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治挫折引导人生转向

政治挫折引导人生转向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阳明很快又卷入另一场政治风波当中。这引起了内阁大学士刘健等人以及文官集团的不满。他们请求驱逐刘瑾等人。如果不是因为政治上的挫折,从容地在宦途上平稳地走着,辅以其超出常人的才华与文学,王阳明在正、嘉年间也许会是像李梦阳、康海这样明代文学中“前七子”那类人物。因此,龙场孤寂忧难的三年,对王阳明而言是转折性的。

政治挫折引导人生转向

入仕不久,王阳明还只是观政工部,也就是在工部实习的时候,就向朝廷上了一道奏疏《边务八事》。《边务八事》不仅仅谈论边防,还直击官场弊政。弘治皇帝朱祐樘是明代历史上一个比较勤政的皇帝,与文官政府的关系也比较好,被视为“中兴令主”,而弘治年间也一向被视为承平的治世。然而,王阳明却对当时的吏治感到隐忧。在他看来,虚伪、因循守旧而不思进取、结党营私是当时官场最突出的陋习。他说:“臣愚以为,今之大患,在于为大臣者外托慎重老成之名,而内为固禄希宠之计;为左右者内挟交蟠蔽壅之资,而外肆招权纳贿之恶。”王阳明还认为,朝廷大臣的嫉贤妒能和结党营私,比地方叛乱的危害还大。官场习气不好,士风就会因之败坏,士人就会追名逐利,虚伪相待。看得出来,即便是很现实的谏疏,王阳明所针对的依然是人心。他没有过多地讨论当时的政治现实或者制度的弊病,或者是因为他认为人心陷溺才是最危险的。但是,上疏会有效果吗?自然没有。要让官场上下改变自己的作风,是封建官僚们做不到的。

上疏言事得不到皇帝的重视,让王阳明多少有点失望,但更大的挫折还在后面。王阳明很快又卷入另一场政治风波当中。王阳明受刘瑾打击之事,《明史》的记载很简单:“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正德元年,即位不久的明武宗朱厚照宠信宦官刘瑾等人。刘瑾等人在正德皇帝做太子时就小心侍奉,故深得皇帝宠信。八名宦官引导皇帝逸乐,时号“八党”。这引起了内阁大学士刘健等人以及文官集团的不满。他们请求驱逐刘瑾等人。然而,斗争的结果,是刘健等人请求退休养老,而刘瑾成功出任司礼监掌印太监,获得更大的权力。这引起了言官们的不满。南京科道官戴铣等人上疏切谏,请求挽留刘健等人。正德皇帝见到奏疏后大怒,命令将戴铣等人逮系诏狱,施以廷杖,而后除名。王阳明当时虽然只是一名正六品兵部主事,且无言责,却也按捺不住,要上疏为戴铣等人争个是非曲直。他向正德皇帝上了一疏,说:“我听说君仁则臣善,像大舜之所以伟大,正在其能隐恶扬善。戴铣等人居谏官之职,以言为责。他们的话如果是对的,自然应当嘉纳;如果不对,亦宜包容隐覆。”这篇文集中标名为《乞宥言官去权奸以章圣德疏》的奏疏,并无慷慨激昂之气,只是一篇委婉劝谏的文字。即便如此,这一奏疏仍是引起了刘瑾的不满。于是,二十四岁的王阳明被投进了诏狱。(www.xing528.com)

不久,王阳明自狱中提出,廷杖四十,被贬到了贵州龙场驿(今贵州省贵阳市西北修文县境内)去做一名驿丞小官,遭受仕途中第一次重大打击。三年后,他从龙场驿丞起复,出任江西吉安府庐陵知县,虽然当时刘瑾依然在把持朝政。孟子说得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如果不是因为政治上的挫折,从容地在宦途上平稳地走着,辅以其超出常人的才华与文学,王阳明在正、嘉年间也许会是像李梦阳、康海这样明代文学中“前七子”那类人物。挫折将他甩入另外一种体验中。因此,龙场孤寂忧难的三年,对王阳明而言是转折性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