献收藏机构保存下来的人类文明的集合。

(3)可建性。自然资源是天然的、先于人类的客观存在,而文献资源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知识智力资源,它的生产和分布是一种客观现象,但更受制于人类的主观努力,明显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的制约。因此,人们可以通过文献资源建设,采取选择、组织、布局等手段,改造和优化冗杂的文献资源,使文献资源处于有序的分布状态,以有利于人们有目的地去充分开发利用文献资源。

(4)冗余性。文献资源并非各单位文献简单的相加,相反,庞杂、雷同的文献堆积不仅不会增加文献信息内容的含量,更不会成为体系完备、功能良好的文献资源系统。文献资源建设的具体任务之一就是要把那些重复、交叉,甚至过时无用的文献——冗余文献进行剔除,否则就有可能造成文献信息通道的阻塞,给用户带来困难。

(5)共享性。自然资源多是一次效用、不再复用的资源,而文献资源则是可以同时使用,不分先后、异地和反复使用的资源。而且还可以根据需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随时对它进行复制、转录、缩微,但不会改变原来的内容。文献资源的共享性是由文献的社会占有性决定的,文献一旦产生并公布于世,社会公众就有了平等利用的机会。文献以各种方式出版发行的目的,从根本上说,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去利用它。文献资源的共享性不但为人类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信息交流创造了条件,更向人们表明文献资源应该属于全人类,人人有权共享全世界的文献资源。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和其他条件的成熟,人们的这种美好愿望将会逐步变为现实。文献资源的共享性给我们开展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6)效益性。文献资源的效益性特点表现在时间性和潜在性两个方面。

第一,时间性。自然资源只有被开发,才能产生效益,但对它的开发一般不受时间早晚的限制。如对地下矿藏的开发,早开发或晚开发都不会影响本身效益的发挥。但文献资源则不同,有些文献资源由于其所含信息和知识具有较强或很强的时间性,若不及时开发利用,就会降低或丧失开发效益。而与此相反,有些文献资源的开发效益具有潜在性,其开发效益未必马上就能显示出来,但若干年后可能就有很高的使用价值,那时将它开发利用就会产生很大的开放效益,文献资源的效益性特点的时间性和潜在性,就给图书情报机构的馆藏文献资源剔除等工作增加了难度。同时,也要求文献采选人员在采选文献时,既要收集时效性强的文献,又要采选具有潜在效益的文献。

第二,价值潜在性。文献资源的价值实质是文献载体所含知识内容的价值。在被开发利用之前,这种价值潜在于载体之中,不为人们所见;开发利用之后,这种价值间接体现于某种产品、成果、思想、观念或行为之中,具有隐现性。知识含量越多,产品价值越高,文献资源被开发利用得越好,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就越丰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献资源的价值是随着文献资源的开发程序而发生变化的,文献资源的价值必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