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朝进行时:趣说宋朝300年.神秘木牌引发的谜案

宋朝进行时:趣说宋朝300年.神秘木牌引发的谜案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谜案由一块木牌引发。所以,从一贯表现来看,李重进还是比较厚道的,说木牌是李重进放的,似乎有点冤。木牌事件发生后不久,张永德被调离殿前都点检这个岗位,取而代之的正是赵匡胤。木牌事件最初出现于《旧五代史》,此书写成于宋朝初年。木牌事件,大致如此。木牌尽管是子虚乌有的,但“点检作天子”的预言确是真实存在的。

宋朝进行时:趣说宋朝300年.神秘木牌引发的谜案

案由一块木牌引发。

所谓历史谜案,就是一个疑问发生了,但找不到标准答案,成了主观题;或者说答案太多,成了选择题。

研究历史,少不了遇到几个这样的谜案。如何破解这些谜,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如果你能从中琢磨出一些门道,提出一些见解,对茶余饭后吹牛皮、侃大山是极有帮助的。

好了,回过来。我们先来看木牌事件的来龙去脉。

史料记载:柴荣在回来的途中,发现了一块木牌,长三尺左右,上面写着“点检作天子”五个字。

“点检”,是个职务名称,指禁军殿前司最高统领——殿前都点检。此时担任这个重要职务的人是张永德。

也就是说,木牌隐约向柴荣传达了一个信息——“张永德要做皇帝”。

收到这块木牌,柴荣的第一反应是觉得很奇怪,当然了,收了这么一封匿名举报信,不奇怪才奇怪呢。

好的,那么问题来了。

一、为什么有人要放这块木牌?

二、是谁放了这块木牌?

为了解开这两个疑问,我们有必要把史册中的人物请出来,来一次调查。

套用刑事侦查学的方法,先从分析行为动机入手,研究第一个问题。

可以肯定,放这么一块木牌,目标是为了抹黑张永德。如果谁说放木牌纯粹是为了开个玩笑,给枯燥的旅途增加一点乐趣,估计会被张永德暴揍一顿。

再考察张永德的履历,该同志长期在殿前司工作,除了偶尔有点经济问题外,大多数时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要说谋反,还真有点冤枉。所以,永德先生就不要哭了,事情总会调查清楚的。

好,再看第二个问题。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人免费替柴荣做了研究,结论五花八门,主要嫌疑集中在两个人身上,都是我们的熟人,李重进和赵匡胤。嗯,两位请不要激动,我说的只是嫌疑。

之所以两位先生会背起这口黑锅,要从后周禁军系统复杂的权力变革和人事关系说起。

先从一个名词解释开始。

问:什么是禁军?

答:禁军就是担任皇帝护卫或首都警备任务的军队统称,也可以称为“亲军”“御林军”等。通俗点说,就是直接服务于最高统治者,比较能打的军队。

五代皇帝都是军阀出身,能够登上皇位,所依仗的就是自己的禁军。随着一个皇帝的不断壮大,他的禁军也不断壮大,而军队的战斗力和向心力却往往同比下降。

倒也很容易理解,哪有扩招不影响质量的呢?

因此,有些皇帝往往会在禁军中再设新机构(一般是夺取皇位后),重新拣选精锐士卒,以心腹将领统领。

广顺二年,基于同样的原因,郭威在禁军系统中新设“殿前司”。从此,后周的禁军开始由侍卫司、殿前司两部分组成。殿前司人数少,却更精锐,和皇帝的关系更紧密。

李重进曾经是殿前司第一任统领。柴荣即位后,张永德取代了李重进的位置,李重进转而统领侍卫司(高平之战后升任“侍卫指挥使”)。

显德三年(956),柴荣在殿前司新设了一个最高职位,这个职位在历史上的生存时间很短,却有着很高的知名度——“殿前都点检”。张永德就是首任殿前都点检。

作为后周军队中两个最有权力的人,张永德和李重进的关系一直很僵。在征伐南唐的战斗中,张永德曾经多次扬言李重进要叛变,甚至向柴荣秘密检举。

两人的矛盾闹得过于激烈,连南唐皇帝李璟都有所耳闻,觉得有机可乘,就送了蜡丸信给李重进,许诺给予好处,挑唆他叛变。

李重进没有上当,转手把李璟送来的蜡丸信交给了柴荣,还单枪匹马到张永德处消解猜疑,缓解两人的紧张关系。

所以,从一贯表现来看,李重进还是比较厚道的,说木牌是李重进放的,似乎有点冤。

从时间上看,柴荣发现木牌,是在显德六年五月。当时,李重进还在与北汉作战,要在短时间内得到确切消息,再捣鼓出一块木牌,也不太可能。

好了,重进同志把纸巾放一放,我们知道你背了很久的黑锅,有点委屈,可以理解,但现在请保持冷静,我们的调查还要继续。

再审查下一个嫌疑人赵匡胤。

赵匡胤一直和张永德关系很好,不是小好,而是大好。

赵匡胤能在高平之战后快速蹿升,得益于张永德在柴荣面前大力举荐。赵匡胤娶第二任妻子时,手头有点紧,张永德还在经济上资助过他。

既然关系这么好,赵匡胤怎么就背上了这口黑锅呢?在此只能提前剧透一下了。

木牌事件发生后不久,张永德被调离殿前都点检这个岗位,取而代之的正是赵匡胤。

作为最大受益者,赵匡胤想撇清干系就很难了。

但是,这个推理若要成立,前提是赵匡胤必须是张永德的唯一替代者。

可这个前提显然是不存在的,当时朝廷中有资格担任这个职务的将领还很多,只要智商正常,就不会赌这种小概率事件

总而言之,赵匡胤更不可能放那个木牌,也很冤枉。

当然了,其他张三李四等,似乎也没什么作案动机,可以排除。

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谁都不当这个木匠,那破木牌难不成是从天上掉下来的?(www.xing528.com)

没错,木牌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换句话说,压根就没有这块木牌。

这就是我的答案。没开玩笑。

别急,请大家放下手里的砖,等我慢慢讲完。

说到底,还是要怪封建迷信。

前面提到过,在古代史书中,但凡大人物出场、大事情发生,都少不了描写点稀奇古怪的事件,比如天象变异、符瑞出现等。

这些神神道道的事件,有些是当时用来做舆论宣传的,有些是史官写在书上用来忽悠读者的。没办法,当时就流行这一套。

木牌事件最初出现于《旧五代史》,此书写成于宋朝初年。监修这本书的则是赵匡胤府上幕僚——薛居正

之所以这么写,当然也是为了神化一下刚坐上皇帝宝座的赵匡胤。元朝人编的《宋史》不怎么严谨,稀里糊涂把故事留了下来,还添油加醋了一番,也就传成了真事。

木牌事件,大致如此。

真相应该就是这样,至少我认为是这样。

当然,绕了一大圈,不光是为了告诉大家一件没影的事。木牌尽管是子虚乌有的,但“点检作天子”的预言确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它没有出现在柴荣的营帐里,而是飘荡在开封城中。

显德六年五月三十日,柴荣抵达开封。

经过一路舟车劳顿,他终于又回到了帝国的心脏,牢牢掌控着这个庞大的政权。

目前,他还能支配这里的一切。

然而,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柴荣堪称一个伟大的君主,从坐上皇位的那一天起,他就没有停歇过,先后夺取后蜀秦、凤四州(事情太小,所以没写),南唐的淮南之地,辽国的关南之地,使五代乱世终于出现了结束的曙光。很多史学家认为,如果柴荣的寿命长一点,极有可能完成全国统一,重建一个强盛的王朝,那也就没有后来赵匡胤什么事了。

但历史并不慷慨,只给了他六年时间。现在,仅剩下最后二十天。

柴荣感到大限将至,他拼尽最后一点精力对身后事做出安排。

显德六年六月,柴荣发布一系列人事任命。

第一项任命:封天雄节度使符彦卿的女儿为皇后(史称“小符皇后”),封长子柴宗训为梁王,确立皇位继承人身份。

柴宗训当时只有七岁,母亲刚刚去世,其母亲也是符彦卿的女儿(史称大符皇后,是小符皇后的姐姐),也就是说现在的皇后,就是皇子的姨妈。

如此安排,是为了保证儿子能够继续得到皇后一族的支持。

第二项任命:命宰相范质、王溥、魏仁浦共同参管枢密院,这又是一个超乎常规的任命。在平时,宰相并不参与军事,这种安排,是以文官加强对军人的制约。

第三项任命是对军队将领的调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罢去张永德殿前都点检的职务,由赵匡胤取而代之。

任命韩通为侍卫副都指挥使,成为禁军侍卫司的统领者。李重进虽然名义上还是侍卫都指挥使,但被安排出任淮南节度使,失去了禁军的实际掌控权。

通过一番调整,几位资深文官掌握了最高决策权,几位资历相对较浅的将领掌握了禁军指挥权,几位实力雄厚的老资格将领外放镇守地方。朝廷上下基本形成了文武相互制约、内外相互制衡的权力格局。

这是一个极其考验政治智慧的布局,一个极其精妙的布局。但,并不是无懈可击。

它忽视了一个人的能量。

赵匡胤。

赵匡胤几年来一直埋头做事,从不显山露水,但这只是表象,事实上,他几乎和朝中所有重要人物都有或明或暗的联系。围绕在他周围,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政治集团。

撕开表象,我们可以看到一份令人震撼的人事关系图谱,在此,我简单罗列一下他们和赵匡胤的关系:

符彦卿的女儿成了皇后,但他还有一个女儿嫁给了赵匡义,也就是赵匡胤的二弟。

殿前司副都点检慕容延钊,与赵匡胤关系密切,亲如兄弟(常兄事延钊)。

殿前司都指挥使石守信、副都指挥使王审琦,前面说过,他们是“义社十兄弟”成员。

侍卫司马步军都虞候韩令坤,儿时玩伴。

侍卫司马军都指挥使高怀德,亲密好友,此后他娶赵匡胤的妹妹为妻。

侍卫司步军都指挥使张令铎,亲密好友,此后把女儿嫁给了赵匡美,也就是赵匡胤的三弟。

宰相王溥与赵匡胤私下交往密切(阳效诚款)。

唯一和赵匡胤不对路的是侍卫司副都指挥使韩通,该人性格火暴,容易发怒,和谁都合不来,喜欢瞪着眼睛骂人,人送绰号“韩瞠眼”,属于李逵式人物。

宰相范质和魏仁溥比较中立。范质资格最老,很有威信,但性情耿直,人缘很一般。魏仁溥为人宽厚,人缘不错,却是个好好先生

经过短暂的人事动荡后,我们依稀可以看到,赵匡胤的力量已经渗透到朝廷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帝国炙手可热的人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