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始县工商业恢复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的变化

建始县工商业恢复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的变化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前建始县工业发展非常缓慢。新中国成立后,县委、县人民政府采取私营、联营、公营等多种形式,迅速恢复和兴建了一批工业企业。全县登记的私营工商业户200家左右,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流动串乡的肩挑小贩,小本经营;有的是农闲经商,农忙务农。解放之初,县内农副土特产品没有销路,而农村生产生活需要的工业品又难以买到,全县人民迫切要求迅速恢复商贸流通秩序。到1951年4月,全县个体工商户发展到921户,从业人员989人。

建始县工商业恢复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前建始县工业发展非常缓慢。到新中国成立时,全县仅有小规模的采矿、炼磺、冶铁、染织、榨油、造纸、制茶等企业,设备极其简陋,产量产值都很低。主要为分散的个体手工业,县城以糖食糕点加工和丝烟加工为主;乡村以铁匠铺为主。较大的厂矿仅有三道岩和官店口的土炉炼铁、狮子岩和石板山的煤厂、磺厂坪的硫磺厂。机械工业基本上是空白。

新中国成立后,县委、县人民政府采取私营、联营、公营等多种形式,迅速恢复和兴建了一批工业企业。县人民政府接管了磺厂坪硫磺厂、三道岩铁厂两处较大的私营企业。1951年2月,县人民政府出资在县城东南街茨泉河畔建起了公私合营的农具厂,有5部红炉;9月,增至14部红炉,并改为公营性质。1952年,县人民政府规定:“地下各种金属矿藏,土改后全部归国有,凡公司经营开采,必须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开采零星小矿应由区进行登记,报县备查。”因而矿山资源得到保护。同时,开始发展国营煤矿,先后组建石板山、狮子岩煤厂,后与朱家坪铁厂合并。到年底,全县工业从业人数541人,主要从事采煤、炼磺、炼铁、制陶、碾米、榨油、缝纫、织布、造纸等小型手工业生产。全县炼生铁122吨、采掘原煤1113吨、炼硫磺1076吨,实现工业总产值61.03万元(当年价)。

新中国成立前的建始县商贸业,十分落后,市场萧条。全县登记的私营工商业户200家左右,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流动串乡的肩挑小贩,小本经营;有的是农闲经商,农忙务农。解放之初,县内农副土特产品没有销路,而农村生产生活需要的工业品又难以买到,全县人民迫切要求迅速恢复商贸流通秩序。为此,1949年11月,县人民政府就成立了县公粮仓库,1950年6月改名为湖北省贸易公司建始县供销商店,主要经营粮油、农副土特产,组织粮油、食盐、布匹等居民急需物资的供应;1950年2月,县人民政府设立工商科,对工商户进行登记和签发营业执照。到1951年4月,全县个体工商户发展到921户,从业人员989人。(www.xing528.com)

1950年6月,将原有的支前总站加工组改为粮食仓库加工组,有20多副砻子加工稻谷;1951年6月,将其改为粮店加工厂。1950年9月,成立县粮食商店,与县供销商店承担公粮征购、 调拨管理和市场贸易粮的经营与调节。1951年4月,县供销商店改名为县粮食局。1952年,在粮店加工厂的基础上建成全县第一家使用机械生产设备的国营粮食加工厂,同时还利用其发电机夜晚发电供应政府和部分机关及居民照明;并先后建成县油脂公司、县贸易公司糖食糕点加工厂;县消费合作社也建起了集体所有制性质的糕点加工作坊;10月,县粮食商店并入县粮食局。至此,全县形成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的政企合一的全民所有制粮食贸易系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