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鹤峰县革命老区的发展历程

鹤峰县革命老区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习“南方谈话”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县委听了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传达后,迅速贯彻,把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加快改革开放落实在行动上,各项改革由农村向城镇发展、延伸,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进一步巩固,城镇企业国有民营、公有私营如火如荼,城乡人民的劳动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活动中,县委还表彰了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员。

鹤峰县革命老区的发展历程

学习“南方谈话”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县委听了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传达后,迅速贯彻,把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加快改革开放落实在行动上,各项改革由农村向城镇发展、延伸,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进一步巩固,城镇企业国有民营、公有私营如火如荼,城乡人民的劳动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人们穷怕了!穷则思变,富则思安。只要政策对头,人民自有办法,就有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创造财富。民富则国强,国强则民安。

2000年6月30日,县委书记彭军在纪念建党79周年大会上作了题为《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的讲话,号召全体党员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三个代表”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完美体现。彭军说,县委认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党和国家全部理论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准则、根本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引党和国家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指南。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活动中,县委还表彰了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员。

走马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 1992年3月,走马区被恩施州委定为全州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由走马区制定《走马区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实施方案》,经县委书记张泽洲审阅签批。县长何亚斌主持召开县部办委局负责人会议,动员、部署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工作。此后,在州、县领导高度重视下,走马区大刀阔斧进行全方位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大办乡镇企业,大兴集市贸易,制定并开始实施集镇建设规划,扩大开放,和枝江市马口镇结成友好乡镇。从此,走马区步入快速发展之路,1993年,获得全州10个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综合评比第一名,州委书记朱纯宣在走马区主持全州农业综合开发现场会,推广走马经验。走马区先后被评选为全省“楚天明星乡镇”“全国文明乡镇”。

1993年4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廖汉生重返走马坪看望老区人民,看到走马坪翻天覆地的变化,欣然命笔为走马镇题字:“当年元帅曾走马,而今茶香溢神州”“借得山珍葛仙米,换来人间万民康”。

走马区农业综合开发试验,为走马发展开启了新局,为全县发展树立了榜样。

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1991—2000年,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原耕地承包期满后,再延长30年,开垦荒山荒地从事开发性生产的承包期和山林承包期,在30年基础上还可以再延长。允许开发性项目承包经营权、土地使用权依法有偿转让。1997年县政府成立农村土地承包合同领导小组,11月县委县政府制定《关于认真做好延长土地承包工作的通知》,组织498名乡村干部,组成30个工作专班,下到212个村1400个村民小组开展土地延包工作。2000年全县续签土地承包合同46301份,占87%,发放土地经营权证41910份,占78.8%。县农村承包合同仲裁委员会和乡镇农村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启动对合同纠纷的调处,对40766份合同进行鉴证,对510起纠纷进行调处。延包政策给农民吃了定心丸,农民奔小康再无后顾之忧。

200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3亿元,比上年增长8.7%;在烟叶、茶叶减收的情况下,财政收入突破6000万元大关,达到6021.158万元,比上年增长13.2%,净增700多万元,超预算收入9.5%,超额完成了州定计划5800万元的工作目标;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30亿元,比1999年增长8.2个百分点;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到3.68亿元,增长18.5%,贷款余额6.37亿元,增长2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68元,农村贫困人口下降到3940人,占总人口的1.7%,扶贫攻坚的绝大部分指标基本完成。全县经济实力在整体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壮大,实现“二次创业”的良好开局,实现三个突破:

一是进一步突破经济结构单一格局,产业结构进一步调优,特色支柱产业日趋壮大。2000年,三产业结构比调整为44.9∶33.4∶21.7。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总产值已明显超过农业总产值;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多种经营迅速发展,粮经作物产值比从1999年的36∶64调整为2000年的30∶70;第三产业在农民人平纯收入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大。2000年,除“两叶”产业受市场因素制约,进入历史最低谷外,以水电、山野特色蔬菜畜牧业、林业为主体的绿色产业群体发展迅速,其中水电产业年提供税收达到1538万元。以香菇、薇菜为主的山野特色蔬菜出口创汇达580万美元。支柱产业的日益壮大,为财政税收增长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山反季节蔬菜

二是进一步突破所有制形式老旧定式框架,县域经济格局基本实现以民营为主体。2000年,以民营为基本取向,以改革产权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为主攻方向的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不断深化。“九五”期末,全县89家国有、集体企业已全部实现了不同形式的改制,完成了粮食流通体制和电力体制改革,累计处置资产9668万元,实现民营化职工人数达2844人。全县个体私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总户数达到4301户,从业人员22044人,注册资金9565万元,所从事的产业涉及茶叶、畜牧、蔬菜、林业、箬叶等六大特色产业体系,实现产值营业额3.72亿元,上缴税金1928万元。县内有8家销售收入过千万元、5家税收过百万元的民营企业。全县民营经济呈现出经营形式多样化、经营模式产业化、企业规模集团化、经营管理科学化的良好势头。

三是进一步突破区位劣势,知识化、外向型经济初具雏形。鹤峰县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畅,信息不灵,毫无区位优势可言。近些年来,强化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发展意识,高举科技兴县旗帜,大力支持和发展以八峰药化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八峰药化在“九五”末的2000年创产值2.48亿元,县内纳税超过1000万元,比上年增加276万元,自营出口创汇达到861万美元,提供的高新技术产值已占全县新口径工业总产值的41.9%,其研制开发的氨基酸原料药新产品L—丝氨酸填补了国内空白。八峰药化高新技术产业日益壮大,极大地带动本县药化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循着有机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依靠行业技术改造低产茶园1.5万亩,为本县茶叶产业的再次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0年,全县实现出口创汇1489万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9%。其中,以长友公司为龙头的农业出口创汇达628万美元。外贸出口量的不断增大,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发挥资源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 县委从两叶(茶叶、烟叶)起步,两化(磷化、药化)翻身到提出“六大一强”(即用10年时间把鹤峰建设成为茶叶大县、水电大县、药化大县、创汇农业大县、生态农业大县、磷化大县,跻身全省山区经济强县行列);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富县、产业富民的路子;以绿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攻方向。农业从家庭联产承包到以市场为导向,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发展多种经营,以开发绿色资源为主的大户承包、联片开发,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逐步形成茶叶、蔬菜(包括反季节蔬菜和山野菜)、林果业、畜牧业、烟叶等五大特色产业。

高原牧场(www.xing528.com)

工商企业从改善经营机制到以民营为主体的改革;从家庭式、作坊式经营向现代化、工厂化、高科技生产转变;从封闭式的独立挣扎到开放式的招商引资、合资经营。逐步形成水电、绿色食品加工、药化工、磷化工、建材为主的工业体系。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大战略扭在一起抓,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田水利建设继续加强。2000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89457千瓦,比上年下降7.1%;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230公顷;化肥施用量7209吨,下降3.8%;农村用电量527万千瓦小时,下降4.2%;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222吨,下降4.1%;农药施用量96吨,下降9.4%;农用柴油使用量167吨,增长20.1%。

桃花山一级水电站

200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114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为23179万元。在农业总产值中,农业产值为3734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为15324万元。林业产值289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为2310万元。畜牧业产值1085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为5505万元。渔业产值5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为40万元,比上年增长66.7%,水产品产量97吨,比上年增长67.2%。

重点项目建设 江坪河、淋溪河水电站工程抓紧筹建(详见第十二章第四节)。

芭蕉河梯级水电站工程。芭蕉河水电站梯级开发工程分二级开发一级水电站坝址控制流域面积303.4平方公里,为芭蕉河干流开发的龙头电站。最大坝高115.3米,相应库容9600万立方米,电站装机35兆瓦,多年平均发电量1.0222亿千瓦时。工程总投资2.9亿元。2002年正式开工。二级水电站,坝址下距县城3.5公里,为芭蕉河流域梯级水电开发的首期工程。该工程以发电为主。最大高度66.0米,总库容2480万立方米。装机2台,总容量16兆瓦。工程决算总投资9559万元,建设总工期32个月。1999年开工,2002年两台机组同时并网发电。

桃花山梯级水电站。桃花山梯级水电站系跨流域水电工程,历时8年,一、二级电站于2000年建成。

网络通信建设 鹤峰数字数据网起步于1993年10月1日,走马镇开通256门程控电话,随设备配置一台微机(计算机)自动计费,当天放号93户固网自动计费电话。鹤峰县城1994年12月29日凌晨顺利割接开通5000门程控电话,随设备配置2台微机(计算机),实行自动计费,市话放号用户同1993年末相比增加1倍。到1996年12月15日止,全县七区、两镇全部开通程控电话业务。鹤峰接入网于1998年9月正式开通,鹤峰电信网上营业厅的网站;经营固定电话、移动通信、互联网接入及应用等综合信息服务,拥有覆盖全国城乡,通达世界各地的电信网络和“商务领航”。短信平台、手机小灵通短信做到移动、联通、电信、网通“四网合一”,是目前短信群发平台中发送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网络。EWSD程控交换机割接开通,标志着本县电信维护已逐步走向“集中维护、集中监控、集中管理”,已初步建成一个全新的、现代化的、多功能的智能通信网。微机(计算机)业务发展较快。2000年,全县已通电话的行政村104个,占全县总村数的47.1%,电话用户发展到9433户,比上年增长25.5%,其中:农村电话3674户,增长43.6%。

乡村公路、交通运输建设 “九五”期间,修通了46个村的村级公路,里程450公里。村级公路建设主要是民工建勤。省交通厅按每公里1万元的标准补助三材资金。山区农民在自家门口为自己修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村级公路的热情非常高涨,有的让地,有的献材,农忙务农,农闲修路,夜以继日,乐此不疲。2000年以后继续实施农村公路通达和畅通工程,全面实施硬化、改造升级。

交通运输发展平衡,公路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干线公路和乡村公路维修和改造,运输条件进一步改善。2000年货运量达到45.0万吨;货物周转量4387.0万吨公里,增长22.6%。全社会客运量42.3万人;客运周转量4407.0万人,增长2.1%。2000年底,以干线公路鸦来线、巴鹤线、鹤南线为重点的公路路网建设全面拉开,有4.5万人参加路网建设大会战,投工250多万个,捐资289.3万元,正在实施的干线公路路基改造达187公里。

农村初级电气化建设 1991年国务院批准鹤峰县为全国第二批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建设县,1995年省政府组织验收。全县实际投资2305万元,比计划投资减少1390万元,减幅为37.6%。自供电量、综合网损率、户通电率、供电保证率、人均年用电量、户均年生活用电量、设备完好率等指标验收标准为60%、11%(不高于)、90%、85%、200千瓦时、150—200千瓦时和95%。实际验收结果是98%、10.6%、91.86%、89%、210千瓦时、151.7千瓦时和98.8%。所有验收指标均达到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标准。装机0.64万千瓦的桃花山二级电站已于2000年11月1日正式投产发电;芭蕉河二级电站已进入大坝浇筑阶段,一级电站前期工作正抓紧进行;走马小瓢电站也于该年内竣工发电。农网改造新架10千伏线路85公里,改造10千伏线路194公里。2001年鹤峰县被水利部批准列入全国“十五”建设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之一,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启动并全面展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