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设计艺术批评的重要作用

设计艺术批评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设计批评能增进大众对设计的理解,拉近设计与大众的距离,提高公民整体的评鉴能力,对从整体上研究设计艺术对大众文化、环境变迁、社会发展的影响有重要意义。意大利十分重视设计批评的作用。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设计艺术在意大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设计艺术批评的重要作用

设计批评能增进大众对设计的理解,拉近设计与大众的距离,提高公民整体的评鉴能力,对从整体上研究设计艺术对大众文化环境变迁、社会发展的影响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设计艺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对其进行宏观原则与方向上的探索和思考,建立相对规范的设计批评势在必行。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良好的设计批评的导入、完善的设计评价机制的建立,将减小设计艺术的风险,特别是重要或重大设计项目的风险,促进合理设计的产生,保证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Victor Papanek)在他名为《为真实世界而设计》的著作中,号召设计师们将目光从“美学表现”和“顾客满意”等狭义的设计语言转向设计艺术社会伦理价值的表现,并大力倡导“有限资源论”。他强调设计应认真考虑有限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并为保护地球的环境服务。维克多·巴巴纳克的这种批评观,为后来兴起的“绿色设计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二,良好的设计批评能提高设计师及整个设计界的设计水准,对社会发展、设计团体及消费者均能产生有利引导。约翰·拉斯金对1851年“水晶宫”博览会的批评与他所宣扬的设计美学思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时英国公众对工艺美术的审美趣味,并引导了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他强调设计的大众性,指出“艺术家已经脱离了日常生活,只是沉醉在古希腊和意大利的迷梦之中,这种只能被少数人理解,为少数人感动,而不能让人民大众了解的艺术有什么用呢?真正的艺术必须是为人民创作的”。此外,约翰·拉斯金提倡中世纪哥特式风格,崇尚东方艺术,并明确反对工业化生产,“水晶宫的意义仅仅在于表明人类可以造出这等巨大的温室来,这些喧嚣的东西(机器),无论其制作多么精良,只能以一种鲁莽的方式干些粗活”,这些主张成为后来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导向。虽然他反对工业化生产是违背历史潮流的行为,但是他主张艺术的大众性,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对修正英国当时存在的复古主义及其他不伦不类的装饰风格,倡导设计艺术服务社会大众都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第三,有序的设计批评机制有助于设计行业的规范发展。各种类型的展览、比赛、评论,以及与设计有关的出版物,对于促进设计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作用。如果任凭设计作品直接投入市场,没有相应的设计批评进行前期讨论与后期反思,将使得设计者自导自演的莽撞操作方式、运动员充当裁判员的双重角色现象继续重复。

第四,良好的设计批评有助于设计理论的充实与提高。意大利十分重视设计批评的作用。意大利著名设计与艺术评论家洪贝托·阿科说:“如果说别的国家有一种设计理论,意大利则有一套设计哲学,或许是一套设计思想体系。”从二战后就有一支设计理论和设计评论队伍,并有吉奥·庞提主办的《多姆斯》、阿贝多·罗塞尼主办的《工业风格》等国际影响力较大的设计杂志,提出并讨论问题,用文字来确定设计发展的方向,引导设计的良性发展。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设计艺术在意大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意大利的设计师不像美国同行那样商业化,比较注重设计艺术的文化特征和艺术品位。二战后意大利出现了一系列世界级的“设计明星”,如汽车设计家、建筑家、时装设计家、家具设计家等,这些人具有真正的明星效应,被意大利人和其他国家追逐潮流的人们视为偶像。这种良好的氛围必然有利于本国设计水平的迅速提高和顺利发展。(www.xing528.com)

第五,设计批评有助于提高大众的设计鉴赏能力,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倾向。设计批评对社会设计水平的整体上升,对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社会的良性发展也有不可替代的益处。我国这些年建设了一大批“举世闻名”的大型建筑,如机场、体育场馆、剧院等,这些建筑很少采用国内建筑师的设计方案,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建筑设计理论争鸣的缺失带来的创造性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设计“洋”理念的盲目崇拜。固然,这些建筑中有较多成功的例子,这些建筑实体给我们带来了建筑的新观念,但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有的场馆过于追求新奇独特的效果,忽视了舒适、坚固、合理结构等方面的要求,有时不得不浪费大量的材料及能源来弥补这种不足,这对于能源紧张、人均收入较低的我国来讲尤为不利。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我国建筑批评界大众声音的缺失不无关系,反观美国建筑批评的发展,我们或许可以找到借鉴的地方。

美国建筑评论界权威阿达·赫克斯塔布尔在1965年写的专栏《美国的现代主义》中提出:“虽然欧洲建筑师的设计没有美国建筑那么有吸引力想象力,没有那么张扬,但是他们关注建筑的基本问题,即良好的功能、经济指标合理、建筑为大众服务这类现代建筑的基本要素。”虽然这是数十多年前的文章,但是在我们今天的城市建设中却具有现实的警世意义。在追求标新立异的浮躁之风的影响下,建筑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反而被我们忽视了,有时甚至创造“地标建筑”的目的而被刻意忽略了。可能是我们并没有完整地浸润、吃透现代主义的设计精神,就匆匆步入了五花八门的后现代各种设计思潮中,以“跨越式”发展的心态来指导设计,造成了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总的来讲,我们还是缺乏设计理论和设计批评的充分参与,如果前期深入的争鸣和讨论多一些,设计方案就会更谨慎些。

阿达·赫克斯塔布尔是《华尔街日报》的建筑批评主笔。阿达的建筑批评专栏是大多数美国民众喜欢看的专栏文章,言之有物,掷地有声,文风凌厉。评论家约翰·科什托尼斯(John Costonis)说,赫克斯塔布尔几十年来每个星期建筑专栏的排山倒海的火力攻击,对于美国公众建筑审美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形成了一种来自社会的建筑压力,迫使纽约地产开发商及政客不得不退避三舍;卡特·魏斯曼(Carter Wiseman)说:“赫克斯塔布尔对设计批评的坚持,使得她成了美国建筑的大众良心,并且通过这种建筑批评唤醒了美国民众,制衡了美国特别是纽约建筑的发展。”

所以,建筑批评有三方面的功能,即监督建筑设计本身,通过媒体引起社会对建筑的关注而形成社会监督力量,提高民众的建筑观察力。缺乏建筑批评,我们的现代建筑依然是不完整的,也可以说精神上依然不是现代的。建筑批评如此,其他各门类的设计艺术也是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