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阳明的明朝:追求乐与快乐的哲学思想

王阳明的明朝:追求乐与快乐的哲学思想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阳明出生的地方也称“瑞云楼”。官宦人家出身的背景,注定王阳明不喜欢痛苦压抑的学问。然而,王阳明“狂妄”的背后,是非凡的志向。那就是“乐”,而乐是“心之本体”。王阳明自小有一种乐的精神气质。换句话说,王阳明认为科举考试通过与否并不重要,对考上、考不上的结果总是萦然在怀,也不是正确的态度。换言之,王阳明认为哲学是应该让人更快乐的。

王阳明的明朝:追求乐与快乐的哲学思想

公元1472年,王阳明出生于浙江绍兴余姚县(今余姚市)一个显赫的官宦人家。他的家族向上可以追溯到晋代著名的琅玡王氏,即是东晋人称“王与马共天下”的宰相王导的后裔。王阳明的祖父虽然没有任官,但父亲却极显赫地在成化十七年即他十岁那年中状元,后来官至南京吏部尚书。据说,王阳明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祖母梦见穿着红色衣服的神人踩着云将孩子送来,抱到祖母的手上。梦醒时,祖母便听见了新生幼儿的啼声,便为他取名王云,后来才改名王守仁。王阳明出生的地方也称“瑞云楼”。他父亲发达后,因为喜爱绍兴府山水,举家移往了浙江绍兴府城。

官宦人家出身的背景,注定王阳明不喜欢痛苦压抑的学问。他天资高,性格豪迈,喜欢追逐各种新奇的事物。王阳明入仕前的种种事情,大略能见他豪迈、逸乐的性格。因为父亲在京城任官,王阳明十一岁那年随祖父前往北京,途经镇江。有人在金山寺设宴招待祖孙二人,赋诗为乐。王阳明的祖父拟金山诗未成,王阳明却从旁赋诗,云:“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座中宾客都感到惊奇,又让他再作《蔽月山房》诗。王阳明几乎随口即成,云:“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两首诗的气魄都极不凡。到京城后,王阳明的举动更展现了豪迈不羁的性格。十五岁那年,王阳明出游居庸关,“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甚至与关外的蒙古人一同骑射,人皆不敢犯。在外面玩了一个月之后,王阳明才回到北京。当时北京附近农民起义蜂起,王阳明又要献书朝廷,提供韬略。这一切,都让父亲王华深感不安,斥责他“狂妄”。然而,王阳明“狂妄”的背后,是非凡的志向。少年时代的王阳明显示出一切皆不循规蹈矩的潜力。十七岁那年,他因为要完婚,到了江西南昌,娶诸氏为妻。他甚至在结婚当天偶然信步走到南昌的铁柱宫,听道士养生之说,一谈就是一夜,次日清晨才回到家中。浪漫而豪迈的气质,决定王阳明决不愿意呆板地生活。既然不能循规蹈矩,又用什么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呢?那就是“乐”,而乐是“心之本体”。(www.xing528.com)

王阳明自小有一种乐的精神气质。他的门人、妹夫徐爱在为其《传习录》所作的序中说:“先生明睿天授,然和乐坦易,不事边幅。”明睿天授,指王阳明智商极高、天资聪慧;和乐坦易,指王阳明处世的性情自然从容平和,乃一极不欲与人竞争的人格;不事边幅,指王阳明的言行举止洒脱而浪漫。物质、得失、荣辱这些外部事物,不在王阳明的心目间。若非父亲王华的压力,王阳明对科举并没有兴趣。弘治五年(1492),王阳明在杭州参加乡试,顺利通过,成了举人。然而,次年的会试,王阳明却失败了。据说他对失败全然不挂在心上,反而安慰同屋的落第士子。他对那位士子说:“世人以不第为耻,我却以不第而动心为耻。”换句话说,王阳明认为科举考试通过与否并不重要,对考上、考不上的结果总是萦然在怀,也不是正确的态度。这些可能最初未必能称之为哲学的人生态度,最终也许都会带到他的哲学中去。这位极富天资的、追求自由浪漫的富贵公子王阳明,其哲学是绝不喜欢苦涩的。后来他大量的言论其实证实了这一点。例如,他说:“乐是心之本体……良知是乐之本体”;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是“复此心之本体”;一个人心中感到愉悦和快乐,是心之本体的自然呈现。王阳明还说:“君子之学,求尽吾心焉尔。……心尽而后,吾之心始自以为快也。惟夫求以自快吾心,故凡富贵贫贱、忧戚患难之来,莫非吾所以致知求快之地。”换言之,王阳明认为哲学是应该让人更快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