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庆阳教育事业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庆阳教育事业发展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为改变村民的精神面貌,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在国家扶持之下,于1950年始建双桐村学,后经双桐初小、五星七年制学校、双桐八年制学校直到今天双桐小学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演进,虽然数易其址,几改其名,历经坎坷,但仍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毕业生2000余名,许多学子不仅从此走向全国各地,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力量,如袁志海、袁小龙等已跨出国门成为蜚声海外的专家学者,他们不

新中国成立后庆阳教育事业发展

1.华阳沟畔的双桐初级小学

1950年,双桐村的私塾在政府的要求下搬到了位于华阳沟畔袁承鼎家的旧庄院,因为这处庄园无人居住,有5孔大且宽敞的窑洞,还有一个大院子可供学生活动,办学条件相对较好。开始由袁敏任教,只有30多名学生。1952年,国家调来公派教师毛效鹏任双桐初级小学第一任校长,学生增加到40多名。1953年2月,调来了左汉斌,既是教务主任又是教师,学生增加到50多名。1957年,调来王科弟任校长,教员有曹浩玉,在本村还选调了袁久荣等几位民办教师。1963年,随着学生的增多,位于华阳沟畔的窑洞不但破旧不堪,而且四个年级容纳不下,个别班级只能进行复式教学。面对这种情况,双桐大队领导决定将学校从华阳沟畔搬到南头胡同的路东边。在这里新修了7孔窑洞,窑前有一个大院子,窑背上还平整了一块比篮球场还要大的操场。学校搬迁完成后,又调来了教员刘明星和杜晓喻(女),学生发展到四个年级80多名。当时由于国家经济困难,上级政府也没有投资,修建学校都是动员村民投工投料,由校长刘万锐亲自带领一边修建一边搬迁。平整校院、打扫垃圾的活都由学生承担。后因教师没有宿舍,又在院子靠北的墙角箍了一个小土箍窑。在这一时期,由于处在经济困难时期,许多学生都不愿继续上学,有的家长就以没啥吃为由阻拦孩子上学。面对这种情况,时任校长刘万锐、教员刘明星前后深入学生家中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动员家长送孩子入学。在他们的努力下,使双桐初级小学在生活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1964年,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双桐初级小学改为双桐耕读高级小学,组织学生半天劳动半天上课,使困难家庭孩子能够坚持继续学习。同年,为适应学校的发展,还在学校的南墙边和北墙边各盖了三间厦房,学生发展到100多名,相邻的夏刘大队永茂生产队和岳岭大队龙头堡生产队的一些学生也前来就读。

2.五星七年制学校

1966年,肖金公社将原办于老山大队的肖金农业中学合并到双桐耕读高级小学,更名为双桐农业中学。校长是刘国庆,教师有左建平、袁尚辉等,学生有120多名。当时肖金、显胜、上刘、夏刘的许多学生都前来就读。1968年按照上级指示,双桐农业中学停办,在双桐大队改为五星大队的同时,学校也改名为五星七年制学校,不但有小学部,还有初中部,将当年在肖金小学就读的五、六年级本村学生全部升入六年级就读。校长是苟为舜,教师有韩耀选、赵锦华、岳宋臣、张正玺、袁尚辉、袁世锋、袁廷钰等。六年级中有袁宝杰、袁保军、袁天贵、袁天良、袁天雄、袁家刚、袁家锁、袁世聪、袁小芬、张学礼、袁兆臣、袁兆秀、袁进、袁忠、袁孟明、袁庆生、袁世勇、袁甲义、袁文华、袁东仓、袁世春、赵建华、赵治华、刘世民、刘爱和、左秉锐、刘香娃、刘小荣、刘俊明等共29名。其中刘世民、刘爱和、左秉锐、刘香娃、刘小荣、刘俊明是夏刘大队永茂生产队和岳岭大队龙头堡生产队学生。刘世民是刘养锋的小儿子,现已获得博士学位定居澳大利亚。由于苟为舜校长领导有方,加之所有师生的共同努力,1970年这29名学生中就有袁宝杰、袁世聪、袁兆秀、袁进、袁世勇、袁庆生、赵建华、赵治华、刘爱和、刘世民和左秉锐等11人考入肖金中学,数学成绩在全肖金考区遥遥领先。

3.学校第三次搬迁扩建

1970年初,由于原校址拥挤破旧,加之位置偏南,北边的学生上学不便。在大队领导和校长苟为舜的共同协商下,决定在双桐沟畎征用马咀生产队土地20亩修建新学校,当年就组织学生挖墙根并筑起了部分围墙。1972年在大队领导的支持下,调用各生产队的劳力,在学校北墙边修建了7孔土箍窑作为教师宿舍,在西边箍了3丈土箍窑作为灶房,院内靠北修建了一栋4间土木安架房用作教室。1974年学校才从南头胡同开始向新校址搬迁。由于经济困难,物资紧缺,箍窑盖房用水都由学生从老庄湾水沟里去抬;土坯都是东坳和马咀队社员做成后,由学生肩扛、担挑、车推搬运到学校;没有铁钉,就动员学生把家里墙上的铁钉拔下来集中到学校使用。1978年张志仁任校长时,不但动员群众投工献料盖起了几栋平房教室,并于1977年争取上级同意恢复办起了于1970年停办的五星七年制学校,当时庆阳县财政只拨付了9000元,其他均由群众投工献料完成。这次恢复的双桐七年制学校前后坚持了4年时间,共培养了两届92名初中毕业生,其中1978年在校学生王小芳和社请教师袁辉考入庆阳师范,在全大队引起轰动。1979年毕业的袁志海、袁广生、张季浩分别荣获肖金中学高中升学考试一、二、三名。同年考入肖金中学的学生还有袁社教、袁社会、刘建民、袁积恩、赵宽银、左正奎、袁万贵、袁文德、袁会宁等,随着初中学制的延长,1980年即改为双桐八年制学校。第二年,初中毕业生袁进平、袁效金、袁征和在校社请教师袁胜利考入庆阳师范学校,袁文斗、袁恒涛、袁天忠、袁亚宁、袁小丽等考入肖金中学。1981年撤销初中部,改名为双桐小学,学生有300多名。2004年,赵斌任校长时,争取西峰区财政投资38万元建成三层单面教学楼一幢,并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特邀陇东中学特级教师袁兆秀为教学楼落成题写碑文并立碑纪念。2008年,袁锁成任校长时,争取西峰区教育局投资修建了10间活动板房用作教师宿舍,20世纪70年代修建的土箍窑和土木结构平房最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附:

双桐小学教学楼落成典礼碑记

双桐村位于董志塬南侧沟壑山畔,北接南李,南临下刘,西连纸坊川,东与大户王隔沟相望,总面积4.5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小组,共2053人。这里川塬相错,土地肥沃,人杰地灵,文化悠长。自古村民以老庄湾为中心沿周围山崖沟畔而居,汲老庄沟汩汩清泉而饮,过着封闭、保守、落后的农耕生活。新中国成立后,为改变村民的精神面貌,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在国家扶持之下,于1950年始建双桐村学,后经双桐初小、五星七年制学校、双桐八年制学校直到今天双桐小学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演进,虽然数易其址,几改其名,历经坎坷,但仍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毕业生2000余名,许多学子不仅从此走向全国各地,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力量,如袁志海、袁小龙等已跨出国门成为蜚声海外的专家学者,他们不但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也成为双桐人永久的自豪与骄傲。特别是经历任校长王科弟、刘万锐、苟为舜、张志仁等同志的不懈努力,无论在校舍选址修建,还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双桐小学的不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双桐人走向外界铺设了一条宽广通道。进入新世纪后,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需要,在上级政府的关怀和双桐村委会及双桐小学负责同志矢志不渝的努力下,筹措资金38.7万元,于2004年12月l日建成总面积为774平方米的教学楼,从根本上改变了双桐小学的落后面貌,为双桐莘莘学子接受现代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感谢各级政府特别是甘肃省财政厅对双桐小学的悉心关怀和社会各界人士及父老乡亲对双桐小学的厚爱支持,更为弘扬双桐人志于桑梓的优良传统,在双桐小学教学楼顺利落成之际,特树碑勒石以誌纪念,以励来者。(www.xing528.com)

赞日:植桐引凤始昭千秋业

树德育才再创万代功

甘肃省特级教师、庆阳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袁兆秀敬撰

公元二○○四年十二月一日

双桐学校历任校长、教导主任一览表

4.大岘村学

1955年在国家普及小学教育政策的要求下,为了照顾大岘、小岘和赵塬三个生产队学龄儿童就近上学,在大岘和小岘交界处利用群众闲置的一处旧庄院办起了一所村学。第一任教师是马咀的袁建新,当时招收学生十多名,采用复式班教学,设三个年级。后来随着形势变化,学生人数时多时少。先后有王仲财、袁家麟、袁文科、赵振乾和赵振华任教。其中前几位都是民办教师,只有赵振华是从双桐小学派去的公办教师。2007年在庆阳市学校撤并调整中,大岘村学被撤销,前后存在了半个多世纪的这所村学为普及全村小学教育发挥了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双桐村1949-2018年大中专院校部分毕业生基本情况一览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