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鹤峰县革命老区的经济恢复与发展

鹤峰县革命老区的经济恢复与发展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落实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在“文革”困境中县委保住农民的部分“小自由”。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以后,农民从“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农业生产向好,农村有了生机。县委将建粮点上的经验推广到全县,全县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县委常委会议讨论决定,向全县推广 “四定五统一”责任制。茶叶、林业、畜牧业等多种经济有较大发展。社办企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总产值比1976年增长28%。城乡人民储蓄显著增加。

鹤峰县革命老区的经济恢复与发展

落实党在农村经济政策 在“文革”困境中县委保住农民的部分“小自由”。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以后,农民从“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农业生产向好,农村有了生机。大寨标兵式工分计酬由1976年的70%下降到1978年的1.3%。大多数生产队不搞大伙伴,社员不吃大锅饭,实行包产到组,生产队对作业组4定(土地、产量、投资、奖惩),不干涉社员家庭副业。农民养殖猪、羊、牛、鸡鸭,发展家庭副业不受限制,不被侵占。

县委紧跟国家“四个现代化”新的“跃进”计划,提出1985年建成大寨县,农业实现机械化。全县达到18万亩基本农田;粮食产量达到1.8亿斤;茶叶产量达到2万担;宜林荒山134万亩全部绿化;“五小”工业全面发展;发电装机达到2万千瓦;年产煤10万吨、磷肥1.5万吨、水泥5万吨;工业产值达到2600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

工农业生产发展 1976年11月4日,县委决定:县委办公室搬到建粮大队办公,领导全县“农业学大寨运动。1977年春县委书记张明尧带工作组在建粮大队进行农村工作试点,探索农村经营改革。推广科学种田,扩大良种面积,实行合理密植。1977—1978年建粮大队粮食连续获得大丰收!县委将建粮点上的经验推广到全县,全县粮食产量大幅提高。1979年张明尧带领由张泽洲为组长的县委工作组继续在建粮大队蹲点,推行农民自愿组成作业组,实行“四定五统一”(定产量、定投资、定工分、定奖惩;统一制定生产计划、统一调配劳动力、统一掌握生产资料、统一安排农活,统一收益分配)责任制,使建粮大队粮食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15%。县委常委会议讨论决定,向全县推广 “四定五统一”责任制。这一决定,对于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大锅饭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推动全县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下了坚实基础。

1977年全县改田造田14279亩,基本农田达到94500亩。农业喜获丰收,粮食产量达到11184万斤,创历史最高水平。茶叶、林业畜牧业等多种经济有较大发展。1978年全县种 植白肋烟和烤烟4581亩,产值106万元。

1977年动工兴建白泉河电站

1978年引进适合高山种植的恩单3号、郧单1号、双泰5号玉米优良品种,基本实现玉米栽培良种化。同年12月,历时10年、耗资34.99万元的清湖宋子溪隧洞工程竣工,三年两涝的2100多亩农田免除洪涝灾害。全县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达到15180万斤,比1977年增加3成多。油菜产量168.8万斤,比1977年增加7成。1978年茶叶总产量142.6万斤,比1977年增加6%。(www.xing528.com)

1978年从太平迁往王家坪的国营水泥厂

工业方面,新建电站13处,装机1482千瓦,全县水电装机量达到3180千瓦。1978年工业总产值791万元,比1976年增长28.6%。原煤、水泥、磷矿石、磷肥、硫磺电动机、铝芯塑线和原木等主要产品的产量,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劳动生产率创造历史最好水平,成本下降,亏损减少,利润增加。社办企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总产值比1976年增长28%。

交通运输事业成绩显著,群众修建公路的积极性高涨,全县成立64个公路指挥部,续建干线公路7条,新修简易公路74条,全长95.5公里,全县公路里程达到325公里。1978年6月县城至较边远的六峰、梅坪、中营3个公社的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当年县汽车队改为汽车运输公司,全县共有民用汽车82辆,绝大部分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实现车辆运输。

1977年,财政收入完成任务的117%。城乡人民储蓄显著增加。1978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024万元,比1976年增长32%;财政收入341万元,比1976增长3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