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频发,防范与自救措施大揭秘

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频发,防范与自救措施大揭秘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云南东川蒋家沟,每年发生的泥石流可达几十次,据粗略统计,大型泥石流引发的灾害,在历史上就达七次之多。1998年8月13日,一次暴雨引发了四川遂宁183处滑坡泥石流灾害,波及了825个村庄,其中,有三人受伤,六人死亡。滑坡转化为泥石流,最典型的案例是发生在1997年6月5日,四川省美姑县发生特大滑坡转化为泥石流灾害,使4个村庄受到波及,造成151人死亡,1527人受灾,毁房307间,土地437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1529万元。

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频发,防范与自救措施大揭秘

(1)突发性灾害

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山区建设,如伐木炼铁,修路建厂,工厂搬进山谷,居民点建在沟口,当时,人们还完全没有保护环境、预防自然灾害的思想意识。到了20世纪80~90年代,当地不少铁路、工矿和城镇接连遭受了几次重大泥石流灾祸,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例如,1981年7月9日,四川凉山州甘洛利子依达沟暴发了特大泥石流灾害,使得铁路桥被冲毁,列车遭到冲击而颠覆,造成300余人死亡;1984年7月18日,四川阿坝州南坪县关庙沟发生泥石流,冲毁县城大片房舍,造成25人死亡。这些泥石流沟过去没有发生过泥石流,大多是新生的,但今后若不坚持治理,仍有可能发生泥石流灾害,我们将其称为低频率泥石流沟。因为这几次大的泥石流灾害的灾难性损失和惨痛教训,国家开始重视泥石流沟的综合治理,同时,保护环境,加强防灾意识,而对那些典型泥石流地区,则进行普查,制定相关的防治方案。每年都有专项经费拨到云南和四川省,用于工程和生物措施。此外,水利、铁路部门还专门投入了大量资金研制泥石流的预测预报装置。

(2)常发性灾害

泥石流灾害大部分是高频率泥石流沟引起的。例如,云南东川蒋家沟,每年发生的泥石流可达几十次,据粗略统计,大型泥石流引发的灾害,在历史上就达七次之多。由于堵江现象的发生,次次都给东川地区的农业、矿山工业和交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国其他几条高频率泥石流沟,如云南大盈江的浑水沟、四川的黑沙河等,都常常发生泥石流。在20世纪60~70年代,这类泥石流沟开始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有一些科研人员专门对其进行调查、观测,并对某些沟进行了长期的综合治理,如黑沙沟、大桥河等,此外,在重要地段,还设置了预警报。值得欣慰的是,这类泥石流近年来没有给国家带来大的灾难。

(3)群发性灾害

局部大暴雨笼罩的区域通常在几百至一千多平方千米,正好是我国山区一个小流域的范围。最大24小时暴雨,在云南大部分地区为100~150毫米,四川盆地东南和贵州为100~200毫米之间,长江上游的青衣江流域可达300毫米以上。在西南地区,当暴雨袭击具备发生泥石流条件的流域时,流域内各条大沟往往受暴雨引发而同时发生泥石流。例如,在1997年,小江流域的蒋家沟、大桥河、小白泥沟、大白泥沟等数十条支沟就受一场暴雨的袭击而同时发生泥石流。1998年8月13日,一次暴雨引发了四川遂宁183处滑坡泥石流灾害,波及了825个村庄,其中,有三人受伤,六人死亡。

(4)同发性灾害(www.xing528.com)

泥石流与洪水、崩塌、滑坡在一个地区往往是同时遭遇,形成灾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发生条件,即降雨条件是一致的。1998年7~8月,大洪水漫延了全国各地,特别是中国西南山区,随之不断发生的还有滑坡泥石流灾害,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1999年6月15日,由于四川省之前连续降雨数日,使得四川松潘县岷江左岸发生大滑坡,16日,岷江右岸大沽鲁沟发生泥石流,致使村庄被冲毁,3人死亡,10人重伤,20人失踪。泥石流滑坡冲入岷江,淤堵了300米的江面,使河水上涨,淹没了数百米长的沿江公路,造成上千游客受阻。

(5)转发性灾害

滑坡是块体运动,泥石流为固液混合流,它们的运动方式不同,但有时,滑坡可迅速转化为泥石流灾害,像这类灾害,我们称之为转发性灾害。转发性灾害在我国也发生过多起。例如,四川境内南江滑坡转化为泥石流灾害,造成几百人丧生,又如,云南个旧的老熊洞冲滑坡泥石流,冲毁了一个工厂,使100余人死亡。

滑坡转化为泥石流,最典型的案例是发生在1997年6月5日,四川省美姑县发生特大滑坡转化为泥石流灾害,使4个村庄受到波及,造成151人死亡,1527人受灾,毁房307间,土地437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1529万元。美姑县则租滑坡泥石流为同一过程的两个阶段,就是首先发生滑坡,而后发展为泥石流。为了能与一般的滑坡与泥石流相区别,方便研究,我们把这种自然现象称之为滑坡型泥石流。调查发现,美姑县则租滑坡是一个大规模的古滑坡,近代有过两次活动,1997年6月5日复活,并迅速转化为泥石流,酿成了巨大的灾难,则租滑坡主体长1300米,平均坡度17度;剪出口到谷肩的水平距离1550米,相对高度380米,平均坡度约40度;谷肩到谷底水平距离300米,相对高度440米,平均坡度56度。1997年5月20 6月4日,当地降雨量超过54毫米,这些前期降水造成坡体饱和从而加速了滑坡裂缝的发展;到了6月4日20时至5日凌晨,由于出现了降雨量约50毫米的大暴雨,大量雨水沿着裂缝渗入滑体,增加了滑体自重和滑体内静动水压力,然后迅速沿滑面形成渗流,降低滑面强度,使滑动力大于阻力,致使滑坡体启动,造成超大型滑坡。滑体在坡面上运动后,沿谷肩坠入伞第沟,又冲击对岸,产生了强烈的震动。调查发现,滑体在剪出口的运动速度已经达到47米/秒。滑体进入伞第沟后,向对岸沟坡冲爬数十米,然后折回,沿伞第沟床向下运动,这时的滑体经长距离运动、坠落、冲击扰动,已由过饱和土变为非常黏稠的泥石体,形成三个堰塞湖,经流水作用和阻塞湖溃决,形成泥石流直泄下游,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

据现场调查,此次泥石流属黏性泥石流,其容重为2.0吨/立方米,峰值流量为544立方米/秒,泥石流总径流量为34.5万立方米,冲出的固体物质为20.9万立方米。总的来说,滑坡泥石流是一种特殊的块体滑动到流体运动的变态过程。由于它的运动速度很快,冲击力大,爬升高度大,具有强大的冲击气浪和震动,破坏性比一般的泥石流严重,因此,更要加强对它的预防和研究。

随着泥石流灾害事件的发生时间和时间的推移,我们对它的特点的认识也在逐步加深。20世纪90年代以来,泥石流这类灾害往往同滑坡、崩塌、山洪灾害同时发生,成为群发性灾种。因此,我国政府的管理部门往往把这几种灾害归属在一起,将其统称为地质灾害,并统计和报道灾情损失和人民伤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