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简史:中国工农红军征程

甘肃简史:中国工农红军征程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5 年7 月15 日,在得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四方面军川西会师和继续北上抗日消息后,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撤离根据地,西向甘肃长途奔袭,开始新的战略转移。8月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一举攻克天水北关,缴获大批军用物资。9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进入庆阳境内向陕甘根据地转战,国民党马鸿宾部围追堵截。9 月16 日下午,先遣部队中国工农红军第2 师第4 团率先到达位于甘南迭部县东北部的腊子口。

甘肃简史:中国工农红军征程

1935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进入甘肃,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静宁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陇南山区到陇东高原的广大地区,向甘肃人民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亡主张,先后在甘肃召开俄界、哈达铺、榜罗镇等重要会议,最终做出把陕北作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中国革命的出发点的决定。

(一)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在甘肃

1934 年11 月16 日,中国工农红军第25 军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名义,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开始向西战略转移。12 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决定在鄂豫陕边创建根据地,经过5个多月的艰苦努力,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发展到3700多人,地方武装达2000多人,形成了一个拥有人口约50万、耕地面积90多万亩的新根据地。

1935 年7 月15 日,在得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四方面军川西会师和继续北上抗日消息后,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撤离根据地,西向甘肃长途奔袭,开始新的战略转移。1935 年8 月3 日,中国工农红军第25 军以手枪团和军部交通队一部化装潜入两当城内,配合先头部队攻占两当县城后,继续北进,直插天水。8月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一举攻克天水北关,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国民党军急调兵力增援天水,中国工农红军第25 军面临两面夹击的危险,为避免伤亡,保存实力,遂放弃攻占天水,渡过渭河后继续北进。8 月11 日,中国工农红军第25 军攻克秦安县城。8 月14 日经静宁治平、新店、甘沟、细巷一线,进逼静宁县城。驻守静宁的国民党新1 军第11 旅紧闭城门,急电兰州求援。至此,横贯陕、甘两省的交通大动脉西(安)兰(州)公路被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从中切断。8月1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25 军主力部队到达静宁县城以北的单家集、兴隆镇(今属宁夏)等地。

中共鄂豫陕省委决定休整3 天。其间,中国工农红军第25 军制定了尊重回族群众的“二大禁令,四项注意”,并严格遵守,赢得了回族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扩大了中国工农红军在回族人民中的影响。毛泽东盛赞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民族政策执行得很好,水平很高。

中国工农红军第25 军离开单家集后,沿西兰公路北侧连夜翻越六盘山东进。8月2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将士转战在平凉境内西兰公路两侧,与国民党马鸿宾率领的35师8000余人相遇激战,军政委吴焕先在汭河岸边掩护渡河的战斗中壮烈牺牲。9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进入庆阳境内向陕甘根据地转战,国民党马鸿宾部围追堵截。9 月7 日,中国工农红军第25 军到达庆阳县华池豹子川,中共鄂豫陕省委召开扩大会议,调整了党政军领导班子,整顿军队,并做出关于进入陕甘革命根据地同陕甘红军会师、扩大抗日阵营的政治动员。会后,中共鄂豫陕省委率领全军3400 余人奔向陕甘革命根据地。9 月15 日,到达延川县永坪镇和中国工农红军第26 军、第27军胜利会师。至此,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成为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支队伍,保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击日本侵略的军事实力。

(二)中共中央率第一、第三军团进入甘肃

1935 年9 月4 日,中共中央调整部署抗日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1 军先头部队进入甘肃迭部县境。1935年9月2日,林彪聂荣臻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1 军主力作为先头部队由巴西地区向甘肃岷州方向疾进,4 日到达迭部县俄界(今迭部县达拉乡高吉村)。9 月9 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不畏张国焘的威逼和阻挠,毅然决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和中共中央军委纵队先行北上,保存抗日实力。9 月11 日,中共中央率中国工农红军第2 军和中共中央军委直属纵队与先头部队在俄界(今高吉)会合,当天晚上至12 日凌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确定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通过游击战争,在中蒙边境靠近苏联的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会议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彭德怀、林彪组成中国工农红军最高领导核心,组织领导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以及今后的军事行动。(www.xing528.com)

9 月13 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1 军、第2 军和中共中央军委纵队离开俄界,继续向甘肃东北方向前进。9 月14 日深夜,中国工农红军全部到达旺藏寺。9 月16 日下午,先遣部队中国工农红军第2 师第4 团率先到达位于甘南迭部县东北部的腊子口。9月17日凌晨,在中国工农红军第2军团的配合下,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攻占腊子口,打开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的通道。随之攻占岷县大草滩,向岷县(今宕昌县)漩涡、大草滩、哈达铺一带推进,18 日中国工农红军第1 军直属侦察连攻占岷县哈达铺(今属宕昌县),19 日林彪、聂荣臻率中国工农红军第2 师主力抵达哈达铺,20日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彭德怀及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到达哈达铺后,在哈达铺做短暂休整。根据7、8 月份的《大公报》《民国日报》《中央日报》《西安报》《山西日报》披露的国民党军队“围剿”陕甘红军的诸多消息,中共中央在哈达铺毛泽东住处“义和昌药店”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组织工作和干部问题,正式完成了中国工农红军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简称陕甘支队)的任务。

9 月23 日,中共中央率领陕甘支队分两路纵队离开哈达铺,向天水东北方向前进。27 日傍晚,中共中央和陕甘支队到达通渭县西南的榜罗镇。陕甘支队到达后,中共中央领导人通过一所小学校所提供的国民党报纸和杂志,掌握了陕甘革命根据地及全国抗日战争形势。随之,中共中央在榜罗镇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改变俄界会议关于在接近中蒙边境靠近苏联的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决定,正式确定以陕甘苏区作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9 月28 日清晨,陕甘支队连以上干部在榜罗镇小学西边的一个打麦场上,毛泽东宣布中共中央和陕甘支队要迅速到陕甘苏区集中的行动方针。10 月2 日凌晨,陕甘支队根据中共中央“避免同国民党军队作战,要迅速到达陕北集中”的行动方针,继续分两路从通渭县城出发,踏上向陕甘苏区挺进的路程

(三)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转战甘肃

1936 年8 月3 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进入甘肃,8 月5日发布《岷(州)洮(州)西(固)战役计划》,决定乘敌主力尚未集中岷、洮之前,以红二、四方面军先机夺取岷州、洮州、西固(今舟曲)地区,为继续北上抗日打开通道。8月5日至12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各纵队按计划先后向甘南疾速挺进,包围岷县县城,至17 日发起数十次猛烈攻击,共击毙国民党军2000 余人,发动群众建立临时革命根据地。8 月19 日,中国工农红军第30 军停止攻打岷县县城后,兵分两路占领漳县。8月5日至9月7日历时34天,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甘肃成功实施岷洮西固战役计划,先后攻占漳县、临潭、渭源、通渭4 座县城及岷县、陇西临洮、武山等县的广大地区,总计歼灭国民党军70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物资及马匹,粉碎了国民党军阻止红军北上抗日的企图,形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四方面军与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会师的有利态势。1936 年10 月起,甘肃岷洮西固战役结束后,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开辟了以岷州地区为中心的甘肃南部临时革命根据地,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中共中央西北局开始甘肃南部临时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中共甘肃省工委、甘肃省苏维埃政府和甘肃省抗日救国军总指挥部相继成立。在一个多月时间里,先后建立岷县、临潭、渭源、陇西、通渭和武山等县级苏维埃政府,并帮助当地群众建立了区、乡基层苏维埃政权和抗日义勇队等组织,领导并武装群众打击恶霸地主、官僚封建势力,开展抗日宣传,教育群众树立救国救民的革命理想和信念,仅岷洮西地区就有3000 多名青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国民党洮岷路保安司令、卓尼土司杨积庆掩护了200多名中国工农红军伤病员。随着甘南和陇南两块临时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在中国西北地区形成与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以及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互相呼应抵抗日本侵略的有利局面。中共中央向西北局通报的《我军占领宁夏的部署》《静会战役计划》要求: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迅速北进,赶在敌人之前占领静宁、会宁、隆德、定西等地,控制西兰大道,阻止敌人前进,与红一方面军夹击到西兰大道的胡宗南部。9 月19 日,发布向静宁、会宁地区前进的《静会战役纲领》。9 月28 日,朱德、张国焘等发布新的《通(渭)庄(浪)静(宁)会(宁)战役计划》,以主力扫除陇西、武山间的国民党毛炳文部,进出于通渭、界石铺地区,与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会合。9 月30 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斗部队分作五个纵队先后由岷州、漳县等地向通渭、庄浪、会宁、静宁前进。10 月10 日,中国工农红军总部及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四方面军在会宁地区大会师。

(四)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征战在甘肃

1936 年8 月16 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先头部队进入甘肃境内并沿达拉沟、白龙江而下,于25 日到达哈达铺地区。8 月30 日,中共中央发布《对一、二、四方面军行动方针的意见》,要求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迅速向陕甘交界出动,首先占领凤县、宝鸡、两当、徽县、成县、康县地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从9 月11 日起开始实施成(县)徽(县)两(当)康(县)战役计划,在10 天内,相继攻克成县、徽县、两当、康县4座县城和西和、礼县、武都及陕西略阳、凤县的部分地区,胜利完成成徽两康战役计划,为创建陇南临时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成徽两康战役结束后,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除以一部分兵力围攻凤县、略阳继续打击东面国民党军,以配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四方面军军事行动外,驻守各县区的部队开始在陇南地区积极帮助建立中共组织和革命政权,领导群众开展革命斗争,进行临时革命根据地建设。1936 年9 月成立由甘泗淇任书记、以徽县为中心活动地区的中共甘陕川省委,下辖由李国斌任书记的中共两当县工委,成立成县、两当县、徽县、康县4个县级苏维埃政府,先后成立陇南抗日游击队、徽县工农抗日游击大队、两当香泉义勇军等地方武装组织。陇南临时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在西北地区形成了与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以及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四方面军互相呼应的抗日战争大后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