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辜鸿铭与《壶里春秋》的图章

辜鸿铭与《壶里春秋》的图章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读到辜鸿铭的这一自白,没有一位历史研究者,不会对他个人以往三十年的“行状”,不发生追根寻源的兴味。据这位女作家回忆,有回辜鸿铭忽然对她父亲说,想刻一方图章,印上自己一生的履历:“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1857年,当清咸丰七年,农历丁巳年,辜鸿铭诞生于英属马来亚的槟榔屿。这孩子取名汤生,便是日后以字行的辜鸿铭。辜鸿铭晚年有一妻一妾。

辜鸿铭与《壶里春秋》的图章

“由于我本人曾有幸加入了我们的牛津战士们的战斗行列,我就更有可能讲述那场运动的经过。”读到辜鸿铭的这一自白,没有一位历史研究者,不会对他个人以往三十年的“行状”,不发生追根寻源的兴味。

辜鸿铭晚年居于北京,常常出现在凌叔华父亲凌福彭的客厅中。据这位女作家回忆,有回辜鸿铭忽然对她父亲说,想刻一方图章,印上自己一生的履历:“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倘若把辜鸿铭所谓的一生,下限定在清亡以前,那么这十六个字,除了“婚在东洋”四字稍有疑义外,可说十分简约地道出了他的生平。

“生在南洋”,没有疑问。1857年,当清咸丰七年,农历丁巳年,辜鸿铭诞生于英属马来亚的槟榔屿。辜氏原籍福建同安,不知何祖移居“南洋”。至迟从辜鸿铭的曾祖父辜礼欢起,辜家便同英国殖民者结好,而成为当地华侨第一望族。辜礼欢的裔孙辜紫云,作为该岛一家橡胶种植园主、英国人布朗(Forbes Scott Brown)的司理,主从关系十分良好,致使辜紫云的次子出生,便由布朗夫妇认作养子。这孩子取名汤生,便是日后以字行的辜鸿铭。

“学在西洋”,大致清楚。布朗原籍苏格兰,约在1867年左右,带领养子辜汤生返乡,送他入当地某名校接受英国式教育。中学毕业后,进入以《英雄和英雄崇拜》《过去和现在》等书扬名西方的卡莱尔任校长的爱丁堡大学。1877年(清光绪三年),辜鸿铭年方二十一岁,便以各科成绩均为优秀的成绩,在爱丁堡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据说,在辜鸿铭留欧期间,他的生父母相继去世,但他的养父母尊重他生父母遗愿,向他隐瞒了这个消息,以使他能继续安心在欧洲游学。不论这说法的可靠程度如何,我们但知他在离英后又赴德国来比锡大学获得土木工程师文凭,并曾赴巴黎短期进修法文。(www.xing528.com)

“婚在东洋”。辜鸿铭晚年有一妻一妾。妻有三寸金莲,乃汉族妇女无疑;妾为日本人,同样屡见于报刊。凌叔华似乎知道这个疑问,特在回忆中加注说“辜之原配是日本人”。证以清末民初曾在青岛大学与辜鸿铭儿子辜守庸同学的沈来秋的回忆,或许可信。

“仕在北洋”,问题就多了。辜鸿铭大约在1879年(清光绪五年)从欧洲返回马来亚,随即入英属新加坡政府任职。恰在这时,在巴黎获法学博士学位的马建忠,奉李鸿章召,回国入其幕府,途经新加坡。辜鸿铭慕名往访,长谈后第三日便辞去公职,返家改着清装,改吃中餐,改学汉语。那以后五年,他的行踪,有种种说法,或说往来于香港、广州,或说受教于上海、厦门,但这几年他学会说蓝青官话并读过了朱注《四书》,则是无疑的。清光绪十一年(1885),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由两广总督张之洞的幕僚赵凤昌推荐,受聘为总督衙门的德文译员。从此跟随张之洞,由广州而武昌,而三至南京,而北调京都,历时达四分之一世纪。

1993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