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始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经济恢复与农业增产

建始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经济恢复与农业增产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业生产的徘徊发展粉碎“四人帮”后,全县继续开展农业学大寨活动。全年粮食总产量16.88万吨,亩平307公斤、人均占有粮食392公斤。全县农副业总收入5400万元,其中多种经济收入868万元。7月,县委召开全县工业学大庆会议,总结交流经验,评比表彰先进。“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全县工商税收随着经济的逐步好转而回升。

建始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经济恢复与农业增产

农业生产的徘徊发展 粉碎“四人帮”后,全县继续开展农业学大寨活动。1977年1月10日至20日,县委召开传达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的誓师大会,县城设立主会场,到会5959人,全县设分会场628个,17万人听大会实况转播。会议通过总结评比,树立27面红旗,表彰600个先进集体、463名先进个人,还表彰粮、猪生产和改田、多种经济生产先进单位1397个。县委提出“向高标准大寨县进军”的口号,并制定了不切实际的学大寨高指标,这仍是“大跃进”年代浮夸风和瞎指挥风的重演。县委组织各行业、各部门实行“三定一参”,即定学习大寨工作点、定支农项目、定发展多种经济基地,参加农田基本建设的大会战劳动。全年,县直机关干部参加5次大会战,每次会战时间半月左右。全县完成坡改梯1333公顷。当年,县委贯彻全国栖霞县供种会议精神,建立四级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全年粮食总产量16.88万吨,亩平307公斤、人均占有粮食392公斤。1978年6月2日,全国马铃薯科研会在建始县召开。1978年,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18.79万吨,亩平341.5公斤、人均413.5公斤;多种经济作物达到5867公顷,当年受益的多种经济作物达到户平1亩。全县农副业总收入5400万元,其中多种经济收入868万元。但是,由于人民公社经济体制的弊端,加上片面强调粮食生产,在农业生产上继续坚持“吃大锅饭”,忽视多种经营,禁止社员从事工副业生产,农民收入无法提高。197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79元。

全国马铃薯科研会专家参观茅田公社国光大队马铃薯种植基地

工业和交通得到较快发展 1977年5月,建始县国营大里磺厂被中共中央、国务院命名为“大庆式企业”,主任解昌柱、矿长龙克让先后出席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和全国石油化学工业第二次工业学大庆会议。7月,县委召开全县工业学大庆会议,总结交流经验,评比表彰先进。同年,县大曲酒厂跨入省优行列,生产的“建始大曲”被评为优质酒。1978年,县化肥厂、县柳林煤矿被省委、省革委会授予“大庆式企业”称号。县化肥厂日产化肥由原来的40吨提高到55吨,生产合成氨5655吨(折合碳铵2.26万吨)、标肥3802吨,创工业产值389.7万元、利润24.5万元,在全省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县柳林煤矿建矿15年,没出过大的伤亡事故,实现利润25万元,多次被省、地、县评为先进企业。野三河二级水电站1号机组于1978年7月投产发电,2、3号机组也于同年底安装运行。1977年、1978年两年建成投产的区乡水电站有8座。1978年底,全县有社队水电站55座,装机容量3677千瓦,年发电量327万度,通电农户达4.32万户。197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950万元,比1977年增长13.1%;社队企业发展到700个,总收入700万元,比1977年增长26.3%。

交通建设上,1978年10月,川汉管道公路(318国道)建始县境段建成通车。1977年、1978年全县建成乡村公路8条,交通运输条件进一步改善。(www.xing528.com)

商贸和财政经济明显好转 1977年,一些关闭的市场开始重新活跃,区乡驻地先后恢复和兴起集贸市场,形成中部以业州为中心,东部以三里、高坪为中心,南部以红岩寺、花坪、官店为中心,北部以长梁陇里为中心的市场网络;全县有商业网点77个,从业人员308人。全县95%的生产大队办起“双代店”224个、“双代员”289人、资金1181.1万元。但当年,县委仍在全县开展了清经济、清劳力、清物资,取缔“地下工厂”“地下商店”“地下包工队”“地下运输队”的工作,凡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一律交国营商业、供销合作社统一购销,集市贸易被管死。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全县工商税收随着经济的逐步好转而回升。1977年,县级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500万元,达到538万元,其中工商各税收入406.31万元。1978年,县级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08.56万元,超计划146万元,其中工商各税收入461.55万元,地方机动财力达到150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