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文化优势:实现民族复兴,并弘扬传统

中国文化优势:实现民族复兴,并弘扬传统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衍生出中国近现代文化,也使得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民提供丰润的道德滋养,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为中国经济和外交影响力的扩展提供更加有效的软保护,构筑更为有利的软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举。

中国文化优势:实现民族复兴,并弘扬传统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文化自信中的“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之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基础和源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文化自信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基。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衍生出中国近现代文化,也使得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在历史长河中,很少有国家像中国这样,积淀起如此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熠熠生辉。影响深远的诸子学说、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气象万千的诗词歌赋、匠心独运的书画雕塑、泽被中外的四大发明等,都令世界惊叹不已。早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间,东西方世界先后出现一批伟大的思想家,奠定了后来人类精神文明的大格局,有西方学者将这个伟大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当时,中国的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墨子等诸子百家的思想光彩夺目,使得中华文化在人类思想文化发轫之始,就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确立起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文景之治”到“武帝极盛”的西汉盛世,从“贞观之治”到“开元之治”的大唐盛世,以及康雍乾时期的大清盛世,中华传统文化在开放的环境中因频繁的双向交融而越加活跃,文化之帆也愈加远扬。(www.xing528.com)

从现实的迫切需求来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质上是文化的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可见,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中国的自信,本质上是文化自信。当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文化实力却未与之匹配,以至于精神层面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些人价值观缺失,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什么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情都敢干,什么缺德的勾当都敢做,没有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家庭观念,不讲对错,不问是非,不知美丑,不辨香臭,浑浑噩噩,穷奢极欲。”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等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民提供丰润的道德滋养,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为中国经济和外交影响力的扩展提供更加有效的软保护,构筑更为有利的软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