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朝进行时:荆南南平的假途灭虢故事

宋朝进行时:荆南南平的假途灭虢故事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平,又称荆南,所辖地区主要位于今湖北南部,由军阀高季兴一手创建。由于主帅慕容延钊在出征不久后就病倒了,李处耘担负起了实际指挥职责。南平君臣们收到宋朝借道的“请求”时,脑海里蹦出一个成语——假途灭虢。所谓“假途灭虢”,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当时晋国想要攻击虢国,但是中间隔着一个虞国,晋国就向虞国借了一条出兵通道,就在灭掉虢国后回来的路上,晋国顺手牵羊,把虞国也给灭了。

宋朝进行时:荆南南平的假途灭虢故事

南平,又称荆南,所辖地区主要位于今湖北南部,由军阀高季兴一手创建。

从地图上看这个政权,第一个印象就是“小”。其所辖区域仅有江陵(又称荆州,今湖北荆门一带)、归州(今湖北秭归)、峡州(今湖北宜昌)三州之地,是“十国”中最小的一个。

南平虽是个袖珍型王国,但历史悠久,生命力顽强。

南平的创建者高季兴本是家奴出身,靠依附大军阀朱温起家,一路打拼,先后获封荆南节度使、南平王,逐渐在这块地盘站稳脚跟。此后,高家几代人长期把持南平政权,至今已经长达57年,在改朝换代频繁的五代乱世,堪称生存的奇迹。

让南平赖以生存下来的最大资本是它所处的“地段”。

南平所辖的三州之地,东连江南(南唐),西接巴蜀(后蜀),北靠中原宋朝),南通湖广,也就是说,这地方正好处在几个强势政权的夹缝中间,是连通几个政权的交通要道。

几个大政权都想把这地方当缓冲区,加上这么小点地方,似乎也没什么侵略的价值,自然谁都没心思打它的主意。

所以,最危险的地方,反而成了最安全的地方。

从创业者高季兴开始,南平几代统治者长期实施灵活务实的对外政策。

军事上,基本奉行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伸缩战术,有机会时就在边境上敲几榔头为自己拓展一点生存空间,等打不过时就赔礼道歉,溜之大吉。

外交上,老高、小高们彻底摈弃了长幼尊卑的封建束缚,为了能和各派势力巧妙周旋,先后向数个政权称臣,转换起角色来居然丝毫不存在心理障碍

更让人不齿的是,高家由于自身地狭人少,财力不足,就充分利用交通枢纽的优势,劫掠其他政权贡奉中原王朝的贡品,兼职当起了土匪路霸。

更更让人不齿的是,抢了也就抢了,劫完后一旦被人问罪,立刻又㞞了,不但立刻归还物品,还要致以无比真诚的歉意。抢都抢得那么没骨气,实在跌份儿。

鉴于其屡犯屡改、屡改屡犯的个性,各国都亲切地称其为“高无赖”。

能在以不讲原则为基本原则的五代乱世得到这种绰号,说明高季兴和他的后继者都是蛮拼的。

无赖地生存了五十多年以后,南平高氏的生存奇迹即将走到终点。

说来也巧,此时南平的状况和湖南的情况极为相似,刚刚完成了权力交替。

南平节度使高保勗于建隆三年十一月病逝(只比周行逢晚一个月),他的侄子高继冲匆匆继位。

二十岁的高继冲刚办完叔叔的丧事,就马上要处理一件比丧事还要丧气的事。

乾德元年(963)正月,赵匡胤任命慕容延钊为湖南道行营都部署,李处耘为都监,集合十个州的兵力,全力扶助周保权(名义上是这么说的),讨伐张文表。

李处耘,潞州上党人,出身军人世家,自小投身军旅,跟随赵匡胤后,屡立功勋,成为其重要的幕府成员,时任枢密副使。由于主帅慕容延钊在出征不久后就病倒了,李处耘担负起了实际指挥职责。如果大家还记得,在征讨李重进的战斗中,他和我们打过一个照面。

宋朝各路军队集中到襄州(今湖北襄阳,靠近南平边境)后,李处耘向高继冲提出了借道的“请求”。

南平君臣们收到宋朝借道的“请求”时,脑海里蹦出一个成语——假途灭虢。

所谓“假途灭虢”,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当时晋国想要攻击虢国,但是中间隔着一个虞国,晋国就向虞国借了一条出兵通道,就在灭掉虢国后回来的路上,晋国顺手牵羊,把虞国也给灭了。

南平怕自己成为第二个虞国。

李处耘的请求让南平很为难。一时间,说什么的都有,有的主张武力抵抗,有的主张早点投降,听起来似乎都有点道理。(www.xing528.com)

想抵抗又没实力,想投降又舍不得,下面群臣吵得一塌糊涂,上面高继冲大脑里糊涂一塌。

借,还是不借?

真是个让人头痛的问题。

高继冲还在犹豫,李处耘却又派人来商量军需供应问题了。高继冲觉得可以趁机探探宋朝的真实想法,他派人告诉李处耘,不是不肯借道,就是担心宋朝军队到来引起百姓恐慌,要求宋朝军队别靠得太近,就在江陵城一百里外供应物资好了。

出乎意料,李处耘爽快地答应了高继冲的请求。这个答复让高继冲喜出望外。

保住位子有门了!

高继冲派衙内指挥使梁延嗣和叔父高保寅带着牛肉美酒前去宋军军营犒劳。

等梁延嗣、高保寅乐呵呵地赶到军营,迎接他们的是满面春风、热情洋溢的李处耘。双方互相寒暄之后,李处耘拍着胸脯向他们保证,军队保证不进城,纯粹就是路过一下,让他们明天就可以安心回去了(翼日先还)。

梁延嗣、高保寅被李处耘的爽快感动了,高兴得手都不知往哪里放,会谈一结束,赶紧派人飞骑跑回江陵,向高继冲报告“好消息”,让他第一时间分享喜悦。

晚上,宋朝主帅慕容延钊设宴热情款待了梁延嗣和高保寅。由于白天双方沟通得很愉快,晚宴的气氛非常融洽。尤其是梁延嗣和高保寅,想到此行外交成果巨大,真是心花怒放,两人频频向慕容延钊举杯致意。

如果梁延嗣和高保寅够细心,他们可能会发现,这回代表宋军抛头露面的怎么突然换成了慕容延钊,带病完成接待任务。

李处耘呢,他去哪儿了?

答案:去江陵的路上。

梁延嗣、高保寅喝得满面红光,不知李处耘早就离开军营,星夜率数千轻装精锐骑兵,急速前进,直扑江陵。

所有的一切,都是李处耘和慕容延钊的精心安排。

什么城外经过,什么翼日先还,想得美!您就慢慢吃吧。

江陵城内。

高继冲正伸长脖子,等着梁延嗣和高保寅回来,没承想,亲人没等来,却等来了宋朝军队。

直到宋军已经跑到江陵城下,南平君臣才发现他们被结结实实地忽悠了一回。面对突发状况,他们都慌了手脚,说寒碜点,这回连开会讨论一下的机会都没有了。

事到如今,其实已经没有选择。高继冲诚惶诚恐地出来迎接李处耘,在江陵城北十五里处,两人相遇了。

李处耘收起了前日的热情,高傲地站在阵前,连正眼看一下高继冲的兴趣都没有。他只是象征性地回了个礼,便命令高继冲就地等待宋军后续部队到来,自己则率领军队继续向江陵进发。

江陵城早已群龙无首,当然不可能有所应对,李处耘自北门进入,迅速控制了城中各个要点。

二月九日,高继冲纳牌印、册籍,奉表投降。

其实,高继冲应该明白,生存在大国的夹缝之中,就好比在几个鸡蛋上跳舞,最大的安全并不是自己的刀枪,而是大国之间的势力均衡,当这个均衡被打破时,他也就失去了生存下去的条件。

乾德元年(963)二月,宋灭南平,南平所辖三州,十七县,十四万两千三百户尽入宋朝版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