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德拉斯城市形态变迁

马德拉斯城市形态变迁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德拉斯位于印度东南部的乌木海岸,于1639年建立,是三个城市中最早建立的。马德拉斯城市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发生在19世纪下半叶。马德拉斯的行政管理功能仍然留在圣乔治堡内或在城堡附近的新建筑里。在20世纪初,马德拉斯城区总面积约71.5平方公里,并有约14.5公里的半圆形临海区。除局部地区人口密度略增外,马德拉斯其他地区的人口密度急剧下降。

马德拉斯城市形态变迁

马德拉斯位于印度东南部的乌木海岸,于1639年建立,是三个城市中最早建立的。作为马德拉斯的核心,圣乔治堡于1641年完成(图2-12)。 城堡面朝大海,建立在沙滩和两条河交汇处之间的高地上(图2-13、图2-14)。由于地形特殊,船舶想要靠岸在离岸距离1.6公里以外就要抛锚。城堡很快就被英国人的住宅及公共建筑包围起来了。这个内置的区域被称为“白城”,有防御城墙保护着。另外一个亚洲商人和手工业者的定居点在城堡北侧出现了,并被称为“黑城”。18世纪期间,印度定居点向北不断扩张越过了埃兰堡(Elambore)河,向南发展到了库姆(Cooum)河的对岸。

图2-12 圣乔治堡的发展历程

图2-13 圣乔治堡模型

图2-14 圣乔治堡沿海侧实景

在遭受攻击并被法国人占领后,马德拉斯18世纪中期发生了重要的形态变化。圣乔治堡被扩大了并且加强了防御措施。 “黑城”原先靠城堡北侧很近的一部分被拆除,用途则改成开放的空地。 “黑城”的居民于是向城市北侧及西侧转移。尽管“黑城”在内陆侧有防御城墙保护,但在沿海侧什么都没有,朝“白城”和城堡区也只是空地。同样,在城堡区西南侧两条河的交汇处也只是空地。因此,从内陆地区到有重重防御的英殖民者定居点的通路上,一个军事防御区建立起来了。

到18世纪末,东印度公司开始牢牢地控制着这片区域。这期间郊区化开始了,以城堡区为核心,以4.8~8公里的半径向外放射形发展。富有的官员和商人离开城堡区,放弃拥堵的滨海奢华公寓,前往市郊购置土地。市郊扩张的首选方向是西侧的瓦皮里(Vepery)和伊格摩(Egmore)以及库姆河沿岸的农根伯格姆(Nungambakkam)区域(图2-15)。在西南方向位于农根伯格姆和美勒坡(Mylapore)之间的乔奇(Choultry)平原地带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带有花园的大房子被大量的建造。1800年之前英国殖民精英们在印度引领的郊区化模式重现了当时在英国本土及欧洲大陆发生的同一现象。

19世纪的上半叶,圣乔治堡和“黑城”的功能发生了一些变化:城堡逐渐从军事管理区变成一个行政管理区;军队则在西南侧距市中心约12.87公里的宿营地驻扎;银行保险及批发贸易的机构搬到了“黑城”;欧洲商品及服务的零售店逐渐汇集,在库姆河南侧直到圣托马斯山之间形成了一个商业带 这些转变间接导致了西南地区在这个城市的地位日益递增,后来这里成为欧洲人新的定居点。许多市郊的农田逐渐用做非农业用途,常住居民渐渐开始依赖城市就业来解决生活问题。

图2-15 1911年的马德拉斯

在马德拉斯,印度人口大量集中在“黑城”和奇普利坎(Triplicane)。因为这里有本地专业的集市,可以提供本土类型的商品和服务。印度教教徒、穆斯林、其他亚洲人、欧亚混血儿基督徒等即便是最富裕的人都保持一种强烈偏好,即住在那些有着同种姓、同宗教或是有类似社会背景和语言习惯的同伴们的工作场所附近。(www.xing528.com)

马德拉斯城市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发生在19世纪下半叶。1858年东印度公司结束在印度的统治,接下来英国女王直接统治印度。 “黑城”于1906年更名为乔治城,这里的东南角成为关注的焦点。马德拉斯的行政管理功能仍然留在圣乔治堡内或在城堡附近的新建筑里。政府大楼作为总督的官邸,屹立在库姆河边蒙特(Mount)路的端头处。海关大楼、高等法院、中央邮政、电报大楼、市政大厦和一些银行、报刊大楼则坐落在城堡北侧附近的平坦空地上。建于1889年的马德拉斯防波堤,在1910年进行了修缮,与之一起纳入改善范围的还有码头、仓储建筑、铁路设施等等。这样形成了一个现代的交通网络联系,将印度半岛广阔的腹地城市与可以进行海外贸易的口岸连接了起来。原先出于战略防御考虑设置的平坦空地则被划分掉,部分直接用做铁路客运站终端建设用地。

在20世纪初,马德拉斯城区总面积约71.5平方公里,并有约14.5公里的半圆形临海区。只有9%的城区面积的乔治城的人口却占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乔治城的最东部区域由于商业中转和运输活动的聚集[4]人口密度则低于其他地区(图2-16)。除局部地区人口密度略增外,马德拉斯其他地区的人口密度急剧下降。1911年马德拉斯的平均人口密度是30人/英亩,但在一些周边地区人口密度不到10人/英亩。

图2-16 1911年马德拉斯的人口密度分布

在殖民统治最后几十年里,马德拉斯的人口构成跟孟买和加尔各答相比,男性所占比例较小,1901年马德拉斯的男女性别比例大约是100:102。有63%的人口讲泰米尔语,约21%的人口讲泰卢固语,只有3%的人口讲英语。1901年城市居民里土生土长的人占了68%,28%的人口来自马德拉斯辖区的其他地方,只有少于4%的人口是印度的其他地方或是国外出生的[5]

从1911年的人口普查可以看出社会结构的显著特点,因为职业的细分、宗教信仰状况等都包含在20个人口普查部门的数据里[6]。整个城市的贸易和金融行业从业率为17%,但乔治城和城堡区,这一比例高达29%(图2-17)。在乔治城和城堡区,公共管理和其他政府部门从业率为14%,瓦皮里和奇普利坎则高达20%。在宗教方面,1911年约80%的人口为印度教,穆斯林和基督徒各占总人口的12%和8%。穆斯林集中在奇普利坎和靠近港口的乔治城,基督徒主要分布在瓦皮里、埃格莫以及坦德贝特(Tondiarpet)(图2-18)。

各功能区域的分化是基于原来定居点的核心并一直持续到20世纪,殖民精英们的住宅区和工作场所的转换反映了早期的郊区化模式[7]。然而,城市中心区域外围的定居点并不稠密,它们互相被一些空旷的土地隔开,而这些土地有着优美的半乡村式花园景观。

图2-17 1911年马德拉斯的商业活动分布

图2-18 1911年马德拉斯的基督徒分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