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壶里春秋:七四孔学与儒学关系深入解析

壶里春秋:七四孔学与儒学关系深入解析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于佛学入华和道教建立以后,一切非佛道的学说,都自称为儒学,那更是人们所熟知的。

壶里春秋:七四孔学与儒学关系深入解析

且不说孔子死后“儒分为八”的记载是否可靠,在战国时代,自称孔学的真正继承者的,至少有孟轲和荀况学派,则是确凿的事实。而孟学、荀学,都不同于真孔学,也是确凿的事实。因此,我认为对“孔学”的概念,应作限制,即“孔学”的涵义,应特指孔子本人关于他的思想、道德和伦理学说的申述。

本世纪初,章太炎作有《原儒》,指出“儒”的概念,在孔子以前就存在,先是泛指术士,再指知礼、乐、射、御、书、数以“教民”的知识分子,到孔子自称为儒,这个概念才缩小为“私名”,变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的一派学者的专称。30年代,胡适发挥章太炎的见解,作有《说儒》一文,肯定在孔子之前,“儒”早已存在。虽然后来郭沫若撰写《驳〈说儒〉》,以为胡适的考证不可靠。但章太炎的意见,仍然属于没有被驳倒的、比较合乎历史事实的一家之言。

因此,我认为“儒学”的概念,自始就比“孔学”的概念宽泛。在孔子以后,儒学虽然变成“私名”,即自称“宗师仲尼”的学说,才有资格称为“儒学”,但如果我们承认《庄子》所说“名者实之宾”具有真理性,那就不能否认自称真孔学的儒者,其学说可用章太炎所说的“达名”“类名”加以涵盖,却不可用章太炎所说的“私名”加以涵盖。为什么呢?就因为孟、荀以后的儒学,同孔子学说的距离愈来愈远,反而接近章太炎所说的“达名”或“类名”的缘故。因此,先秦自称继承真孔子的八派,尽管学说各执一端,都可自命为儒学,而秦汉时代自称儒家的十五派,尽管行为大不相同,也都可自命为儒学。至于佛学入华和道教建立以后,一切非佛道的学说,都自称为儒学,那更是人们所熟知的。(www.xing528.com)

1986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