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亮出信誉牌,文化怪杰辜鸿铭深度分析

中国亮出信誉牌,文化怪杰辜鸿铭深度分析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亮出“信誉牌”中国近代“文化怪杰”辜鸿铭说,法国人在民族气质上最接近中国人,因为他们有一种共同的精神特质叫“灵敏”,而其他两国则没有。法国政府在售台武器问题上有时不顾及中国的态度;而英国则不顾北京的反对,执意允许台湾“前总统”李登辉前去访问。去年5月,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北约轰炸之后,施罗德总理前往北京访问。

中国亮出信誉牌,文化怪杰辜鸿铭深度分析

中国亮出“信誉牌”

中国近代“文化怪杰”辜鸿铭说,法国人在民族气质上最接近中国人,因为他们有一种共同的精神特质叫“灵敏”,而其他两国则没有。所以,与英、德两国相比较,法国人最能了解中国。

在东西方漫长的交往中,这种论断获得了不少认同,很多事实也确实印证了这一点。但是,任何法则都有例外,更何况“辜式之论”远非法则,只是文人笔下的一家之言。因此,要推翻辜老先生的观点,任何时候都不困难,特别是现在。

几天前,中国总理朱镕基在德国访问期间,曾两次就中、德两个民族的特性发表了谈话,其中最令人瞩目之处,就是他把中德两国人民称为“同类人”。这种表述实在是非同寻常。朱镕基在当选总理之首先访问的国家是英国和法国,但他从来都没有如此抬举过这两个国家。也许是时过境迁,辜老先生当年所持的那种观点恐怕早已过时了。

朱镕基第一次谈到中德两个民族的特性,是在他和施罗德总理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他首先赞赏德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赞赏德国坚持不向台湾出售武器,称赞德国是一个讲信誉的国家,不像有的国家那样“见利忘义,说一套做一套”。他进一步说:“关于中德两国的民族特性,可以写一篇很长的论文。德国民族的一个特点,就是讲信誉,重然诺。这一方面,中华民族可以比媲德意志民族,一点也不次于德国,因为中国人说话算数。”

朱镕基第二次谈到中德两个民族的特性,是在记者会结束之后的一个演讲会上。他对德国企业家们说,德国讲信誉、重然诺,勇于承认在历史上犯下的错误,这说明德国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民族。在演讲接近尾声时,朱镕基意犹未尽,进而再次把中德两个民族作一番比较。他借用德国大文豪歌德的话说:“中国人在思想、情感和行为方面基本上与我们一样,使我们很容易感到是同类人。”

作为一个政治家,朱镕基在国际场合连续两次真诚推崇德国的民族特性,这在过去的中外交往中并不多见。从内容的衔接和措词的一致性来看,这两次讲话绝非即兴而发,而是有的放矢。换言之,朱镕基着意要突出强调国际关系中的一些现实,并借此阐明中国对这些现实的态度。毫无疑问,这些现实与英法两国都有关系。

早在朱镕基启程前往欧洲之前,德国政府就主动否决了一份向台湾出售军备的合同,从而赢得了北京方面的极大好感。在此同时,英法两国的做法却截然相反。法国政府在售台武器问题上有时不顾及中国的态度;而英国则不顾北京的反对,执意允许台湾“前总统”李登辉前去访问。朱镕基在记者会上指责“有的国家”见利忘义、说一套做一套,显然就是冲着英、法两国而来。实际上,他对德国的褒扬,就等于是对法英两国的贬抑。

然而,事情到此还远未结束,因为朱镕基显然不满足于言辞上的指桑骂槐,他要在行动上刺激法英等国,以此表明不守承诺的言行会使它们付出高昂的代价。

众所周知,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北京至上海(京沪)高速列车项目一直是法、德、日激烈竞争的目标,三国政府和企业界对北京展开的公关攻势从来就没有停歇过,而且一浪高过一浪。只要有中国领导人前去访问,这些国家必定都要安排他们乘坐高速火车,以至于这种安排最后成了中国领导人访问日程中的保留节目。若要说德法日三国垂涎欲滴,恐怕没有人会提出异议。(www.xing528.com)

直到朱镕基访问德国之前,外界还不知道北京的天平已经有所倾斜。而当朱镕基大赞德国在台湾问题上信守承诺之时,中国政府的基本意向就开始逐渐明朗起来。

朱镕基本人就是电机工程师,他在访问日本和法国时都曾经试坐过当地的高速火车,但他一直不轻易谈论自己的感觉。但是,这次在德国,情况却完全不同。本月2日,朱镕基在德国交通部长陪同下乘坐最新研制的磁悬浮列车。在行驶途中,他以技术专家的口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德国的磁悬浮列车是“成熟的,是可以应用的”。

在试乘结束之后,朱镕基再次表示,中德双方即将在上海浦东机场和陆家嘴之间建设磁悬浮列车的试验段,“衷心希望这一工程尽快完成,这样就可以尽早开始北京至上海的高速铁路项目”。这番讲话使本来就兴奋不已的德国政府和商界大喜过望,他们似乎已经看到了从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希望之光。

拟议中的京沪高速铁路全长一千三百公里,造价两百亿美元。如果德国最后取胜,那就意味着它将来极有可能夺得中国其他铁路工程,它在中国市场上的经济利益自然会源源不断。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中国在选择合作伙伴时确实是颇为踌躇,原因是德法日三个竞争对手实力相当,技术上各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问什么才是最后的决定性因素,那么,答案就是双边的整体关系,特别是三个国家在台湾问题上的言行。这就是为什么朱镕基每到一处都要称赞德国在台湾问题上讲信誉、守承诺的原因。

因此,如果说中国过去对这三个竞争者难作取舍,那么,人们现在就可以说,中国政府对德国的强烈好感已经使这一艰难的抉择变得轻而易举。

的确,从最近的很多事件中已经看出,辜鸿铭当年冠之于法国人身上的“灵敏”气质,今天却在德国人身上充分地体现出来。去年5月,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北约轰炸之后,施罗德总理前往北京访问。用德国政府的话来说,那次访问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向江泽民主席、朱镕基总理和唐家璇外长表达歉意”。很显然,这种“灵敏”而又真诚的姿态正在得到中国的丰厚回报。

德国不愧是一个如此明智和智慧的民族。他们清楚地知道如何才能真正领会和体谅中国的感受,如何才能赢得中国的好感和信任。不仅如此,他们更知道这种好感和信任所具有的永恒价值。而在这一方面,其他国家已经被远远地抛在后面。

2000年7月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