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国人民积极响应深挖地洞的号召,确保战时安全

全国人民积极响应深挖地洞的号召,确保战时安全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69 年8 月,全国人民防空领导小组成立;1973 年,毛泽东主席作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再加上战争威胁的日益加重,全国人民防空领导小组提出了“人人参加、家家有洞、就地分散、深挖高筑”的号召,于是各地都迅速行动起来了。凡是有条件的,都必须挖掘地洞,以备战时能快速疏散,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全。我所在的生产大队在山边、湾子中间也挖了几个大洞;各家各户更是挖了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地洞。

全国人民积极响应深挖地洞的号召,确保战时安全

20 世纪60 年代,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全国很快进入了“要准备打仗”的临战态势,许多企业转向军工生产,国民经济开始转向临战状态,大批工厂转向交通闭塞的山区、“三线”,实行“山、散、洞”配置,全国各大中心城市都开挖地下工事。1969 年8 月,全国人民防空领导小组成立;1973 年,毛泽东主席作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从那时起,一场全国范围内声势浩大的人民防空运动开始了。

那个时候,人们的政治敏感性是很强的,政治觉悟也非常高。再加上战争威胁的日益加重,全国人民防空领导小组提出了“人人参加、家家有洞、就地分散、深挖高筑”的号召,于是各地都迅速行动起来了。

记得当时挖地洞成了最紧要、最严肃的一项政治任务,容不得任何单位和个人有半点懈怠。凡是有条件的,都必须挖掘地洞,以备战时能快速疏散,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全。那时,公社要求各生产大队必须挖出足够的地洞,便于储备粮食及生活用具;各家各户也要就近挖洞。公社还组织劳力在机关院内挖了个大型地洞,并用水泥构筑;每所中小学也都挖了规模可观的地洞。我所在的生产大队在山边、湾子中间也挖了几个大洞;各家各户更是挖了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地洞。一般来说,白天应组织要求挖洞,到了晚上则挖自家要用的洞。上级还经常派人检查、督促。

我家的地洞就挖在老家房子东边的一个小土包上,那阵子,我母亲和几个哥哥一吃了晚饭便开始了挖洞作业。刚开始时是用锹挖,待洞成了形后,就点着煤油灯在洞里用小锄头挖,然后用箢箕把渣土运出洞外。我也是做过贡献的,曾经帮着掌灯、帮着运土。终于有一天挖出了一个能容纳几个人的小洞。要说我家挖的那个地洞,还真有点像那么回事。一进洞门就有一块大石头挡着,构成了一个天然屏障,使地洞变得有些曲折、神秘。当初开挖时,只挖了一点就发现了那块石头,本来打算换个位置再挖,后来大家一合计,觉得另外开挖又费力,加上有大石头守住洞口,说不定能多少抵挡一下原子弹和生化武器,就接着挖下去了。洞里还简单地进行了功能分区,不仅搭了简易床铺,还储备了部分粮食和水;洞口还专门进行了布置,甚至作了必要的伪装。待感觉可以验收通过后,才报到大队请求验收。

地洞验收合格后,我常常喜欢躲在里面玩,躲在里面吃饭,偶尔还在洞里睡上一两个晚上,体验生活在洞里的感受。有时还突发奇想,真的希望打起仗来,让地洞派上用场。现在想起来这种想法很可笑。那时人们挖的地洞在战时是管不了什么用的,不仅小,而且简陋,潮气很重。由于土质的原因,一段时间以后,洞里就渗出了好多的水。慢慢地,里面的霉味就越来越重了。(www.xing528.com)

后来,随着战争乌云散去,一些普通的土洞由于长久无人照看和维护,再加上里面本来就没有支架,纷纷坍塌了,而且通常里面都积满了水。在没有坍塌之前,生产大队的一些比较大的洞还发挥过一点作用,比如浸泡谷种等等。公社机关大院和一些学校的地洞因是水泥构筑的,至今仍然完好,只不过全部被水灌满。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所有洞口都被封闭了。

今天,当我们回头审视当年全民防空,全国上下挖地洞的运动虽然这种做法有值得反思之处,但是不管怎么说,它对于我们广大老百姓增强忧患意识、国防意识,对在特殊时期凝聚人心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的。而且它作为一段历史的见证,还是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珍贵。

但愿人类不再有战争,但愿和平永驻人间。

(作者单位:洪山区人民政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