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15考研思政课复习:传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2015考研思政课复习:传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知识清单本章点睛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与自由,但决不容忍外来的侵略和压迫。

2015考研思政课复习:传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知识清单

本章点睛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大纲知识点精解

一、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要在社会中生存,都要获取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都要寻求慰藉心灵的精神家园,这一切首先得之于祖国。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这看似平常的话语,道出了最深刻的爱国理由:国家是小家的寄托,更是个人的寄托;国家是物质利益的寄托,更是精神家园的寄托。失去祖国母亲的保护,个人就是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爱国是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或义务。履行爱国的责任或义务,是对祖国母亲的报答。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一是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河山在人们的心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祖国的山山水水滋养哺育着她的子子孙孙。“禾苗离土即死,国家无土难存”,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只是自然风光,更是主权、财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基本载体。因此,每一个爱国者都会把“保我国土”、“爱我家乡”、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统一,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二是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对自己骨肉同胞的爱,反映的是对整个民族利益共同体的自觉认同。民族利益是整体的利益、长远的利益,这种利益高于民族内部的、局部的、暂时的利益。爱自己的同胞就是爱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爱自己的骨肉同胞,最主要的是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紧紧地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三是爱祖国的灿烂文化。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或许会背井离乡,或许会彼此隔绝,但对祖国灿烂文化和历史传统的认同总会把一个民族的心连在一起。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就应该认真学习和真正了解祖国的历史,深入理解祖国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四是爱自己的国家。爱祖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祖国的大好河山,自己的骨肉同胞,民族的灿烂文化,是同具体的国家相联系的。我们每个人的发展都是同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爱祖国就要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就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贡献力量。

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内涵。爱国主义的丰富性和生命力,正是通过它的历史性和具体性来表现的。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光明的新中国。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爱国主义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国家消亡后,爱国主义就会失去存在的条件和意义。在阶级社会中,爱国主义具有阶级性,不同的阶级对待祖国的感情,既有一致的方面,也有差异的方面,甚至有对立的方面。爱国主义是对整个民族大家庭的热爱,要以实际行动维护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当外敌入侵、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威胁的时候,中华民族大家庭总能团结一致、共同对外。爱国主义的这些特点,要求我们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去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爱国主义,将其放到历史发展的链条中,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去进行评价,尊重历史,不苛求古人,既充分肯定历史上的爱国人物、爱国情感、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又看到这些人物、情感、思想和行为的历史局限性,从爱国主义的丰富表现中,升华出爱国主义的普遍情怀。

2.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源远流长。自古以来,爱国的思想和行为受到人们的褒奖和景仰。中华民族由多民族融合而成,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共同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各民族中都涌现出了许多为国家和民族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他们的英雄业绩为历史所铭记。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内涵极为丰富,要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发扬光大。

第一,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写满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位卑未敢忘忧国”;“报国之心,死而后已”等名言,都寄托了对祖国矢志不渝的热爱和一片赤诚之心。中华民族历史上许许多多爱国故事,感人肺腑,流播四海,代代传颂。第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无论身居何位,都心忧天下,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的苦乐,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把爱国的思想付诸实际的行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思想深刻表达了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第三,维护统一,反对分裂。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体,除了汉族之外,还有众多少数民族,而汉族本身也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许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民族团结和睦,始终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在中国历史上,尽管发生过民族之间的战争,也出现过分裂和内乱,但是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始终是人心所向,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第四,同仇敌忾,抗御外侮。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与自由,但决不容忍外来的侵略和压迫。面对外来侵略,各族人民总是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奋起反抗。在中国历史上,所有侵略者最终都难逃失败的命运。也正是在抵御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精神,开拓进取、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造精神,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

3.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延续发展,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道奇观。这有着非常深刻的原因,其中毋庸置疑的是,千百年来深深融入民族意识之中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成为鼓舞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继往开来的重要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爱国主义精神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什么时候团结统一,国家就强盛安宁;什么时候分裂内乱,国家就积贫积弱。千百年来的历史经验已铭刻在中华儿女的心灵之中。团结统一始终代表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代表了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辉煌灿烂的中华古代文明,曾经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且远播海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近代以后,长期的内忧外患,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奴役,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导致山河凋敝、国力日衰,几乎到了亡国的边缘。无数爱国志士发愤图强,努力探索和寻求民族复兴的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经过艰苦卓绝的长期奋斗,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空前高涨,爱国主义在推动祖国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爱国主义体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责任,这种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每个人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人,应该成为什么人,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祖国给个人的成长发展创造条件,对个人创造的成果作出评价,为个人实现人生价值提供舞台、指明方向。

二、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祖国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集中代表着、体现着、实现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有目共睹。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步地走上了争取实现全面小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已经不再是一个任人宰割、民生凋敝、满目疮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而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为世界所瞩目的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中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经过流血牺牲,长期艰苦奋斗建立起来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同样是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所昭示的真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并躬身实践的光辉典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政府,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2)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如果说,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主要是对生活在祖国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要求,那么,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而且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在这个问题上,爱国与否是最基本的政治原则。邓小平曾经指出:“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作为港澳、台湾、海外的中华儿女,你不一定赞成祖国大陆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但却不能损害社会主义祖国的利益,不能不拥护祖国统一。只要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就能够求维护祖国统一之同,存意识形态之异。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发展史上,维护祖国统一、反对祖国分裂是中华儿女爱国情怀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及民族感情的认同。任何旨在制造国家分裂、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言行,都会遭到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坚决反对。

2.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它的发展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联系日益紧密,同时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政治和文化,对爱国主义也提出了挑战。正确认识当今时代的爱国主义,必须联系并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1)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更是挑战。现实情况表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不仅要面对经济方面的挑战,而且也必然要面对政治和文化上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优势,竭力输出它们的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

(2)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上,需要着重树立这样一些观念。第一,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无论你是生活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无论你的政治立场和宗教信仰如何,也无论你在何种所有制企业中工作,作为中华儿女,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来报效祖国。应当说,经济全球化趋势为个人报效祖国消除了许多障碍或阻隔,开辟了更多的渠道和更大的空间。第二,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理应为全人类服务。科学无国界,但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家的命运都与自己的祖国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知识是无国界的,但科学知识的运用却不可能离开具体的国家。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体现为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都对国家的繁荣富强担负着重大的责任。第三,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一些人极力鼓吹政治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这是别有用心的,实际上是企图借经济全球化,推行西方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损害别国的主权和尊严。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能以一个或几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来衡量多样性的世界。用一种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去统一世界,不仅是对别国的侵害,也是根本行不通的,只会危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既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遇发展自己,又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按照本国国情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

3.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所谓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的不竭源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第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中,爱国主义始终发挥着民族精神的核心作用。正是出于对自己故土家园、骨肉同胞和灿烂文化的眷恋与热爱,中华各民族才能够求同存异、维护整体,在自己的国土上繁衍生息、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共同发展,并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民族的尊严和利益,中华民族同侵略者展开了殊死的斗争。热爱祖国是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第二,团结统一。它植根于中华大地,深深地印在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中,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的主体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有分合离乱,但统一的时期远远多于分裂的时期,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具有高度一致的整体感、责任感和忠实于国家民族整体利益的价值取向,以及各个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友好相待、共赴国难、共渡难关的优良传统。第三,爱好和平。这不仅表现在中华民族各兄弟民族之间以和为贵、携手共进等方面,而且表现在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休戚与共上。第四,勤劳勇敢。自古至今,勤劳勇敢贯穿于中华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体现在中华民族德行的各个方面,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道德精神。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勤劳是一切事业成功的保证,是兴家立国之本。第五,自强不息。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它具体体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刚毅品质,体现为“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不屈不挠的精神,体现为“因时而变”、“随时而制”、“与时偕行”、“与日俱新”等与时俱进的精神。

(2)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它既植根于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之中,又同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壮丽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传统,培育出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在现当代历史中震撼人心的新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富于时代精神的新内涵,使中华民族精神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4.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我们所强调的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两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要把弘扬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有机统一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时代精神的内涵。

第一,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时代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改革创新居于核心地位。改革创新精神表现为一种突破陈规、大胆探索、勇于创造的思想观念,表现为一种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现为一种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改革创新充分体现和吸纳了时代要求,为实践的发展注入了鲜活力量。改革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

第二,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改革创新,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进的成功之路。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才能解决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第三,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国情决定了我国不可能选择资源型和依附型的发展模式,只有通过全面的改革创新,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全面提高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党中央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抓住那些对我国经济、科技、国防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技课题,抓紧攻关,自主创新,推动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努力在关键生产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不断增强科技的创新能力,增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能力和强大竞争力。

第四,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经验、深入分析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才能够建立起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长效机制,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才能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与机制,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2)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写照,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强大力量。只有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当代大学生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要立足于掌握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本领。要养成团结协作、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作风。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从广阔的社会实践中提炼研究题目,在深入了解社会的基础上提出真知灼见。当代大学生风华正茂,最少保守思想,敢于冲破落后的、陈腐的观念,有较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较高的科学素质,思维比较敏捷,最具创新潜力,是国家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后备军。在已举办多届的高校“挑战杯”科技创新大赛中,大学生们都展现了自己的创新才能,充分证明当代大学生是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群体。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确立与时代进步潮流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努力走在全社会创新的前列,努力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做忠诚的爱国者

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每一个中国公民都要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当祖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外来侵略时,自觉地担负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当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应当服从国家利益。

(2)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爱国应当是一种理性的行为,不是简单的情感表达,要讲原则、守法律,以合理合法的方式来进行。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既要体现中国人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信念,又要体现出中国公民的文明形象和风范。应充分认识和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虚心学习和借鉴别国的长处和经验,并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3)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就是相信依靠本民族的力量能够迎接挑战、战胜困难,使自己的祖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坚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是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进步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强大精神动力。邓小平曾告诫我们:“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真正的爱国者,要把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体现在爱国的实际行动中。

2.促进民族团结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幅员辽阔的国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发展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一部厚重的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国各民族诞生、发展、交融并共同缔造统一国家的历史。五千年的历史证明,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基础,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是各个民族每一个成员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每个大学生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社会稳定,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维护者、促进者。

要深化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认识,认真学习国家关于民族事务的法律法规,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历史,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坚定“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

要立足生活实际,坚持从自身做起,在与其他民族同胞接触交往的日常生活中,尊重兄弟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多说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话,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事,不说伤害民族感情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事。树立献身民族进步事业的崇高理想,立志毕业后到基层、到西部、到民族地区去奉献青春和智慧,建功立业。

要坚持原则、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地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每一个大学生,不论属于哪一个民族,都要头脑清醒,擦亮眼睛,认清各种分裂主义势力的险恶用心和反动本质,不信谣、不传谣,不受坏人挑拨煽动,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在危急关头、关键时刻,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挺身而出,敢于同各种分裂活动作斗争,坚决捍卫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

3.维护祖国统一

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作出了不懈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最重要的是要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www.xing528.com)

目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处在进一步向前推进的重要历史机遇期。两岸各界大交流的局面正在形成。经济合作进一步深化,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各界交往进一步扩大,交流领域进一步拓宽,交流形式进一步创新。为进一步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应努力做到: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增进政治互信;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我们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和实施,把我们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法律化,表达了我们坚持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和最大诚意,同时表明了全中国人民坚决反对“台独”、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

当代大学生要自觉做维护祖国统一的模范,努力学习掌握党和政府实现祖国统一的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统一作出自己的贡献。

4.增强国防观念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永远不称霸,永远不会侵略别国。但是,中华民族也是一个不畏强暴、不容他人侵略的民族。在当今时代,维护世界和平,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国家统一和发展,需要建立强大、巩固的国防。

(1)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国防观念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国防建设的目的、内容、途径和重要性等问题的认识,它主要包括国防忧患意识、国防目标意识、国防价值意识、国防责任意识、国防法制意识和国防献身意识等。在我国,国防观念鲜明地反映了全国人民对防御外来侵略、捍卫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和国家根本利益的自觉关注。增强国防观念,不仅是保障国防安全的需要,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黏合剂”。

(2)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第一,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第二,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第三,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5.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振兴中华,从我做起”,这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大学生喊出的响亮口号。这个口号鼓舞着无数青年学子投身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应当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努力做到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

报国之志是爱国之情、忧国之心的深化,又是自觉地增建国之才和践爱国之行的动力。爱国不分先后,爱国也不在于做大事还是做小事。一个人尽己所能,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就可以无愧于爱国者的称号。所以,报国之志也是一颗平常心,就像在母亲面前尽一份孝心。如果每一个公民都能自觉做到这一点,国家就会兴旺强盛起来。

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人们报效祖国的方式往往是不同的。不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报效祖国,都要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学习,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只有把自己的真才实学同报效国家的志向结合起来,始终如一地身体力行,才能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实现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的人生追求。

复习重点提示

复习本章,要理解为什么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理解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如何正确理解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如何正确理解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本章关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容,可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一并复习,以加深理解。

模拟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爱国主义

B.团结统一

C.爱好和平

D.勤劳勇敢

2.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

A.改革创新

B.自强不息

C.坚忍不拔

D.锐意进取

3.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称为(  )。

A.时代精神

B.爱国主义精神

C.民族精神

D.改革创新精神

4.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动人的传说所集中体现出的中华民族精神是(  )。

A.勤劳勇敢

B.团结统一

C.自强不息

D.爱好和平

二、多项选择题

1.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  )。

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B.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D.爱自己的国家

2.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内涵包括(  )。

A.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D.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3.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是(  )。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1955年,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国。钱学森的行动,对我们在新时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启示是(  )。

A.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B.个人的理想要与国家命运、民族命运相结合

C.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D.爱国主义是爱国情怀、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的高度统一

模拟练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C  4.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CD  4.ABCD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