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特点

高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特点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说,素质教育是立足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谋求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达到高等教育的外向性目的。素质教育将使我国发展普及化高等教育拥有无限的社会功能空间,提高高等教育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使二者之间形成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关系。如此看来,素质教育本身就表现为一种高等教育文化,它是以素质和质量为核心、由一系列高等教育思想观念所构成的一种文化形态。

高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特点

素质教育思想已经在我国精英化和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得到实践,因此,到了普及化阶段,它不是一个全新的高等教育思想,在继承和保留前两个阶段思想的合理内涵的基础上,应当有更富有适应性的发展。普及化高等教育是平民教育,具有大规模、多样性、个性化和社会化等特点[4]。统计表明,世界上实现了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国家(地区)共有68个,其中,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80%的国家(地区)有18个,毛入学率在60%~80%的国家(地区)有38个,毛入学率在60%以下的国家(地区)有12个[2]。据预测,当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普及化阶段的时候,将在2014年总规模的基础上净增800万人左右,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将达到4 359万人左右[1]。要覆盖如此庞大人口群,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且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必然对素质教育提出新的要求。那么,是不是有另外一种什么思想,比如,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卓越教育,或者“新工科教育”,等等,能够取代素质教育,而成为我国发展普及化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呢?我们认为,这些高等教育思想都有其特定的适应范围,与素质教育思想不在一个层面上,它们所发挥的作用一个是局部的,一个是全面的,大不一样。有鉴于此,我们认为,素质教育思想是指导我国发展普及化高等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中国特色

素质教育是在中国高等教育实践中生长起来的教育思想,是适应中国国情的思想。经过20多年的发展,素质教育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深深地扎根于我国高等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还没有哪一种高等教育思想如此广泛地为人们所认同,我们曾经向其他国家学习,借鉴和移植过一些国家的高等教育思想、人才培养模式和高校办学制度,虽然它们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产生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并没有一种思想能够长久地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发挥影响。据统计,当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的时候,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将会是美国的两倍以上,接近或达到所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总规模。在一个人口众多、发展水平差别巨大的国家,高等教育要解决的问题与其他国家是不同的,我国发展普及化高等教育的目的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是为了满足我国人民群众的需要。驾驭如此庞大规模的高等教育,美国没有经验,欧洲更没有经验,只能靠我们自己摸索。要让我国高等教育解决我们的问题,不能寄希望于任何一个其他国家的高等教育模式,更不能依靠其他国家的高等教育思想,因为任何思想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离开了培育它的土壤,它就丧失了赖以有效地发挥作用的基础。素质教育是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是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有着极强的针对性。素质教育没有过时,对我国发展普及化高等教育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多样性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发展成为规模庞大、层次多样、种类复杂的社会系统,迈入普及化阶段,上述特征将更加突出。普及化高等教育不是精英教育,也不是大众教育,它需要满足大多数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进而满足大多数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这不是空想或臆想,而是事实。世界上有18个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了80%,这样高的毛入学率绝不只是意味着高等教育规模的增长,它必将带来高等教育性质的改变,包括高等教育结构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以及高等教育构成要素的多样化。因此,当我国进入普及化阶段的时候,而且随着普及化程度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自身的多样化必将酝酿和产生多样化的高等教育思想。素质教育就是这样一种具有多样性的高等教育思想,能够包容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它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追求每一个学生素质的提高;面向全面素质,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全面发展;面向每一所高校,所有高校都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样一种高等教育思想不会只有一种教育标准,也不会只有一种教育模式,它要求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和高校在遵循其核心意旨的同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定位,决定自身的教育标准,发展自身的教育模式,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所以,素质教育具有多样性,能够指导我国发展普及化高等教育。(www.xing528.com)

3.适应性

对于高等教育而言,素质教育不是为了孤芳自赏,也不是为了就教育论教育,它是要使高等教育全面提高质量,增强适应性,从而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说,素质教育是立足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谋求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达到高等教育的外向性目的。这与我国发展普及化高等教育的目的是高度一致的。进入普及化阶段后,我国每年培养的各级各类高等教育毕业生将达到1 000万以上,如此庞大规模的新增劳动力无疑将有力地提升我国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产业生产水平,促进国家和社会转型发展。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普及化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在一个劳动力以中学毕业生为主的社会,要实现转型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都是不现实的。高新产业的繁荣发展,并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以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程度为基础的,因为它要求其从业人员接受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并且要求高等教育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毕业生,保证其人力资本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素质教育将使我国发展普及化高等教育拥有无限的社会功能空间,提高高等教育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使二者之间形成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关系。

4.文化

高等教育文化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人才培养体系及其内在的支持体系,包括高等教育思想以及与之相关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人们一般更愿意将后者,即影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等看作是高等教育文化。如此看来,素质教育本身就表现为一种高等教育文化,它是以素质和质量为核心、由一系列高等教育思想观念所构成的一种文化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性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作为一种高等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在于被用来丰富高等教育文化,其更大的意义在于被用来取代另一种高等教育文化。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秉承一种专业教育思想,形成了一整套高度专门化的人才培养体系,这种专业教育文化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专业教育本身没有错,但过度的专业化教育则使我国高等教育既不能满足受教育者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又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40年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包括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学分制改革、选课制改革、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制度改革、双学位制度改革、转专业制度改革,等等,都是针对过度专业化教育问题的,也就是要改革专业教育文化,建立一种新的高等教育文化。尽管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发展普及化高等教育的要求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素质教育着眼于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和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与40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相向而行。因此,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发展普及化高等教育,有助于促进高等教育文化创新,建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基础的新的高等教育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