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个民族需要传统,大学生如何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需要传统,大学生如何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案例2一个民族需要传统云南有个地方叫文山,文山很穷,但文山有个村子却找到一种特殊致富门路——拐卖婴儿。曾经一度全村百分之七十几的成年人都加入这个新行业,人称“拐卖村”。而“拐卖村”则整体失去了获得意义的可能。农民没有获得满意补偿,便把攀钢作为报复对象。然而,我相信,即使没有外力打击,即使攀钢继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的生存方式也不能持久。一个民族要有传统。只有民族共同延续

一个民族需要传统,大学生如何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案例2 一个民族需要传统

云南有个地方叫文山,文山很穷,但文山有个村子却找到一种特殊致富门路——拐卖婴儿。曾经一度全村百分之七十几的成年人都加入这个新行业,人称“拐卖村”。年初在《南方周末》上看到相关报道,久久不能释怀。在传统社会,一个人偷偷摸摸做犯罪违法的事情,会让全家人抬不起头,让全村人瞧不起,连他们的孩子都找不到人玩。而此村整个村子从事不名誉的职业,这实在让我难以想象。要知道,盗亦有道,从传统农民的角度看,拐卖婴儿属于最损阴德的恶行之一,怎么可能成为整个村子的生存和生财之道呢?这个村子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他们的价值感、成就感从何而来?是什么原因使他们选择这样一种生存方式?难道仅仅是因为穷吗?我想不是。

首先是因为他们失去了传统。云南丽江周边有一些以行业命名的村子,比如铁匠村、皮匠村等,也是全村操持同一个行业。可以想象,铁匠村民跑到外面,遇到皮匠村民,拉起家常,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他可以自豪地说,我是铁匠村的,我打铁的本事如何高超;他还可以列举本村的打铁好汉,谁有什么特殊本领,谁有什么特殊工具。反过来,皮匠村那位也会有类似的应答与炫耀。这些村子的GDP可能不高,但是他们都能为自己的生存方式而自豪,都能从自己的劳动中获得尊严和意义。这种具体的形而下的生存方式和形而上的对生存意义的解释,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他们不仅是某种行业的从业者,也是某种传统的承载者。活得有尊严、有意义,这是每一个社会人的本能。而“拐卖村”则整体失去了获得意义的可能。我相信,拐卖村的村民出了村子就会极力遮掩自己身份,在与人攀谈时,会闪烁其词,而不可能像皮匠村里的穷小子那样坦坦荡荡。无论他家有多少电视汽车,年收入多少,他都是不名誉的、阴暗的,不可能获得尊严!

对于中国的传统农民,我依然有残存的童年记忆。有一次,一个乞丐路过我们村,我姥姥连忙回到家里,让我趴在窗台下面,不要动,她自己也躲在外面看不到的地方。那个乞丐隔着院子喊了几声,不见人应,就走了。我姥姥这才让我直起身来。可能读者会觉得我们的行为十分古怪。我姥姥解释说:“要是让他看见,就不好意思不给了。”回溯起来,这应该是我们那个村子很常见的行为。乐善好施不仅是美德,甚至是道德底线。遇到乞丐行乞,村子里最穷的人也会设法施一碗米。如果不想施舍,躲藏几乎是唯一的选择。而这种窍门,其实也是羞与人言的。我想,如果我不小心被乞丐看见,我姥姥绝对没有勇气继续躲下去,她会在她内心道德感逼迫下,在自己尊严感驱动下,舍出一碗好米来。

白鹿原》虽然是小说,我却愿意当作信史来读。它使我相信,传统中国到处都是我姥姥那样的农村,也只有这样的农村,才是农村的常态。无论国家怎样动荡,外敌入侵也好,政治变动也好,这些不掌握宏大叙事,也不知晓任何“现代”、任何主义理论的农民,他们从传统之中延续过来的质朴、宽厚,他们那种浸润在血液之中的恻隐,那种对道义的承担,对于邪不压正的执著,才是一个民族得以重生、得以重建的根基。然而,这样的常态,怎么就会变成全村拐卖婴儿这样的异态呢?具体生存方式的转变必然会伴随精神痛苦,尤其是当新的生存与以往的传统有剧烈冲突的时候。

人们需要对新的生活方式做出解释才能重新获得意义。在四川攀枝花钢铁集团附近也有一些以偷盗攀钢为生的村子,说是偷,其实是明火执仗,大摇大摆。他们把偷钢叫做“上班”。有时甚至男女老少全村上阵。对于这些村子的转变,我倒是能够设想出一种可以理解的过程。我想首先是由于攀钢的存在,使部分村子不能够继续保持原来生存方式。农民没有获得满意补偿,便把攀钢作为报复对象。我在辰溪采访时,当地农民对国有煤矿也有类似情绪。所以在当地农民的解释中,首先是攀钢破坏了他们的土地和水源,他们只不过是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在这样的解释中,一个“勇敢”的偷钢者,一个发明了新的偷钢方法的人,仍然会成为村子里的英雄。村民也会在新的生存方式中依然保持尊严和意义。然而,我相信,即使没有外力打击,即使攀钢继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的生存方式也不能持久。因为这种新解释可以蒙骗自己一时,却经不起长久推敲。虽然在村子内,他们可能理直气壮,但出了村子,他们就会遭到质疑。他们需要耗费大量口舌才能让人相信,他们偷得合理。

据报道,在云南很多地区,拐卖婴儿的活动非常猖獗,卖孩子就像卖白菜一样。两个素不相识的人贩子第一次见面就可以当街谈“货”论价。生意越做越大,手段越来越狠,从贩卖到拐骗,从拐骗到强抢。同时,还有些地方自生自卖!一个人偷东西,我们可以说这个人有问题;一家人偷东西,我们可以说这家人有问题;但是,如果整个村子,很多村子都偷东西,“光明正大地”偷东西,那一定是社会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而偷窃的对象竟然是婴儿,这个问题就严重得无以复加了!

孔夫子说:“礼失求诸野。”当国家整体秩序丧失后,还可以到草根处找回社会重建的根基。野火烧尽之后,只要草根尚存,就有春风吹生的那天。最可怕的是草根烂了。官员腐败会对一个国家造成直接危害,知识分子失去操守会使一个民族看不清道路、找不到方向、丧失活力和动力。但是,如果草根阶层整体失去对自己生活意义的肯定,失去自尊和内在的道德感,将是一个民族的灭顶之灾。此顾炎武之“亡天下”之谓也。

官员弄权让我痛恨,而当农民集体失去质朴和良善,吃的菜不卖、卖的菜不吃的时候,乃至于有整村贩卖婴儿的事情,则让我脊背发寒。诡异的是,我现在所奢望守护的传统,它最大的破坏者,正是我曾相信的那种超越文化、民族、地域的冥冥中的标尺。传统有大有小。真正流淌在每个人血液中的是本乡本土的小传统,这些各不相同的小传统才是我们草根得以生存的土壤。当我在大山深处,依然能见到乐于放羊的人群、日日歌舞的人群,我感到欣慰。我相信那是我们未来文明的草根。只是,在日甚一日的全球化和现代化的飓风下,不知这些草根还能存活多久呢?

一个民族要有传统。传统使我们获得有别于他人的特殊品性,构成我们的文化记忆,使我们成为我们而不是旁人。它把我们和本民族久远的历史连接起来,使我们感受到自己是一棵有根的大树上长出来的叶子,而不是现代化潮流之上的浮萍、全球化列车上的齿轮。只有民族共同延续和尊奉的传统,才能使我们获得生存的意义,获得尊严。拥有自己的传统,并为自己的传统而自豪,这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得以生长的根。

保护我们的传统,就是保护我们的未来。保护我们作为自己而不是作为别人的未来。

(资料来源:田松.一个民族需要传统.中华读书报,2005年10月7日)

[思考讨论](www.xing528.com)

1.什么是传统?为什么说一个民族需要传统?

2.大学生应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3.我们应如何看待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全村拐卖婴儿这样的道德异态?

[案例解析]

此案例告诉我们:“拐卖村”是拜金主义所导致的道德沦丧的结果,它折射出一个民族和国家需要传统道德的维护,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是我们的精神基因,是我们的生命之根,是我们决不能丢弃而应当大力继承的文化之魂。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拜金主义、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在我国社会中的传播,加之社会上消极腐败现象的示范效应,严重毒害了社会风气,社会上的黄赌毒等消极腐败现象又沉渣泛起,这给我们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带来极大危害。这说明:经济发展与道德前进常常是不同步的,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任重道远!厚德载物,我们要教育人民活出精神、骨气、良心。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做正确的事”,然后才是“正确的做事”。

作为有五千年文明而源远流长的东方大国,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这是我们文化软实力形成的最大源泉,历史留下的优良传统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延续,需要整个民族精心、耐心滋养和吸收,但绝不是背叛。我们理应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以分析,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把它的为当代所能用的内容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我们也要努力吸收世界其他国家道德文明的优秀成果,积极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文化,不断丰富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内容,为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准备条件。

留住我们的文化之根,中华民族才会永续繁荣昌盛!

学习建议]

1.本案例适用于第四章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学习。

2.大学生应努力理解和认识诚信等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学会正确对待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准则汲取外国道德文化优秀成果,丢弃其糟粕。

3.建议进一步阅读:

夏伟东:《道德的历史与现实》,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张锡勤:《中国传统道德举要》,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