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屈原:浪漫主义诗人与先贤

屈原:浪漫主义诗人与先贤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作《楚辞》屈原因楚怀王没有听信忠言而感到心痛,忧愁苦闷,写下了我国第一篇浪漫主义长篇叙事诗《离骚》。楚国危机屈原已经遭到罢免。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典范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屈原:浪漫主义诗人与先贤

汨罗江畔,一位散发披肩的老者蹒跚地顺着岸边行走,脸色憔悴,身体干瘦。他口中吟咏着《离骚》,眼神中充满了失望。他慢慢地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呆呆望着东去的江水,又抬头看看耸立的高山,心想哪一个才是正直的呢?他毅然抱起一块大石,投身于汨罗江中……

早年经历

屈原名平,与楚国贵族同宗。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知识渊博,博闻强识,知道很多治理国家的道理,能够应对外交上的任何问题,和楚怀王一起谋划商议国事,发布政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楚怀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嫉妒屈原的能力。屈原奉命制订法令,没有完成,上官大夫就要更改它,屈原不同意,他就开始离间楚怀王和屈原的关系,在怀王面前诋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宫中的官员和城里的百姓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到。’”怀王听了非常气愤,就开始疏远屈原。

创作《楚辞

屈原因楚怀王没有听信忠言而感到心痛,忧愁苦闷,写下了我国第一篇浪漫主义长篇叙事诗《离骚》。我们熟知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名句都是出自屈原的《离骚》。“离骚”,就是离忧的意思。屈原用正直的行动,用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可是还有小人来诋毁他。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就是由怨恨引起的。和《诗经》相比,《国风》主要是以写男女爱情为主,但不过分。《小雅》虽然主要写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像《离骚》这样的作品,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屈原借古讽今,用商汤和周武王等有名的帝王来讽刺当时的时事,阐明道德的至高无上,国家治乱兴旺的道理,几乎都在他的作品中表现了出来。他的文笔简练,词意使用恰当,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文章说到的虽然细小,但意义却非常重大,列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含义却十分深远。文章中多用香花芳草做比喻,表现了屈原的志趣高洁,因为他行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为奸邪势力所容。他独自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浮游在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皎洁的品质。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离骚》的写作风格被后人称作“骚体”。“骚体诗”是由屈原创造的,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它打破了《诗经》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简短朴素的体例。《离骚》叙述了屈原的身世和志向,通过表现诗人一生不懈的斗争和决心以身殉志的悲剧,反映了楚国统治阶层中正直与邪恶两种势力的尖锐斗争,暴露了楚国的黑暗现实和政治危机。

楚国危机

屈原已经遭到罢免。后来秦国准备攻打齐国,齐国和楚国结盟并且相互友善。秦惠王对此担忧,就派张仪假装脱离秦国,用厚礼和信物呈献给楚王,用商、於六百里土地作为条件让楚怀王放弃和齐国结盟。楚怀王起了贪心,下令和齐国绝交,然后派使者到秦国接受土地。张仪却抵赖说当时允诺给楚王的土地只是六里,没有听说过六百里。楚怀王听到这个消息,大怒,于是就出兵攻打秦国。秦国发兵反击,在丹水和淅水一带大破楚军,杀了八万人,俘虏了楚国的大将,夺取了楚国的汉中一带。魏国听到这一情况,开始偷袭楚国。齐国因为怀恨楚国,不来援救,楚国陷于危机之中。后来,各国联合攻打楚国。这时秦昭王与楚国通婚,要求和怀王会面。屈原认为秦国没安好心,不让楚怀王去。怀王认为不能和秦国断绝了友好的关系,于是就去了秦国。一进入武关,秦国就准备了伏兵在此等待他,之后扣留怀王,强求割让土地。怀王不听秦国的要挟,他逃往赵国,赵国不肯接纳,只好又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被运回楚国安葬。

自投汨罗

怀王长子顷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屈原虽然被流放,仍然眷恋楚国,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屈原关怀君王,想振兴国家,而且反复考虑这一问题,在他每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现出来。然而终于无可奈何,不能够返回朝廷。(www.xing528.com)

国君无论是聪明还是愚笨,是贤明还是昏庸,没有不想要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重要性,所以在内让郑袖迷惑,在外被张仪欺骗,疏远了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为天下人所耻笑。这是不了解人的祸害。令尹子兰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愤怒,让上官大夫继续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发怒,就放逐了屈原。

屈原走在汨罗江边,渔父看见他,便问他是不是楚国的三闾大夫,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就是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的,只有我清澈透明,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以致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掸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最后抱着石头,自投汨罗江而死。

在这以后,楚国一天天削弱,几十年后,终于被秦国灭掉。

读史有智慧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写了许多充满激情的诗篇,反映了对楚国安危的担忧。可以说,屈原因为自己的锋芒毕露而被流放。当楚国真的面临灭亡的时候,他选择了投江,以身殉国。

历史寻踪

端午节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中华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典范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