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的素养

提高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的素养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基于历史所形成的思想共识,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是保持民族自我认同的根源。因此,高校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专题教学着眼于建构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家园,就必须要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涵养大学生人格品性。要凝聚中华文化的精神力量,要让大学生在文化熏陶中内化伟大民族精神,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提高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的素养

素养是心理、文化道德艺术等各种素养的总称,意指通过学习和锻炼在政治、思想、道德、知识等方面达到较高水平或境界。[2]高校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专题教学需要提高大学生的素质素养,既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能力基础,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1.政治素养

高校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专题教学要使大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具备基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知识,形成坚定的政治信仰,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共识。一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党的思想理论、执政理念的认可和赞同,对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和大政方针的支持。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有响应新时代号召的积极态度,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奋力实现国家富强梦、民族振兴梦、人民幸福梦、自身成才梦。二是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并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要对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认可和赞同。例如,对国旗国徽国歌等祖国象征符号的爱护和崇敬,对英雄模范的钦佩和仰慕,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赞同和贴近等。三是培育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够认识到个人的人生价值只有投身于社会建设、满足社会需要才能有效实现,个人与国家有着休戚与共的依存关系,个人的人生理想只有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相结合才能成为现实,从而树立物质与精神、理想与现实相统一的正确价值取向。

2.人文素养(www.xing528.com)

我国《辞海》中描述:“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及其内化出来的气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思想品位、道德水准、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能力等个性品格[3]人文素养涵盖了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等。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核心,强调对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关注人性的完善和提升,集中反映了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基于历史所形成的思想共识,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是保持民族自我认同的根源。因此,高校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专题教学着眼于建构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家园,就必须要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涵养大学生人格品性。“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增强学习紧迫感,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提高人文素养,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4]在教学中主要从历史与文化两个方面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是提升历史底蕴。让大学生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了解中华民族发展的进程,激发大学生对伟大民族精神的情感认同和理性追求,形成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有效地培育伟大民族精神,认清自己所承担的民族复兴历史使命。比如,中国古代史深化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灿烂辉煌文明史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中国近现代史深化大学生对近现代以来中国所遭受的“屈辱史”、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英勇斗争史,以及对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发展史的认识,促进大学生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总之,时代感建立在厚重底蕴的历史之上,有助于让学生能够主动观察、认识、解读新时代,能够更好感知、感悟、珍惜新时代,自觉在新时代里不懈奋斗,创造美好未来。

二是强化文化熏陶。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讲话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离开了中华文化,民族精神就失去了根基;而没有民族精神,中华文化则失去了脊梁。总之,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密不可分,民族精神不能脱离中华文化而存在。要凝聚中华文化的精神力量,要让大学生在文化熏陶中内化伟大民族精神,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